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歧视古已有之,为何北宋达到了顶点?(1 / 1)

01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开始玩地域黑,被黑得最惨的是宋国人和郑国人,人们瞧不起这两个国家的人,认为他们智商欠费,便编造各种段子,对其进行讽刺挖苦,就连孟子、庄子、韩非子这些先贤也干过这种事。

所谓地域黑,也就是地域歧视,这种恶习到北宋达到了巅峰,北宋人还把歧视对象扩大到了整个南方,严重到不准南方人为相的程度。

宋人不准南方人为相,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的,北宋末年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记载“宋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所以宋初任用的宰相都是北方人。

为了让后世子孙牢记在心,赵匡胤竟然命人在石头上刻下这条禁令,摆放在宰相的办公场所政事堂。

对于“刻石政事堂”,《实录》《国史》等史籍皆有明确记载,而据《开基万年录》《开宝史谱》等史籍记载,除了“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赵匡胤还令人刻了一条“南人不得坐吾此堂”。

皇帝是这样,大臣更加过分,比如生于陕西的一代名相寇准,不但认为南方人是下等人,还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在他眼里,不但南方人是下等人,连南方都成了“下等国”。

可是人家南方人偏偏很争气,不时会涌现出几个学霸,按照考试成绩,完全应当被录取为状元。

比如有一年寇准主持科考,负责挑选状元人选,非常出色的有两人,一个是山东人蔡齐,一个是江西人萧贯,结果寇准对皇帝说了那句著名的歧视性语言,让蔡齐当了状元。事后寇准居然还得意扬扬地说:“又为中原争得一状元。”

好像小孩子与人争玩具,终于争赢了一样。

而相比之下,萧贯似乎更为优秀,《宋史本传》说他“俊迈能文,尚气概”“临事敢为,不苟合于世”。

为国家选拔人才不以才学和德行为重,而看他是不是北方人,是北方人就用,否则就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连寇准这样的贤相都这样,可见赵氏祖宗定的那个规矩,遗毒是多么的深!

02

著名文学家晏殊(千古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他的作品),也差点被寇准的偏见所害。

这个5岁便能提笔成文的神童,14岁那年被江南按抚张知白推荐参加殿试,小小年纪的他与1000多人一起参考,毫不胆怯,“援笔立成”,而且文采斐然,如行云流水,宋真宗高兴坏了,赐同进士出身。

没想到寇准很不高兴,对宋真宗说,晏殊是外地人。宋真宗一句话就让他哑口无言:“张九龄不也是外地人吗?”

张九龄为广东韶关人,唐中宗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代有名的贤相和诗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

宋真宗这话说明,唐朝的地域歧视也是很严重的,但唐朝皇帝却并非一根筋,也有敢于“不守规矩”的“叛逆”,敢于抛弃偏见重用德才兼备的南方人。

宋真宗这话还有一个潜台词,那就是“唐朝皇帝能做到的,朕为何做不到”。

从皇帝到大臣都是这副德行,南方人有多郁闷,便可想而知了,何况这种歧视的直接结果,是“选用人才多取北人”。

这种歧视,对南方人的打击和心灵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以至于“南方士大夫沉沦者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皇帝们的思想逐渐开明,比如上面提到的宋真宗,就敢于打破祖宗定下的规矩,打算拜江西新余人王钦若为相。

然而,由于大多数官员对南方人的偏见早已根深蒂固,时任宰相王旦(河北人)像被踩了尾巴那样叫起来:“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

为了阻止宋真宗的任命,王旦不但提醒真宗别忘了太祖的教导,还苦口婆心地给老大做思想工作:“钦若遭逢陛下,恩礼已隆,且乞留之枢密,两府亦均。臣见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虽古称立贤无方,然须贤士乃可。臣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议也。”

大意是说,皇上对王钦若已经够可以了,把他留在枢密院或者两府就行了,祖宗立国以来至今未有让南方人当宰相的先例,臣为宰相,不敢阻挠抑制人才的任用,但也不能如此任性啊,这也是大家的意思,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

王旦之所以极力反对,是因为王钦若一旦当了宰相,就与他平起平坐了,还会和他在一个办公室办公,他耻于与这个“下等的南方人”为伍。

宋真宗见宰相的态度如此坚决,也不好强行任命,直到10年后王旦退休(有说死后),才任命王钦若为宰相,这令王钦若想起来就恨得牙痒痒:若不是王旦那老匹夫,本人10年前就当上宰相了,他耽误了我10年青春!

被任命为宰相后,王钦若成了北宋南人为相第一人。

03

然而,抛开地域歧视不谈,王旦当初反对王钦若为相,确实没什么不对,因为这家伙太不争气了,后来沦落为著名的奸相,丢尽了南方人的脸,导致人们对南方人的偏见更加严重——我们说南方人不能当宰相嘛,你们还不信!

那么问题来了:赵匡胤为什么要刻那么一块歧视性的石头呢?原因是他篡位登基后,继承的是后周的地盘,而后周的统治中心区域在北方,所以建国初期朝中重臣基本上是北方人,而南方是后来打下来的。那些“先来者”便认为自己是正统,南方人是异端,对南方人的鄙视和排斥,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这种对南方人的歧视大概不得人心,所以王钦若被任命为宰相后,有人便把赵匡胤的那块石头搬离了宰相的办公场所,“吏辈故坏壁,因移石于他处,后寖不知所在”。

从此以后,朝廷任命宰相再也不搞地域歧视,担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甚至很快超过了北方人,到了南宋来了个大逆转——据统计,南宋共有宰相62人,其中南方人竟然占了56席,北方人仅有可怜的6席。

有意思的是,尽管南宋政府在朝廷重臣的任命方面打破了这种门户偏见,但并不意味着世界就和谐了——比如王安石变法。力主变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吕惠卿、章惇、曾布等人都是南方人,而反对派的核心人物司马光、文彦博、吕诲、程颢等人都是北方人!

这仅仅是巧合,还是人以群分的“自然站队”,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