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恨千古:盖世英雄的殒命(1 / 1)

荆州刺史刘表在当时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他与皇室沾亲带故,是西汉鲁恭王(汉景帝之子)的后代,成名很早,不到二十岁就成为著名的清流党人,与其他七位名士并称为“八俊”。

然而,刘表虽然少年有为,却颇有些生不逢时。桓帝、灵帝时期大兴“党锢之狱”,清流党人遭到清洗、迫害,被禁止为官。直到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迫于压力解除党禁,作为清流党人的刘表才有机会在政坛上大展宏图。

大将军何进对清流党人向来同情,鉴于刘表品行端正,有意提拔他。刘表先是在大将军幕府任职,后来出任北军中侯。北军是帝国首都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共有五营,分设五名校尉,称为北军五校,刘表的职责就是监督北军五校。汉代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制度,官秩低的人往往监察官秩高的人。表面上看,刘表监督北军五校,似乎比五校级别还高,其实不然,他只是六百石,而北军五校官秩为比二千石。

何进提拔刘表为北军中侯,显然是要加强对北军五营的控制,以作为扫灭宦官集团的后盾。可惜这位优柔寡断的大将军马失前蹄,被宦官集团抢了先手,竟至命丧黄泉。

董卓入主朝廷后,为了笼络人心,对清流党人大献殷勤,为当年被宦官杀害的窦武、陈蕃等党人领袖平反,还搞了隆重的追祭大会。刘表作为清流党名士,自然受到厚遇。在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长沙太守孙坚率兵勤王途中袭杀荆州刺史王睿,王睿死后,荆州刺史一职就出现空缺,董卓想来想去,决定派刘表去上任。

难道作恶多端的董卓竟然天真地认为清流党人会成为自己的同志与战友?当然不是。他任命刘表去当荆州刺史,一方面是巴结清流党,以免这伙人统统跑去投靠袁绍;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荆州刺史可没那么容易当。

荆州是一个大州,下辖南阳、长沙、零陵、江夏、武陵、桂阳等郡,其中南阳是袁术的地盘,长沙是孙坚的老巢。自从王睿死后,荆州盗贼横行,很多地区已完全失控。刘表此去上任,不死在袁术手里,恐怕也得死在盗贼手里。这就是董老贼的阴险所在,表面上是重用刘表,实际上是想借刀杀人。

董卓还是有点小瞧了刘表。

刺史的职责是监察州内各郡,此时军阀割据,所谓的监察各郡其实已是形同虚设。南阳是荆州最大的一个郡,人口有数百万,这里已是袁术的地盘。此外苏代占据长沙,贝羽占据华容。这些军阀们拥兵自重,没有一个人欢迎刘表到荆州。

别看刘表是个书生,其实他颇有智谋。他心知要是大张旗鼓、乘马坐轿到荆州,准得惊动军阀或强盗们,倘若他们在某个险隘处设下埋伏,只凭几名刀客箭手就可以把自己干掉。因此,他独自一人骑一匹马,秘密赶赴荆州宜城,一路上没有暴露自己的踪迹。

进了宜城,刘表接见了几位当地重要人物,包括蒯良、蒯越、蔡瑁等,详细询问荆州的情况。此时的荆州如同中国的缩影,乱得不得了。刘表听完蒯良等人的汇报后,若有所思地捋捋胡子,问道:“现在各地盗贼很多,民众又不归附我,袁术在南阳割地自雄,荆州的灾祸没完没了。我想从各地征集军队,又担心没有人要来,诸位觉得如何是好?”

蒯良答道:“民众不来归附,是因为没有仁政;若是来归附了,却没法治理,那就是道义还不够。如果您能施行仁义之政,老百姓必然蜂拥而至。”

刘表听完后点了点头,又转过头问蒯越:“先生有何高见?”

