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万花筒:以小见大,鲜活丰满 改变唐朝历史的,原来是一个时间管理员(1 / 1)

历史虽然也“嫌贫爱富”,总是善待那些大人物,让他们青史留名,而往往对小人物忽略不计,但历史有时候也会“礼贤下士”,让小人物登登“大雅之堂”。

《资治通鉴》就记载了一个名叫王晊的小人物,若不是他,玄武门之变就不会发生,死的就不会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而是秦王李世民。

而这个名叫王晊的小人物,当时只不过是太子李建成府上的一个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相当于时间管理员)。有人说他是被李世民收买了,也有人说他本来就是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间谍。

无论是被李世民收买了,还是本来就是李世民安插的间谍,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王晊向李世民告密后,李世民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有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掉太子李建成和其死党齐王李元吉,后来接受他爹李渊让位,登上皇帝宝座,并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实际上,打算先下手为强的,原本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当国家刚刚建立,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关系就紧张起来。这种紧张,来源于李建成对李世民的恐惧,因为这小子太能干了,立的功太大了,威望也很高。李世民手下的谋士如云,猛将如云,几乎从当上太子的那一天起,李建成就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威胁。消除这种威胁的最佳方式,是先下手为强,从肉体上消灭这个弟弟。

所以,当李世民刚刚拿下洛阳,大哥李建成就在某天夜里请李世民喝酒,差点儿把李世民喝死。因为他请李世民喝的酒,据说是用鸩羽浸泡过的毒酒。李世民居然没被毒死,只是吐了好多血。

当然了,李建成如此害怕李世民,以至于要把他置之死地而后快,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早在武德九年,李世民就派车骑将军张亮到洛阳,暗中结交山东的好汉,为“时局变化”做准备。不料此事被李元吉发现,他告发张亮图谋不轨,没想到张亮打死也不说出幕后主使,最后被朝廷释放。

原来你这个李世民,早就搞开了小动作啊!

张亮是李世民的车骑将军,本以为撬开他的嘴巴,他就会供出幕后人物李世民,就能搞掉李世民,没想到那小子太有种,宁死也不吐露一个字!

于是,李建成方面另辟蹊径,比如借助后宫的力量诋毁李世民,离间他和李渊的父子关系;比如李元吉采用各种方法拉拢李世民的人,尉迟敬德、段志玄等猛将都上了他们的“红名单”;比如听从魏征的主意,把李世民的主要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赶出中央,让他们去做地方官,等等等等。

上述种种手段,都不如让李世民成为光杆司令,然后弄死他。于是他们放出了一个假消息,声称突厥兵打来了,李建成趁机推荐李元吉为主帅,要把秦王府里的精兵强将统统划归李元吉指挥。答应还是不答应?答应吧,正好中了李建成的计,不答应吧,这可是太子的命令,不从就是抗命不遵。正当李世民左右为难之际,小人物王晊不失时机地出场了。他可能偷听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对话,立即跑到秦王府,把他们的计划告诉了李世民。

这个计划就是,李元吉出征时,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昆明池为李元吉饯行,趁机让勇士刺杀李世民,然后上奏说秦王暴病而亡,让李渊把国事交给李建成,再把尉迟敬德等秦王府的猛将全都活埋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对话是这样的:“太子语齐王:‘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授吾国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

正是这番对话,让李世民觉得,不能不先下手为强了。都想先下手为强,就看谁动手早。早一秒喝庆功酒,迟一秒见阎罗王!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在唐王朝首都长安城皇宫的北宫门,也就是玄武门,李世民发动政变,干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就被立为新太子,并接受李渊禅让,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

有人说,贞观之治的盛世,实际上是王晊“创造”的,貌似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