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说,和亲就是“化敌为友”的一种策略,通常发生在两个对立民族之间——我们以前是老对头,互相不对付,这样很累,咱们和睦相处好不好?对方说可以,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把你们公主嫁给我们老大做老婆。这个不是问题!于是把公主嫁过去,维持若干年的和平。也有主动向对方“索要”公主的,比如吐蕃的松赞干布。
有人说和亲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国防政策,不无道理。然而这种“政策”多半却是被逼无奈,中原王朝主动向其他民族政权提出和亲的少之又少,因为历史上中原王朝大多处于强势地位,结果却被迫与那些相对弱势的民族和亲,也算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好比一个正人君子不得不向流氓无赖妥协,否则就没好日子过。
当然了,和亲也不仅仅是对立民族之间玩的把戏,两个原本不是对头,只不过关系比较一般的民族或国家,为了某种目的需要拉近关系或者让对方帮忙,也会这么玩。比如据《左传》记载,东周君主周襄王想攻打郑国,估计单打独斗干不过,打算让狄人帮忙,可是你们非亲非故,人家凭什么帮你?周襄王便娶狄女为妻,成为人家的女婿后才达到目的。
周襄王欲伐郑而娶狄女为妻,就是和亲的雏形。那以后,西汉为了缓和汉匈关系,也这么干过。唐朝虽然不是和亲的“发明者”,却是这方面的积极实践者,先后贡献出13个公主与人和亲。
弘化公主李氏
弘化公主也叫光化公主,唐宗室女,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二月入吐谷浑和亲,嫁吐谷浑王诺曷钵,开了唐朝将公主嫁给外蕃和亲先河。
弘化公主嫁与吐谷浑后,两方关系得到改善。和大唐关系的改善,应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吐谷浑的一些大臣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根本不想和唐朝搞好关系,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丞相宣王和他的两个弟弟,他们密谋借祭山之机劫持诺曷钵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
好一个弘化公主,得知消息后一点儿也不害怕,镇定自若地和诺曷钵一起带着少量警卫部队,连夜飞马赶往西宁,在西宁刺史杜凤举帮助下,宣王的阴谋被粉碎,吐谷浑局势迅速得到安定。
文成公主李氏
和弘化公主相比,文成公主的名气大得多,嫁的人也比吐谷浑王诺曷钵厉害得多,是大名鼎鼎的吐蕃王松赞干布。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都知道她是大唐的公主,她却连宗室的近亲都不是,是“远支宗室女”。实际上她不是公主,是唐太宗“临时”封为公主的。
那是贞观八年的时候,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人到唐朝,请唐朝嫁给他们首领一个公主,唐太宗却不同意,有点儿看不起人家的意思。使者回去说唐朝不肯把公主嫁来,是吐谷浑王在作怪。松赞干布生气了,先是出兵击败吐谷浑,倒霉的党项和白兰羌也成了殉葬品,然后又把矛头直指唐朝,军队居然攻到四川松潘(红军长征过草地经过那里),然后隔空喊话:我只不过要一个公主,又不要你皇帝的命,到底干不干?再不干咱就大举进攻!话音刚落,其军队就被牛进达率领的唐军先锋击败。松赞干布还算识相,在唐军主力到达前赶紧退出了吐谷浑、党项和白兰羌,遣使谢罪,唐朝这才饶了他。
要说这个松赞干布,还真是很执着,非要当唐朝女婿不可,挨了一巴掌也不死心,再次请婚,派大臣禄东赞携带无数珍宝去下聘。为了避免他们再生事端,唐太宗这才答应,“临时”封了一个姓李的女子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可以说是所有和亲公主中名气最大的,却连汉名都没记载,倒是留下了一个“甲萨”的藏名,意思是汉族仙女。而这个宗室之女,到底是谁的女儿,史料上也语焉不详,甚至其父亲的名字也无记载,有人猜测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这一点倒是没有异议。
金城公主李氏
和文成公主相比,金城公主的身世就不那么扑朔迷离了,她本名李奴奴,是唐中宗李显的养女,亲生父亲是雍王李守礼。
金城公主是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入蕃的,所嫁男人是吐蕃赞普弃隶缩赞。和文成公主一样,金城公主也为唐蕃关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使双方关系得以巩固。
