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这条“小泥鳅”,杀死了为害宋廷的六贼!(1 / 1)

北宋原本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朝代之一,更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然而这个“黄金时代”到了其末年也就是宋徽宗时期就结束了,很大程度上是拜昏庸无能的宋徽宗重用奸贼所赐。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这六个民间称其为“北宋六贼”的大奸贼,这些个宋徽宗时期的重要大臣,仗着皇帝的宠信,手握大权却不干好事,贪赃枉法、横行霸道成了他们的常态,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是导致南方方腊起义和北方金国人入侵的罪魁祸首。

眼看就要亡国,宋徽宗这个帝国的最高领导,为了“摆脱”亡国之君的臭名声,居然玩禅位的把戏,强迫儿子赵桓接他的班,是为宋钦宗。

一万个不情愿的赵桓虽然是被迫继位,但也想有一番作为,不然亡国之君的臭名声就要落到他的头上了。于是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也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试图中兴大宋王朝。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条“小泥鳅”看到了希望。

谁?太学生陈东,“国立大学”一名普通的学生。

01

陈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愤青,只不过他愤的,不是朝廷制定的各项政策,而是罪大恶极,谁也不敢碰、连议论都不敢议论的上述“六贼”。早在进入太学之前,他就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利用各种机会说“六贼”的“坏话”,甚至在宴会上也是如此,搞得其他人害怕连累自己,唯恐避之不及,都不敢和他坐在一起。

所以当他得知宋钦宗也想干一番事业时,就毫不犹豫地上书指出,朝廷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就是蔡京等“六贼”——“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宋史·卷四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忠义十·陈东传》)。

陈东的这一把火,无异于投进了干柴堆,顿时烧成了燎原之势,立即得到爱国官员和爱国将领以及广大百姓的一致拥护。朝野上下响起了“打倒六贼”的强烈呼声。

宋钦宗当然不是傻瓜,他明白,“六贼”不除,自己的威信就无法建立,自己的统治就无法加强,何况他还与王黼等奸贼有个人恩怨,就算是报私仇,他也得顺应民心。

于是,陈东上书仅仅过了五天,宋钦宗就下令将朱勔“放归田里”、贬黜王黼为崇信军节度使(在前往安置地永州的途中,被与他有宿怨的开封府聂昌诛杀)、赐李彦死并籍没其家资。

无巧不成书,处置这三人的同一天,再次南侵的金军渡过了黄河,宋徽宗在童贯、朱勔(这家伙虽然被放归田里,但由于有宋徽宗的庇护而未得到执行)等人护卫下,吓得连夜出逃,“六贼”之首蔡京也带着全家南逃。

消息传到陈东耳朵里,他再一次愤怒了,认为童贯与徽宗一同南下不是护卫,分明是挟持,居心叵测的童贯,显然是想另立中央。所以他再次上书,请求朝廷把童贯等人追回来,按律治罪,另选忠信之人去侍奉徽宗。

这次上书却没有上一次有效果,宋钦宗未予采纳。

陈东见正面强攻不奏效,就采取迂回战术,把火力转移到了梁师成身上。因为在他看来,皇帝纵容童贯“挟持”徽宗逃跑,是仍在朝廷的梁师成“阴贼于内”,梁师成成了童贯的保护伞,要想搞定童贯,必须首先除掉这把保护伞。

那么问题来了,宋钦宗为什么不动梁师成呢?原来他当太子的时候,梁师成曾有恩于他。

但陈东不管这个,毅然第三次上书,继续历数六贼的罪行,特别指出梁师成罪大恶极,却逍遥法外,广大人民坚决不答应,必须严加惩处,“以明诛赏”;布衣张炳亦给宋钦宗上书,历数梁师成之罪。

陈东等人的上书,再一次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支持,强烈要求处理梁师成,宋钦宗这才命李梲等人将梁师成骗出宫外,公布其罪行后,将他贬为彰化军节度使,密令使者在押送途中将其缢死。

02

六贼中还剩下蔡京和童贯、朱勔三贼,而且他们都成了逃犯。想必他们能量再大,也掀不起大浪了。

可恶的是,蔡京和童贯这两个逃犯,竟然准备在镇江扶持宋徽宗重新“登基”,而宋徽宗虽然把位子让给了儿子,实际上根本不想失去权力,也有重新上台的意思。

如果让其得逞,那么宋徽宗在镇江的政权就是非法的,就会对宋钦宗的合法政权直接构成威胁,宋钦宗当然不愿意。

正好那时的金兵已经渡过黄河北归,亡国的威胁暂时得以解除,宋钦宗便想腾出手来,对付蔡京、童贯等人及其死党。

靖康元年二月,侍御史孙觌上奏论蔡京、蔡攸、童贯之罪,蔡京父子以及童贯遭宋钦宗罢免。但是大臣们纷纷表示处罚太轻,应该加重处罚。陈东趁热打铁,第四次上书,干脆请求杀掉蔡京等人,永绝后患。

在朝野的强大压力下,宋钦宗终于下定决心斩草除根。于是,靖康元年七月,被发配海南的蔡京在途中病死;同年七月,童贯被斩首、朱勔被赐死。

蔡京、童贯等六条“鲨鱼”,就这样败于一条“小泥鳅”之手。而陈东这个还没毕业的太学生,也因其抱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情操而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