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有座岳王庙,岳王庙里有座岳飞墓,庙前有四个铁铸的人像,这四人都没穿上衣,均被反绑双手,袒胸露乳地跪在岳飞墓前。在四座跪像的背后是岳飞墓的墓门,门上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四个陷害民族英雄岳飞的坏蛋,分别是秦桧、秦桧妻王氏、张俊、万俟卨(mò qí xiè)。我们先来说说万俟卨。
01
据《宋史》记载,万俟卨是河南开封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文凭不高,只中过举人,但却不是笨蛋。北宋绍兴元年(1131),湖北江陵一带冒出一股盗匪,为首的叫曹成。这帮人大肆抢掠,危害百姓,势力越来越大,发展到后来,竟然敢于攻打城市,还有向湖南发展的趋势。
执掌湖南军务的是程昌寓,他注意到了这种趋势,可他军务繁忙,没时间亲自去收拾这些家伙。他对避乱于沅、湘(湖南芷江、长沙)一带的万俟卨说,命你主持沅州事务,你去收拾这帮毛贼!
接到命令的万俟卨叫苦不迭,他本来是到湖南避乱、躲避这个祸事的,没想到不但没躲掉,还叫他去当挡箭牌,可是如若不去,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只好硬着头皮,来到沅州上任。
好在那不过是一股盗匪,乌合之众,估计不是那么难对付——想到这里,他才稍微放心。
没多久,曹成就带人打到沅州城下了,万俟卨首先把城里有权有势的人召集起来:你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别舍不得,不然曹匪一来,身家性命都难保,至于守城的人力,不劳你们费心,我自有办法!
城里有的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万俟卨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守城,然后坚守不出。这一招很管用,曹成久攻不下,加上他们本来就属于流寇性质,待到粮草用尽,就主动退走了,沅州安然无恙。
“打败”曹成后,万俟卨被任命为湖北转运判官,接着又改任提点湖北刑狱。
02
这说明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的本事和努力,也是可以取得一番成就的。可据史料记载,万俟卨后来得以飞黄腾达,是靠攀附权贵达到目的的。
有意思的是,万俟卨最先想攀附的人,竟然是岳飞;攀附的方式,竟然是给他出馊主意——1135年,岳飞奉命镇压钟相杨幺起义,本已拥兵数十万。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后,又收编了不少散兵游勇,实力进一步扩大,大到了令朝廷“胆寒”和猜忌的地步。万俟卨去拜见岳飞,建议他以长江上游为地盘,搞一个自己的根据地,自己委派官员,派亲信大将做守备,如果朝廷派人来,就把他们杀了,向朝廷示威,“这样朝廷今后就拿你没办法了”。
不得不说,对于遭到朝廷猜忌的统兵大将来说,拥兵自重是最好的自保手段,但自以为聪明的万俟卨,却忽略了一个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事实:对于一心想做忠臣的岳飞来说,这个建议无异于建议他造反!
或许,万俟卨真有这个想法,因为根据岳飞的本事和实力,如若有造反之心,成功的概率不小,而一旦成功,出这个主意的人就是大功臣,自然会得到重用,何愁不大富大贵;退一步说,即便他没有这个意思、岳飞也不造反,但若采纳了他这个自保的建议,对岳飞来说,他万俟卨也是大恩人,得到岳飞的青睐和重用,也是有可能的。
问题是岳飞不是那样的人,他心里只有大局,从来没考虑过自己,他心里只有国家这个大我,从来没有小我。能不能名垂千古他没想过,但至少不想遗臭万年。于是,他不假思索地把万俟卨痛骂了一顿。
“人品很坏”——岳飞不但痛骂了他一顿,还给他贴了个这样的标签。
03
再也没有比这个标签更扎心的了,万俟卨对岳飞的恨,可想而知。
后来,万俟卨入朝见了宋高宗一面,然后就被调任湖南转运判官。可宋高宗又改了主意,留他担任监察御史,擢升他为右正言(中书省的属官)。
秦桧意识到,万俟卨对岳飞的仇恨是可以利用的,便明确地要他找机会陷害岳飞,事后自然好处多多。从那天起,万俟卨便正式依附秦桧,成为他的爪牙。
绍兴十一年,枢密使张俊与秦桧合谋排挤岳飞,秦桧令万俟卨弹劾岳飞,说他对部将发表“山阳不可守”等“反动言论”。万俟卨自然遵命,秦桧命御史中丞何铸审理。
何铸秉性刚直,早在绍兴初年担任殿中侍御史时,就在奏论时政时提出,为官应“光明正大,赏罚分明,取信内外”,对于秦桧等人对岳飞的诬陷,何铸调查后报告秦桧说,岳飞是冤枉的,根本没有那些事。秦桧非常生气:这是皇上的旨意(此上意也),难道你敢抗旨?
