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两次婚姻的教训(1 / 1)

01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著名女词人,嫁的男人是官二代(宰相之子)赵明诚。当然了,后者也是个文化人,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

婚后两人感情不错,小日子也过得很滋润,至少用不着为稻粱谋,“打发”日子的方式是收集金石字画,其乐融融。后来虽然因政治原因,赵家变成了普通百姓,但钱还是有的。赵明诚干脆把所有精力都转移到金石字画和古玩上,定居于青州的他们,反而有一种因祸得福的感觉。

不过对赵明诚来说,当官的心从来没有死过,所以后来得到机会后,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江宁知府的任命。

事实证明,与研究金石字画相比,赵明诚不但当官的本事不怎么样,还是个怕死鬼。

建炎三年(1129),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搞事之前被赵明诚的下属察觉。下属赶紧向他汇报:领导领导,王亦那家伙想搞事,咱们得赶快想办法,把他的企图扼杀在摇篮之中,不然就来不及了。作为领导的赵明诚,心里想的可能还是他的金石字画,竟然不把这么大的事放在心上,更未采取任何行动。下属无可奈何:罢了罢了,这个领导是指望不上了,咱们自己处理吧。当下属“擅自行动”收拾掉王亦,前去向赵明诚汇报时,没想到他居然逃跑了,而且逃跑的方式很不男人,是利用一根绳子从城墙上逃跑的。

这种官员,朝廷是不可能放过的,革职是免不了的,没要他的脑袋,就算不错了。

对于丈夫的表现,李清照既深感失望,又极其羞愧,跟他的感情几乎降到了冰点。

看来那时候真的是无人可用了,或者是他们赵家的后台硬,被革职后不久,赵明诚重新获得起用,到湖州当官去了。

那时候的局势变得比之前更糟,随时都可能有兵祸之灾。双方都清楚,这一分别,很可能就是永别。李清照最担心的是那些数量庞大的宝贝——我一个弱女子,如何保护得了它们?眼前这个懦弱的男人是指望不了的。所以她问赵明诚,假如遇到兵祸,我该怎么办?赵明诚想了想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就扔了它们,先扔辎重,再抛弃衣物,然后才是书册、卷轴和古器。

分手后,赵明诚就赴湖州上任去了,但未到目的地就病死了(有说他死于湖州)。

02

赵明诚病死后,李清照居无定所,孤苦伶仃,颠沛流离。

过惯了好日子的人是过不了几天苦日子的,李清照想结束这种苦日子,唯一的办法是再嫁,嫁个好男人。

经媒人做媒,一个名叫张汝舟的人进入了她的视野。这个张汝舟,虽然没有多少文学才华,但好歹是进士出身,官至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加上媒人巧舌如簧,把这个男人夸得一朵花似的,急于摆脱苦难生活的李清照认可了这个男人。

张汝舟最初的表现,也确实像个暖男,谈恋爱阶段,对李清照照顾有加。但李清照没想到的是,这人看中的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的财产。

当然了,李清照是没有多少银子的,她的财产,无非是她的收藏——那些金石文物比银子还值钱。所以婚后不久,张汝舟便露出了本相。

对于那些金石文物,李清照看得比命还重,怎么可能给他呢?既然心想事不成,张汝舟便不客气了,对李清照又打又骂,家庭暴力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夺取李清照的海量财产,他想早点把她折磨死。

李清照哪受得了这样的男人,只有两个字,离婚!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是把他告倒,治他的罪。

告倒姓张的倒是不难,因为她掌握了他的秘密——当初他参加高考被录取,是作弊的结果(具体做法是虚报考试次数取得官职)。这可是欺君之罪,一告一个准。

问题是当初的法律很奇葩,女人和老公打官司,女方无论对错,都要坐两年牢。李清照很清楚这一点,但她宁愿坐牢,也要摆脱这种混球。打定主意,她便揭发了张汝舟。张汝舟被判流放,准予二人离婚。

好在李清照的社会影响力很大,加上朝中有人暗中帮忙,她仅仅坐了9天牢便被释放了。

谁也不是火眼金睛,就算是,也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遇到恶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恶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