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刺青(作为刑罚的刺青,比如在犯人脸上刺字,以及另外的刺青,比如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的“精忠报国”,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是文身的前身。按照专家的说法,刺青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还是“人类辉煌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的“古越国,其民断发文身”,大概是刺青的“源头”。那些古越国人都喜欢剪短头发,在身上文上龙鱼形状。他们认为掉下河之所以会淹死,是因为河底下的鬼怪在作怪,把头发剪短可以避免头发被海藻缠住,在身上文上龙鱼形状,妖魔鬼怪看到后会认为是它们的同类,就会减少对他们的伤害。
无独有偶,外国人也好这一口,比较著名的也比较恐怖的是毛利人的刺青。说它恐怖,是指其过程恐怖:毛利人是用鲨鱼牙齿或动物骨刺捆上木棒蘸上墨水,用小锤敲击入肤来完成的。毛利人的刺青过程虽然有点儿让人恐惧,却被誉为“最美丽的文身”。对他们来说,刺青不但是神圣的,也是他们的“宝物”,每款刺青的设计都是一项知识产权,不同款式的刺青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有的包含了其祖先和部族的信心,有的透露了文身者在社会中的地位,不但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历史记录。
02
中国唐代男子也热衷于刺青,不过他们可没有赋予文身这么多的意义,纯粹是为了美。
唐代男子的爱美程度,连女子也自叹弗如。头上簪花、以香熏衣、使用唇膏等等这些“美容”手段,女子使得,男子更使得。尤其是盛唐时期,社会上到了“男女不分”的地步,“妇人为丈夫之相,丈夫为妇人之饰”。意思是女人打扮成男子的样子,男子穿戴女人的服饰,已成常态。假如穿越到那时,见了这种现象,千万别感到奇怪。见了他们身上的文身,更不要奇怪。在唐朝,文身是流行程度极高的时尚行为,无论男女,都喜欢在身上刺上图案,图案五花八门,自己喜欢什么刺什么。文身工具一般是针,在皮肤上刺出图案后涂上墨汁,伤口愈合后,墨汁就渗进肉里了,永不消磨。
与男子不同,唐朝女子喜欢在额头或者肩上文身,图案却比较单一,大多是花。毕竟是女子,再开放也得稍微收敛一点。
据说唐朝女子文身,起源于上官婉儿。自从她发明在额头上画上梅花的“梅花妆”之后,宫女们觉得好看,便竞相模仿,有的在额头上画梅花,有的画牡丹,有的画玫瑰。
画上去的图案有个问题,那就是不能洗脸,一洗就掉,即使不洗脸,也保存不了几天,无法长久保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改画为刺。这种“美容术”之后传到了民间,逐渐流行全国。
上官婉儿的这个发明,纯粹是无心插柳。她原是额头受了伤,为了掩饰伤疤,便在那里画了一朵梅花。
看过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吗?看过的人,一定对剧中大量出现的额头刺青的美女印象深刻。这可不是瞎编,是有根据的。
03
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唐朝男子为了彰显个性,文身不限于图案,还有文字。
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黥》一章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案例:荆州有一个叫葛清的城管(街子),大概是有史以来最有文化最有情调的城管,他特别喜欢白居易的诗,是白居易的铁杆粉丝。他喜欢白居易的方式,就是把他的作品配上画文在身上,背上自颈部以下都是白居易的诗配画。
他在身上文了多少白居易的诗配画呢?不多,三十多首而已,人们叫他“白舍人行诗图”。
更令人佩服的是,他还对自己身上的文身烂熟于心,反手都能指出哪个部位文的是什么内容,假如他手指的地方是一个人在**前喝酒的配图,那么他一定也能说出对应的是“不是此花偏爱菊”的诗句。
喜欢在身上刺上文字的,《酉阳杂俎·黥》里还记叙了一例,说的是住在长安大宁坊一位叫张幹的大力士,大概和京兆尹有矛盾,便在左胳膊上刺了个“生不怕京兆尹”,又在右胳膊上刺了个“死不畏阎罗王”。
其实,这个张幹,并非与京兆尹有矛盾,只因京兆尹干了一件事,引起他强烈不满,他便借文身来表达。
京兆尹干的那件事,也是与文身有关——长安街头有一群剃头文身的小混混,经常在街面上作恶,京兆尹薛元赏便抓了三十多个身上有文身的少年,然后全部杖毙。
话说这些小混混,也没犯什么大罪,更没犯死罪,充其量吃了吃霸王餐,调戏了一下良家妇女。薛元赏如此处罚他们,实在过分,要说无法无天,他才是无法无天。这个名叫张幹的大力士,仗着自己有把子力气,谁也不怕,便借文身表达对他的不满。堂堂京兆尹岂容他如此不逊,抓来后同样杖毙。
这样的文身,自然超越了审美的范畴。
04
一个名叫赵高的四川人文身的故事,更能给这个轻松的话题增加喜感。
和其他唐朝男子一样,赵高也喜欢文身,只不过他选择的图案更有特点,不是花鸟不是猫狗,而是天王,他把它刺在背上。
按理说这也没什么不妥,但是他后来犯法了,按律当杖背二十。衣服一脱,一个天王赫然出现在眼前,负责执行的地方官却不敢执行,打他就是打天王啊。剑南节度使却不怕,把他背上的天王像打得稀烂。而这个赵高,比地方官有趣多了,节度使一走,他就光着上身挨家挨户要钱去了,美其名曰“修理功德钱”。
还有一个蜀人,名叫韦少卿,特别喜欢诗人张说的诗,尤其是“挽镜寒鸦集”这句,他简直喜欢得要命,便在胸部刺了一棵树,在树梢上刺了几十只乌鸦,下面悬一镜子,还刺了个以绳牵镜人,以此表现这句诗的意境。
把文身玩得如此有文化的人,古今中外怕是不多吧?
据史料记载,在当时的中国,虽然很多地方都流行刺青,比如首都长安、成都、荆州、黔南,但最善于刺青的还是蜀人,他们的刺青不但图案清晰,而且色泽鲜艳。
一种新的职业随之诞生,比如长安的“劄工”,就是唐代最早的专业刺青美容师。荆州也诞生了专门的刺青工匠。人们最喜欢的图案是蟾蜍和蝎子。
除了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也有在自己的肚子上刺山、庭院、池榭的。可惜那时还没有飞机大炮航空母舰宇宙飞船,不然肯定也会成为刺青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