也许真是皇上的旨意,他秦桧只是个执行者,但何铸明白岳飞不能被害,将秦桧顶了回去:“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秦桧愤怒至极,你既然不听我的,就滚一边去,自然有人听老夫的。万俟卨同志,何铸不识好歹,我叫他一边凉快去了,你来审理岳飞一案!
秦桧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万俟卨自然明白:先是逼供,无奈岳飞宁死不屈招,还差点儿绝食而死。万俟卨便给岳飞罗织了“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多条罪名,正合想打压主战派将领、为其与金和议扫清障碍的宋高宗心意。
04
当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替岳飞辩护被罢官,当布衣刘允升上书为岳飞申冤被处死,当时赋闲在家的韩世忠终于忍不住了,他质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大概也觉得,万俟卨给岳飞罗织的罪名太离谱,但他又不能出卖这个忠实的伙伴,就回答韩世忠说“莫须有吧”。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大理寺狱中(有说岳飞被害于风波亭,但宋代史料无此记载),张宪、岳云也被斩首。
秦桧做梦也没想到,与自己合谋害死岳飞父子以及张宪的万俟卨升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之后,这条忠实的走狗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一只白眼狼!
绍兴十二年(1142),升任参知政事不久的万俟卨,奉命以报谢使(南宋为感谢金国准许议和所派的使臣)身份出使金国。刚从金国回来,秦桧就把他叫去,吩咐他说,你去跟皇上说,金人对我很赞赏,说我很了不起,凡是提到我的金人,无不竖大拇指。
我去,还有这种操作?万俟卨有点儿发蒙——岳飞说我人品不行,没想到与你相比,我这是小巫见大巫啊!
按理说,对这个提携自己的恩人来说,对方的话就是圣旨,可是这一次,万俟卨来了个“抗旨不遵”。
也许与其他大臣一样,他早就对秦桧独揽大权不满了,也想分一杯羹。而如果他真听了秦桧的吩咐,借金人之口在他脸上涂脂抹粉,那么秦桧的地位将更加巩固,他在皇上面前将更加受宠,权力的舞台上,就没有他万俟卨多少戏份了。
当然了,万俟卨是否真是这样想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也许,他拒绝执行秦桧的“命令”,仅仅是认为他的无耻超出了一个人做人的底线。
05
那以后不久,秦桧又将底线刷新了一次——一天退朝后,秦桧坐在殿中批阅圣旨,趁机提拔自己的亲信,然后吩咐小吏,把他批阅过的圣旨送给万俟卨,意思是叫他照此办理,谁知万俟卨说“不闻圣语”,意思是皇上没这么吩咐过,来了个置之不理。
原本一根藤上的两只蚂蚱,从此形同陌路,见了面连招呼也不打。
可毕竟同朝为官,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老是这样难免尴尬。所以,当言官李文会、詹大方接连上奏弹劾万俟卨,不想死得很难看的万俟卨就坡下驴请求辞官。
然而没有用处,他是陷害岳飞的功臣,高宗怎么能“忘恩负义”呢?不过宰相副宰相不和,确实是个问题,有损朝廷威严,干脆这样吧,你万俟卨既然不想在朝廷待了,就到外地去做官吧。
秦桧蒙了,也怒了,心里还有点儿凉凉——皇上你偏袒新欢,考虑过旧爱的感受吗?
好在给事中杨愿认为皇上的决定不当,并历数万俟卨之罪,万俟卨这才被罢职。
关于这个杨愿,有关史料说他“依附秦桧”,这样看来,他对万俟卨来这么一脚,很可能出于秦桧的授意,当然也可能是他主动替秦桧分忧。
这一脚很管用,万俟卨被贬到湖北秭归居住,秦桧的小心脏这才好受了一点。
只是他没想到,高宗虽然被迫屈服,但心里一直没有忘掉这个“新欢”。所以,当秦桧死后的第二年,高宗就把万俟卨召回朝廷,官复原职,第二年又升他为宰相。
皇帝重新起用万俟卨,是想让他改变秦桧之前的做法,没想到万俟卨担任宰相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主张与金国议和,继续搞秦桧那一套。
与秦桧一样,万俟卨搞的那一套自然不得人心,遭到鄙视和非议也就在所难免了。
然而,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三月二十六日去世的万俟卨,居然得以“善始善终”,活了75岁高龄,死后还得了个“忠靖”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