袁谭死了,还有个袁熙。
袁熙还没来得及扑腾几下,就垮了。
本来他还有几万人马,不算多,也绝不算少。只是他发现自己虽名为幽州刺史,实际上早已大权旁落了。先是涿郡(刘备老家)被渔阳人王松占了,王松改旗易帜,投降了曹操。紧接着袁熙手下两员大将——焦触与张南,竟然起兵叛变。如今袁氏气数已尽,识时务者为俊杰,焦触自领幽州刺史,传令诸郡县,一起反了,投降曹操去了。他以威胁的语气说:“若有违抗者,杀无赦。”一下子几万人马全都叛变了,转眼间袁熙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焦触、张南率叛军围攻袁熙,袁熙哪抵挡得住,只得落荒而逃。跟着袁熙一起逃的,还有前来避难的袁尚。兄弟俩狂奔到辽西,投奔乌桓王蹋顿。
不过,袁氏统治幽州时日既久,效忠者仍大有人在。赵犊与霍奴振臂一呼,拉起一支军队,连破叛军,居然奇迹般地扫**幽州,杀死自命为幽州刺史的焦触与涿郡叛乱者王松。与此同时,乌桓部落也起兵相助,进攻效忠于朝廷的右度辽将军鲜于辅。
乌桓为什么会蹚此浑水呢?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幽州牧刘虞坐镇幽州,力主与乌桓和解,而公孙瓒则力主剿灭。对乌桓人来说,公孙瓒是可怕的敌人。后来刘虞为公孙瓒所杀,乌桓当然没有好日子过。所幸袁绍拯救了乌桓。在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中,乌桓部落旗帜鲜明地站在袁绍一方,为袁绍提供军事支援,其中表现最卖力的就是蹋顿。
蹋顿本是乌桓王丘力居的侄儿,他勇武善战,深得部众的爱戴。丘力居死后,蹋顿成为乌桓的首领,统领三郡的乌桓部落,这三郡部落酋长分别是上谷大人难楼、辽东大人苏仆延与右北平大人乌延。由于袁氏有恩于乌桓,乌桓知恩图报,在袁绍死后,仍效忠于他的儿子们。如今袁尚、袁熙亡命前来,乌桓王蹋顿义不容辞地出手相救。
赵犊、霍奴的逆袭以及乌桓的出兵,令幽州风云突变。
投降曹操的焦触、王松先后败亡,鲜于辅被乌桓围攻,曹操不能有半点迟疑,必须马上出手,在袁尚势力转强之前将其摧毁。
曹军很快杀入幽州,击破赵犊,赵犊战死。曹操随即扩大战果,再战乌桓骑兵。乌桓人不是曹军的对手,遂放弃攻打鲜于辅,退到塞外。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并州刺史高干是袁谭、袁尚的堂兄弟,他表面上归顺朝廷,实际上只是在静观时局变化。当他得悉曹军精锐悉数进入幽州后,马上率部叛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上党,俘其太守,屯兵于壶关口,与曹操分庭抗礼。
并州紧挨着关中,自从献帝东迁后,原董卓一系的将领差不多都死光了,这里秩序混乱,割据势力云集。听到高干起兵的消息,关中诸将更是蠢蠢欲动。先是张晟纠集一万多部众,抄掠崤山、渑池一带;紧接着张琰在弘农郡起兵,与张晟遥相呼应。
叛乱扩大到曹操控制下的河东郡。当时朝廷征召河东太守王邑入京师,河东郡掾卫固、中郎将范先以挽留王邑为名,拥兵自重,暗地里与高干往来,密谋叛乱。
在关中拥有崇高威望的司隶校尉钟繇判断卫固必定会谋反,便秘密地给曹操去了信,请求朝廷派一个精明强干的人出任河东太守,以遏制卫固的野心。
远在幽州的曹操对西线变局忧心忡忡,他一面派部将乐进、李典进击高干,一面与智囊荀彧商讨平乱的计策。
曹操对荀彧说:“关西诸将表面上顺从朝廷,实际上心怀二志。张晟袭扰崤、渑,与荆州刘表联合;卫固等蠢蠢欲动,后患无穷。河东郡地处天下要冲,你推荐一个有能力的人去镇守河东吧。”
荀彧想了想,答道:“西平太守杜畿可以担此重任。他智勇双全,足以应付变化莫测的局势。”
就这样,杜畿在荀彧的推荐下,赴任河东太守。
卫固得知朝廷任命了新太守,他便设置种种障碍,阻止陆畿前来。他派出几千名精兵封锁陕津渡口,扬言只要老太守,不欢迎新太守。杜畿行至黄河,没法过河,只得逗留于南岸,这一逗留便是几个月。
