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神探,人们首先想到的多半是一个叫狄仁杰的唐朝宰相,荷兰外交家高罗佩根据他的故事写的传奇小说《大唐狄公案》,被誉为“西方汉学大师经典之作”,被列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必读书目。20世纪50年代,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已译成10余种版本。全书描写狄仁杰为官断案的传奇经历,“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逼人追索”。而国内一部名叫《神探狄仁杰》的电视剧,更是把狄仁杰的“断案如神”描写得淋漓尽致,赚足了收视率。
如果说狄仁杰的“断案如神”多少有点儿文学夸张的话,那么宋朝的宋慈却是实实在在的断案高手,叫他“神探”一点儿也不为过。他不但在实际断案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再复杂的案子也能迎刃而解,而且还有理论上的巨大贡献。他根据自己的断案经验撰写的《洗冤集录》一书,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本法医专著,直到现在,这本书在法医学界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宋慈也因此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西方则普遍认为宋慈开创了“法医鉴定学”。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当然也是名副其实的。
鲜为人知的是,著名历史学家、北宋人司马光在一本名叫《涑水纪闻》(此为司马光为了撰写《资治通鉴》做资料准备的史料汇集,记载了从宋太祖到宋神宗的军政大事、朝典政章,可信度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的笔记里,记录了三个“非著名神探”的断案故事,与狄仁杰和宋慈相比,他们虽然是小人物,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但他们在这方面的修为一点儿不亚于狄仁杰和宋慈。
01 第一个非著名“神探”:向敏中
向敏中是北宋初年的诗人、政治家,先后担任过将作监丞(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精美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员)、吉州通判(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并对州府的长官负有监察责任)、广州知州、工部郎中(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官员)、右谏议大夫(专掌论议的官员)、同知枢密院事(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的官员)等官职。
据司马光的记载,向敏中在西京洛阳做官时,曾遇到一件大案,整个过程比惊悚小说还惊悚——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到处化缘的和尚。有一天,这个和尚来到洛阳郊外一个村子,天黑了,他准备借宿一晚。和尚敲开一户村民的门,向主人说明来意,可是主人不同意。和尚无奈之际看到门外拴着一个车厢,他指着车厢说:“贫僧在那里睡一晚如何?”主人说你想睡就睡吧。
睡在那个硬邦邦的车厢里自然不舒服,和尚辗转反侧,深更半夜了仍睡不着,终于累得打了个盹,却又被一种声音弄醒了。他迷迷糊糊地揉揉发涩的眼睛从车厢坐起来,只看了一眼就赶紧缩回身子。原来映入他眼帘的是这样一幕:一个蒙头强盗搀扶着一个女的,正扒着墙头从院子里面往外爬,背上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他们翻过墙后,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幕让和尚浑身起鸡皮疙瘩——主人家丢了财物和女人,明天发现了一定会怪罪到我头上,抓我去见官,因为我有重大嫌疑。虽然我人正不怕影子歪,但官府若是大刑伺候,估计我会受不了那滋味而被迫认罪,小命难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还是溜吧。
和尚不敢走大路,沿着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逃命”。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茂密的杂草缠脚,加上慌不择路,他一个不留神坠入一口枯井之中。“完了完了完了,这下真的没命了……”和尚边下坠边想。谁知他不仅没有像预想中的那样被摔个粉身碎骨,反而落在一个“很舒服”的东西上,毫发无损。原来“接”住他的是一具尸体,借着月光仔细一看,他认出这具尸体正是此前那个与盗贼翻墙而出的女人!
和尚自然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顿时呆立井中,大脑一片空白。不知待了多久,天终于大亮,一阵“找到了找到了,他在这里”的喊声,把他从“梦”中惊醒。
那些人口中的“他”,指的正是这个和尚。自从发现他和那个女人失踪之后,主人便找人开始寻找,一直找到天亮,终于在枯井中把他找到,同时找到的还有失踪女人的尸体。他们把和尚扭送到县衙,县官听完主人的哭诉,问和尚有什么要说的。百口莫辩的和尚“痛快”地承认他与那个死女人早就有奸情,并且早就想和她私奔,此次**她偷了家里值钱的东西,私奔路上担心她拖累自己,便把她杀了丢入枯井之中,自己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至于所偷的赃物嘛,原来是放在井口旁边的,不晓得哪个顺手牵羊拿走了。
结果没有悬念:和尚被县衙判处死刑。报到府上审核时,“府皆不以为疑”。
然而,当执行死刑的日子到来,争先恐后跑去想一睹杀人犯风采的洛阳市民却扑了个空,他们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这样一个消息:有人怀疑和尚不是杀人犯,真凶另有其人。
被提出大牢,来到公堂之上的和尚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对平反不抱希望。不过,坐在公案后面的那位官员看起来倒是不错,只见他衣着朴素,表情沉毅,正是西京留守向敏中。
在此之前,和尚就被他复审过多次了,每一次他都甘愿认罪伏法。每一次认罪,向敏中都不信,和尚一认罪他就把他重新带回大牢,过几天又审一次,如此反反复复,搞得和尚都有点儿不耐烦了。
与之前每一次一样,这一次向敏中依旧口气平和:“我说和尚啊,你好像有点儿蠢哦,我几次三番审你,你应该明白是想给你一条活路,可是你为什么不领情呢?”“阿弥陀佛,”和尚双手合十,平静地说,“我上辈子欠她一命,她既然来讨债,就还给她好了,没什么好说的。”
和尚不是不想保命,而是面对如此奇遇,他自知只会越描越黑,与其弄巧成拙,还不如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也许那样还死得痛快些。
可是向敏中不相信人是他杀的,便再次追问和尚:“你要认命是你的事。我还是那个问题,你偷那户人家的赃物在何处?”