永乐公主杨氏
这位公主,和宗室的关系就有点儿远了,而且不姓李,姓杨。其父杨元嗣是东平王李续的外孙,好歹八竿子还打得着。
杨氏于唐玄宗开元五年下嫁给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这人名字没起好,娶了大唐美人无福消受,第二年就“失活”,死了,永乐公主又嫁给了他的弟弟李娑固。
固安公主辛氏
固安公主是唐玄宗的从外甥女(相当于外甥女),自然也不姓李。
《旧唐书》记载,固安公主姓辛,父亲名叫辛景初,其他信息却很少,连官职都没记载。大概角色太小,在历史上不过是个跑龙套的,史家不愿浪费笔墨。而这个公主,更是生卒年都不详。
和其他几个公主一样,这个固安公主,也是为了和亲而封的。她所嫁的男人,是奚族首领李大酺。公元720年,固安公主刚嫁过去三年,李大酺就在率兵救契丹的过程中战死,唐朝下诏令其弟李鲁苏袭其所有职务,顺便把其妻也就是固安公主也“袭”了。
固安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灯(此处非贬义),李鲁苏的牙官(副武将)想害李鲁苏,固安公主知道后,“诱而杀之”。唐玄宗给予重奖,没想到这个公主的嫡母眼红了,对唐玄宗说固安公主是庶出,不配嫁给李鲁苏,自己生的女儿才配。唐玄宗不仅听进去了,还大怒,命令固安公主和李鲁苏离婚,然后封唐中宗的女儿成安公主的女儿为东光公主,嫁给李鲁苏。
燕郡公主慕容氏
这位公主姓慕容,母亲是唐玄宗的堂姑,父亲名叫慕容嘉宾。
这个公主也是命不好,嫁给契丹首领李郁于,两年后丈夫就死了,然后又嫁给了丈夫的弟弟。比固安公主命运稍好的是,她嫁给丈夫的弟弟后没人说她是庶出了。
东华公主陈氏
东华公主姓陈,其生父的信息也很少,只知道姓陈,后人对其官衔、生平等也一无所知,估计也是个无名之辈。这说明陈氏的出身比较卑微,其生母既不是县主更不是公主,所以这个东华公主连唐玄宗的外甥女都算不上,充其量算“唐宗室外甥女”。
东华公主于公元726年下嫁给契丹首领李邵固,公元730年5月李邵固被杀后她回到长安。
东光公主韦氏
这位本来没有当公主的命,是她母亲成安公主争来的。起因是固安公主嫁给契丹首领李鲁苏后,诱杀了企图谋害李鲁苏的李鲁苏牙官,唐玄宗重奖后让成安公主害了红眼病,便说固安公主是庶出,不如她的女儿高贵,唐玄宗便让固安公主离婚,封成安公主的女儿为东光公主,嫁给李鲁苏。
没想到开元十八年,契丹牙官可突于强迫奚部落不要跟唐朝混了跟他混,李鲁苏自知无法搞定可突于,便溜之大吉,先是逃到榆关,再逃到长安,东光公主也逃到长安与之相会。
和义公主李氏
这个公主是正儿八经的唐朝宗室女,其父是告城县令李参。
她是天宝三载(天宝三载正月朔改“年”为“载”)年底被唐玄宗封为和义公主的,所嫁的男人是宁国奉化王。
静乐公主独孤氏
这位公主的身世比较“复杂”,众说纷纭,《旧唐书》和《新唐书》都认为是唐玄宗外孙女独孤氏,《唐会要》认为是唐玄宗外甥女独孤氏,《资治通鉴》也认为是唐玄宗外孙女独孤氏,《文献通考》则认为是宗室出女独孤氏。
她是天宝四载三月被唐玄宗封为静乐公主的,下嫁的男人是契丹可汗(松漠郡怀顺王)李怀节,后来却被李怀节杀了,起因是安禄山为了立功受奖,多次对奚和契丹进行杀掠,把李怀节逼得走投无路只好造反。
宜芳公主杨氏
宜芳公主也是唐宗室出女,其身世也很“复杂”,《旧唐书》说她是唐玄宗外孙女,《唐会典》《资治通鉴》等都说她是唐玄宗的外甥女。
宜芳公主于天宝四载嫁给奚首领李延宠,后来又间接死于安禄山之手。安禄山为了边功多次杀掠奚与契丹,不但逼反了契丹首领李怀节,导致静乐公主被杀,同时逼反了奚首领李延宠,导致宜芳公主被杀。
宁国公主李氏
这位是真正的公主,唐肃宗的次女。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回纥可汗葛勒也想当大唐女婿,便遣使求婚,看在他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出了不小力的分上,唐肃宗答应了,把宁国公主嫁给了他。回纥宝贝得不得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有关人员热情洋溢地致辞:“唐天子把真女嫁来,真是看得起咱们啊。”
后来回纥可汗死了,宁国公主回到了唐朝。他们不知道,这个公主此前已经做过两次寡妇了——先是嫁给一个叫郑巽的,很快做了寡妇,又嫁给一个叫薛康衡的,又很快做了寡妇。
崇徽公主仆固氏
这位既不是公主,也不是宗室之女,是名将仆固怀恩的女儿,所嫁的男人是回纥的牟羽可汗移地健。
她们姐妹仨仿佛是和亲专业户,在她之前,她的两个姐姐就先后与回纥结了亲,其中一个嫁的就是这个移地健,可惜不幸病死了,移地健便指名再要一个仆固怀恩的女儿做妻子,唐代宗便将仆固怀恩的小女儿封为崇徽公主,于公元769年嫁给移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