曹操有点沉不住气了。几个月过去了,杜畿却毫无进展,看来不动武是不行了。他立即下令,由夏侯惇率一支军队西行,讨伐卫固。
河东之战一触即发。
杜畿听到消息后,赶紧派人快马加鞭送信给曹操,提出自己的看法:“卫固虽有反叛之心,但没有公开叛变,只是以挽留老太守为借口,发兵阻断交通。河东共有三万户人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叛反,若是我们贸然用兵,他们势必会因恐慌而听命于卫固。倘若卫固大权独揽,我们出兵却没打赢,河东之祸无止境;若是我们打赢了,河东百姓势必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样做是残害全郡人民。倘若我单枪匹马前往,卫固一定会十分意外,他为人诡计多端却没有决断力,肯定不会杀我,而是会假装接纳我。只要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定会想出办法稳住他。”
新太守上任,当然会带着一帮亲信随从,人一多行动就暴露了,因而他们才迟迟过不了河。现在形势吃紧,杜畿打算冒险单身前往。一个人走,风险当然很大,卫固本就不怀好意,若查知其行踪,只消派几个杀手就搞定了。但是,一个人走,如果乔装打扮一下,却也不容易被认出。
杜畿走小道,找了一处偏僻的渡口过了河,一个人到了郡城。入了城后,杜畿才亮出太守印信。卫固等人一瞧都懵了,他们没想到杜畿居然孤身赴任。卫固虽然与高干通谋,实则是想坐山观虎斗,所以没有急着扯起叛乱的旗帜。现在新太守杜畿来了,怎么办?是杀了新太守,公然与曹操决裂,还是先虚与委蛇呢?
中郎将范先力主杀掉杜畿,反了。卫固却迟疑不决,他与范先商量后,决定先采取一些手段,让杜畿知难而退,灰头土脸地自行离去。他们把郡主簿以下三十多人抓起来,扣上罪行,在郡府门前斩首示众。这明摆着是给杜畿一个下马威:识相的还是快滚蛋吧。不料杜畿竟然神情自若,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怎么办?卫固对范先说:“杀了杜畿对咱们没好处,只会让人抓住把柄,招来骂名。现在他被控制在咱们手心里,谅他也不能做什么。”
看上去杜畿真的一点威胁也没有。
卫固等人既不杀杜畿,就摆摆样子,把他尊为泥菩萨。杜畿以讨好的语气说:“卫氏与范氏都是河东名门望族,我当太守,还得仰仗你们才行。以后有什么大事,还得请你们一起商议。”按理说,太守是一郡最大的官,杜畿却一脸谦恭,卫固、范先当然十分得意。不仅如此,杜畿又委任卫固为都督,总揽全郡军事,同时代理郡丞一职,军政一手抓;至于城内将校官兵三千多人,全部由范先指挥。
不就是个软脚虾嘛!卫固、范先两人偷着笑,谁也不把杜畿放在眼里。
杜畿有自己的打算,先当好人,先服软,卫固、范先多少要卖他点面子。
这不,卫固打算在全郡范围内实施强制征兵,杜畿劝道:“这是扰民啊,还是得慢慢来,我看还是用募兵制好。”卫固一听,好像有道理,便改为募兵,结果应募者寥寥。杜畿是揣着精明装糊涂,过了不久,他又装作体恤民情的样子,对卫固说:“念家是人之常情,可以让诸将校、官吏轮流休息,有需要的时候,再把他们召集过来。”此言一出,诸将吏当然纷纷举双手赞成,卫固若是反对,恐怕会惹来众怒,只得勉强同意。
不得不说,杜畿着实高明,经他一番忽悠后,卫固的部队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杜畿的算盘还不止于此,他暗中考察诸将,对正直的人加以笼络,把他们调出郡城,作为一支预备队;对投机倒把的人则想方设法解除军职,遣散回家。
没过多久,杜畿就在卫固的眼皮底下发展自己的势力,有几座县城已成为他的秘密基地。
尽管看上去河东郡还很平静,但谁都知道,暴风雨就要来了。