“不是说过了吗,我抛在井边了。至于被谁拿走了,我也不知道。”
“可是你想过没有,当时是深更半夜,又是荒野小路,哪个会到一口枯井边来捡你丢下的东西?我勘查过现场,发现一地血迹,这说明那女人是在井边被杀死的。既然你承认人是你杀的,那么请你告诉我,凶器在哪里?你扔哪儿了?总不会也被人捡走了吧?”
和尚自然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终于“醒”过来,一边磕头一边大哭,承认自己之所以断了生念、不想辩解,实在是因为事情太过诡异,长一百张嘴也说不清。
向敏中不再审问和尚,而是派密使查访真正的凶手,终于从一个老太婆那里得知那个女人死于村里一个少年之手。原来那少年与那女人勾搭成奸,约好偷得财物后一起远走高飞,私奔路上俩人不知何故吵了起来,少年杀死情人后抛尸枯井……
向敏中成功破案后,“一府咸以为神”。
02 第二个非著名“神探”:李南公
李南公也是北宋人,龙图阁直学士,虽然是一种虚职,官职却不小,他以“聪明敏锐”而闻名于世。
李南公担任长沙知县时遇到一起案子:张三、李四两个人打架,附近没有目击者。战斗结束后李四把张三告到官府,并把自己身上青一道紫一道的伤口亮出来请县官过目。李南公让人把张三抓来,张三表示自己也受伤了,是被李四打的,也把身上青一道紫一道的伤口亮了出来。没想到李南公看了看掐了掐,对张三一声冷笑:“李四身上的伤是真伤,你的伤是伪造的!”大惊失色的张三只得低头认罪,承认自己的伤是伪造的。
原来当地有一种榉柳树,把它的叶子涂在皮肤上,皮肤就变青赤,看起来好像是被打伤的,剥下树皮横置在皮肤上,用火一熨烫,皮肤上就像有一个伤口,而且用水洗都洗不掉。
李南公进一步解释道:“被殴伤的人,伤口周边因血液凝聚,摸上去是硬的,伪造的伤摸上去是软的。”
啧啧称奇的衙役这才恍然大悟,问李南公是怎么知道的,李南公告诉他们,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宋慈在《洗冤集录》中记载过类似的案例:有些百姓打架打不过别人就自杀,但又不想便宜对方,于是在自杀前伪造伤势,以诬赖对方杀人,“先以榉皮罨成痕损,死后如他物所伤”,这种手段,自然瞒不过经验丰富的“神探”。
03 第三个非著名“神探”:钱若水
钱若水也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早年任同州推官时,当地发生过这样一件案子:一次,一个富户家的小婢女突然逃走了,不知所踪,来看孩子的父母听说女儿失踪,非常着急,把富户告到州里,知州让录事参军审问此案。谁知录事参军曾向那个富户借钱而遭拒绝,此番正好想报复一下,就“判决”说富户父子数人一起杀了那个婢女,然后把尸体抛入水中,所以找不到尸体。
这是要把富户一家都整死的节奏!
富户经受不住严刑拷打,只好“认罪”。于是案件具结,知州在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要求马上执行。钱若水却“独疑之”,认为富户一家好几个大老爷们合伙杀一个小婢女,不仅不合逻辑,简直荒唐可笑,何况尸体又没找到,草草结案是不应该的。他又得知负责审问案子的录事参军之前与那富户有仇,心中疑虑更深,便暂时将案子扣下。
心中有鬼的录事参军找到钱若水,叫他别多管闲事:“你是不是接受了那个富户的贿赂,想替他逃脱死罪?”钱若水笑着说:“此案牵涉到这么多条人命,当然不能当儿戏,我得慎重慎重再慎重。”录事参军见钱若水软硬不吃,又找到知州,知州不仅是个急脾气,还经常凭意气来决断政务,一个劲儿地催钱若水执行所谓的判决,钱若水便采取拖延战术。直到半个月后,钱若水才找到知州,要求其他人回避,他有密事要与其商谈。
这半个月来,钱若水其实一天也没闲着,秘密查访案子去了,今天终于有了重大收获。他要求知州把那个小婢女的父母引来一见,知州虽然对钱若水扣压案子十分不满,但还是同意了。
然后,钱若水在厅里挂起一个帘子,小婢女的父母来后,钱若水问他们:“如果你们现在见到你们的女儿,还认得出来吗?”他们说当然认得出来。钱若水把帘子一掀,指着帘子后面一个女孩子说:“你们看看这是谁?”两人认出那女孩子正是自己的女儿,顿时喜极而泣。
真相大白后,知州立马下令释放富户一家,并对自己的草率感到羞惭。公报私仇的录事参军自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没多久,这件事就被皇帝宋太宗知道了,连呼这是好官啊,这样的好官,不提拔不行啊。于是立刻下令提拔钱若水,“自幕职半岁中为知制诰,二年中为枢密副使”。
可惜,钱若水究竟是如何秘密查案的,司马光却只字未提,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