蒯越答道:“治世用仁义,乱世用权谋。兵贵精而不贵多,关键是要能用人。袁术虽然勇敢,却不果断;至于苏代、贝羽之辈,不过就是武夫,用不着担心。倒是盗贼的头目多是贪心残暴之徒,老百姓苦不堪言。对于这些盗贼,要以利诱之,只诛杀头目,对其部众可以安抚以为己用。只要您的仁德远扬,州郡之内的百姓必然前来投奔,到时招集军队,向南据守江陵,向北据守襄阳,荆州八个郡可一举平定。”

刘表听罢大喜,遂用蒯越之计,一方面施行仁政以安抚百姓,另一方面把打击目标对准荆州境内的盗贼。他开出优厚条件利诱盗贼头目,这些人个个都是见钱眼开之辈,纷纷前来投诚。刘表大开杀戒,处死五十五名头目,然后吞并其部众。他上任后一年,荆州境内的盗贼几乎都被消灭了。

靠着恩威并施的手段,刘表不仅在荆州站稳脚跟,势力也随之膨胀。

董卓失算了,他派刘表去当荆州刺史,本想借刀杀人,却让自己多了一个敌人。

此时的董卓很不得人心,各州郡的刺史或太守,都忙着与他划清界限。刘表也不例外,作为清流党领袖之一,他岂能与董老贼同流合污,毁了自己的清名。在略定贼寇后,刘表改旗易帜,加入讨伐董卓的行列,把军队驻扎于襄陵,以声援各地讨董义军。

这简直是给董卓一记闷棍,老贼要气吐血了。

刘表在荆州异军突起,成为地方实力派,这点着实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就在这个时候,袁绍找上门了,主动要求与刘表结为战略同盟。

袁绍与清流党人关系密切,就这一点来说,刘表对他有好感。但促成双方结盟的原因,并不在于个人感情,而在于利益——他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袁术。

刘表是荆州刺史,荆州境内的南阳郡却是袁术的地盘,这是一个独立王国。别小看南阳郡这个地方,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在全国各郡中有着特殊地位,该郡人口有数百万之多。自从刘表当上刺史,就把袁术视为荆州境内最大的对手。只是袁术兵强马壮,又有孙坚这样的猛将,还与公孙瓒结盟,实力不容小视。如今袁绍找上门,要和他联手对付袁术,刘表岂有推辞之理?

军阀间的对抗开始出现联盟化的趋势:“袁绍—刘表”为一联盟,“袁术—公孙瓒”为另一联盟。

我们做个假设,倘若袁绍与袁术俩兄弟能联手,天下权力恐怕要归于袁氏了。只可惜兄弟二人都舍近求远,这才让其他豪杰有了更多的机会。两人一个以哥哥自居,一个以嫡子自居,互不相让,反目成仇,同室操戈。这其中的缘由,说破了也就两个字:野心。一个想另立皇帝,一个想自称天子——在对权力的追逐上,两人倒是半斤八两。

刘表与袁绍结盟,在袁术看来,无异于是对自己宣战。

袁术是个小心眼的人。既然刘表态度明确,与其等着他打上门,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袁术之所以在群雄中有点薄面,靠的是孙坚的部队。在反董卓的战争中,孙坚战功最著。他非但勇猛过人,也是少数几个一心为国家利益而打拼的将领之一,史学家裴松之认为“孙坚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

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而内讧,孙坚看在眼里,叹在心里,却无法置身事外。这也算是英雄的悲哀吧。孙坚并非很信任袁术,他之所以还没离袁术而去,有两个原因:其一,袁术虽然心思不纯,但在反董卓的立场上是坚定的,董卓派人前来劝降,袁术二话没说把来人给斩了;其二,孙坚的部队要同董卓军奋战,离不开后勤补给,这些物资需要依靠袁术提供。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尽管孙坚在内心深处对军阀混战十分厌恶,但还是得鞍前马后为袁术跑腿。现在袁术要对刘表开战,自然离不开孙坚。

唉,到了这个时候,勤王之战完全变成为军阀混战。战争的性质已全然改变了,反董阵营不再将刀锋对准董老贼,而是陷入自相残杀。董卓可以温一壶酒,气定神闲地坐看东方敌人上演的闹剧。