并州刺史高干的军队已逼近河东,进屯濩泽(今山西阳城西)。杜畿心里明白,过不了多久,卫固一定会联合高干,起兵叛乱。他趁卫固不备,悄悄地溜出河东郡城,前往一座效忠朝廷的县城,据城固守。由于杜畿是朝廷委派的太守,他振臂一呼,许多县城都响应,短短几十天,他就集结了一支四千多人的武装。
这下子卫固傻眼了,他一直以为杜畿是只病猫,岂知竟是一头雄狮。事到如今,他也不能再等了,便正式起兵叛乱,与并州刺史高干、游寇头目张晟结为同盟。只是太迟了。在杜畿周旋于河东的这段时间里,曹操已密令议郎张既游说关中诸将,马腾等人权衡利弊后,选择站在曹操一边。
马腾等关中军与杜畿联手,大破卫固、张晟联军。卫固机关算尽,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杜畿没有赶尽杀绝,他赦免其党羽,将他们遣送回家。
河东叛乱,对曹操的许都政权是一次巨大的威胁。若不是杜畿机智过人,一旦卫固先发制人,与高干、张晟联手,曹操与关中的联系便会被截断。河东若失,关中诸将恐怕将不再听命于许都,那么曹操一统北方的事业,将遭到重大挫折。
这里附带说一下,杜畿在三国史上并不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但他的孙子杜预却是一代名将,为西晋一统中国、结束三国纷争立下卓越的战功。
此时此刻最郁闷的人当属高干。
他本想与卫固、张晟联合,构筑起一个反曹三角同盟,哪知卫固如此不争气,一战便败亡。得知河东危局已解,曹操悬到嗓子眼的心才算落下。现在是清算高干的时候了。
曹操亲自点兵,西征并州。
在此之前,高干便遭到乐进、李典的频频打击,有点吃不消了。曹操亲率生力军投入战场,包围并州军事重镇壶关。经过两个月的包围战,壶关守军投降。在曹操的穷追猛打下,高干走投无路,只得向南匈奴求援。
不过,这次南匈奴并没有施予援手。两个原因:其一,南匈奴被曹操打怕了。上次南单于伙同郭援、高干入侵河东郡,结果郭援被击毙,南匈奴军被包围于平阳,被迫向曹军投降。其二,袁氏已垮台,南匈奴不再效忠袁氏。在袁绍时代,南匈奴归附冀州,多次充当马前卒与打手。如今袁氏集团垮了,匈奴人才不愿为了高干去得罪曹操。
高干盼不来援军,只得向南逃窜,打算去投靠荆州牧刘表。这时高干精锐尽失,只剩下数名贴身骑兵,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他的运气着实太差,才逃到上洛,被当地都尉王琰捕获,当即被枭首示众。
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看不清自己。像卫固、高干等人,实力并不强大,为什么要铤而走险,走上一条不归路呢?其中的原因,总在于自视过高。世上往往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另一种人是过于自负,认为自己比谁都强。
有一个人早就预见到高干的失败。
这个人名叫仲长统。
仲长统是个有智慧且博学的人,他游学天下,来到并州。高干听得此人肚子有墨水,对他十分尊敬,推为上宾,不时向他请教,询问天下局势变化。过了些时日,仲长统发现高干有很大的缺点,他直言不讳道:“您有雄心却无雄才,好士却不能择人,应该要深以为戒。”
高干向来自以为是争雄天下的英雄人物,岂料仲长统说他没本领,心里就来气了。其实仲长统这样说,无非是看到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劝他要找准定位,别冒冒失失地做傻事。高干显然不领情:我敬重你,你居然瞧不起我,这是哪门子道理。于是乎开始冷落仲长统,仲长统知他必败,便离开并州,远走他乡去了。
高干死后,袁氏的四州之地,即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全部被曹操吞并,曹操统一北方之势已定。只是袁尚、袁熙两兄弟亡命乌桓,这两人不除,曹操不放心。
北伐乌桓,很快被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