孙坚本是热血青年,一心为国家除害,忠肝义胆,天地可鉴。孰料风云突变,被卷入到军阀战争中,身不由己,这大概也是他人生中的无奈吧。

作为一名军人,既然开战,就得全力以赴。孙坚接到袁术的命令后,即刻挥师进攻刘表所部。刘表早已做好战斗准备,派部将黄祖在樊城、邓县一带设防,阻击孙坚。

孙坚岂是浪得虚名,黄祖抵挡不住,只得撤退。孙坚乘胜追击,渡过汉水,追到襄阳城下。刘表虽是文人出身,却也在北军待过,到荆州后又剿匪一年,对行军打仗颇有一套。他见孙坚来势凶猛,遂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下令紧闭城门,不与孙坚硬拼。

入夜时分,刘表派黄祖偷偷溜出襄阳城。

干什么去呢?原来刘表发现襄阳的守御力量太弱,得到邻近郡县调集更多的军队前来,加强防守。黄祖奉命出城,四处招罗,拼凑几千人马,又折回襄阳城。

可要想进城,还得先过孙坚这一关。

孙坚当然不想放过歼灭黄祖的机会,他亲自点兵迎战。黄祖招集来的部队还没来得及入城,就被孙坚杀得狼狈而逃,黄祖一路逃,孙坚在背后一路追,一直追到岘山。

岘山位于襄阳城的南部,东临汉水,山上丛林密布,百草杂生。

此时暮色降临,放眼望去,山林黑魆魆的。对落荒而逃的黄祖来说,黑夜是最好的掩护,山林是最好的盾牌,他可以稍稍喘气,以定惊魂。很快,急促的马蹄声告诉他,孙坚已经追至山下。事到如今,黄祖无处可逃,唯有一搏。

黄祖命令弓弩手在树林中埋伏,当孙坚的人马进入视线,便下令放箭。一阵箭雨飘过,有人中箭落马了。

谁也没有想到,倒下的人竟然是盖世英雄孙坚。

他被一枝利箭射中,当即从马背上跌落,倒地身亡。

原来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哪怕你有不世之才华、超凡之勇气,人毕竟还是生物,仍然服从生物界的生死规律。同时,这不能不令人慨叹命运的难以把握。原本已是胜券在握的孙坚,在眨眼之间,反成了输家。

他是那么勇敢、坚强,以至视枪林箭雨为无物。或许在他内心深处,坚信自己生来便肩负某种使命,在他完成使命之前,上天会一直眷顾他。他既是对的,也是错的。说他对,因为他确实肩负使命,在很多年后,孙吴帝国兴起,公认他是帝国伟业的奠基者;说他错,因为上天的旨意,岂是人类所能洞察,他的事业在其巅峰期,戛然中断。

孙坚之死,似乎是出于一时的鲁莽大意,其实亦是性格使然。无畏的精神,既成就他的一世英名,也埋下悲剧的种子,断送了他的性命。

孙坚就这样死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的士兵们陷入深深的迷惘,竟不知所措了。黄祖也意识到自己无意之间,居然做到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他杀死了孙坚!这简直是奇迹降临。黄祖抓住机会,立刻出击,失魂落魄的孙坚部下无力抵抗,非但被打得大败,连主帅孙坚的尸体也被黄祖抢走了。

黄祖一鼓作气,杀回襄阳,得意扬扬地向刘表展示他的战利品:孙坚的尸体。

襄阳城内,张灯结彩,庆贺胜利。

襄阳城外,哭泣声此起彼伏,所有人的心都在滴血。

群龙无首的孙坚余部无心继续攻城,但也不能一走了之,主将的尸身还在敌人手中,怎么办呢?

这时,一个人挺身而出。此人名叫桓阶,曾经以“举孝廉”受到孙坚的提拔。他自告奋勇前往襄阳城,求见刘表,提出要回孙坚尸体的请求。刘表原本就是个知识分子,又是清流派著名人物,对桓阶深入虎穴的义举十分感动,遂同意交还孙坚的尸体。

这支垂头丧气的部队由孙坚的侄子孙贲接管,从襄阳撤围,返回南阳。

袁术得知孙坚的死讯,双目失神,半晌说不出话。没有孙坚,他如同被斩去左膀右臂,实力大损。为了安抚孙坚的部队,他任命孙贲接任豫州刺史。自此役后,袁术再无实力对刘表发动进攻,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一代英豪孙坚命殒沙场,但孙氏的故事并未就此完结。后来孙坚的儿子孙策继承父业,为东吴政权的建立打下不拔之基,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