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岳飞平反,是为了给北伐金朝做舆论准备?(1 / 1)

自从岳飞被秦桧、张俊等人诬陷,被捕入狱,以“莫须有”罪名被杀死于风波亭之后,朝野都不乏为其平反昭雪的声音。直到20年后,岳飞的冤案才被翻过来,陷害他的秦桧也落得应有的下场,史称“崇岳贬秦”。

岳飞能够得以平反昭雪,与当时的主战派宰相韩侂胄(tuō zhòu)有很大关系。

01

韩侂胄(1152—1207),字节夫,河南安阳人,南宋中期权臣、外戚。北宋名臣韩琦之曾孙,父亲韩诚官至宝宁军承宣使,母亲为宋高宗吴皇后妹妹,侄孙女是宋宁宗恭淑皇后。韩侂胄以父任入官,淳熙末,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韩侂胄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官至宰相。

韩侂胄当权后期,决心洗刷国耻,收复失地。宋宁宗因为不满金朝蛮横地要求按旧时的礼仪行事,对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满,也支持韩侂胄对金朝采取强硬措施。君臣“志同道合”,北伐大计就这样定下了。

北伐之前,有两件事必须做,一是为北上抗战制造舆论,二是重新起用前朝被排斥的主战官员。为岳飞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成了制造北伐舆论的必要前提,因为只有为岳飞平反,才能统一军民的思想,并以此“证明”抗战的正确性,才能赋予此次北伐以合理性。

02

实际上,如何评价岳飞、秦桧这两个“历史人物”,一直是南宋战和两派官员争论的一个焦点。早在宋孝宗初年,就追岳飞“官复原职”,1179年加谥号“武穆”,“岳武穆”就是这么来的,但还不能算正式平反。直到1204年,宋宁宗、韩侂胄又追封岳飞为“鄂王”,给予其政治上的极高地位,才算正式平反。

此举的最大目的是支持抗战派将士,为重新起用主战官员铺平道路——“风励诸将”。

既然为岳飞平了反,那么对害死岳飞的秦桧也必须进行处理。秦桧死后,宋高宗赵构加封他申王,谥忠献,孝宗时虽然开始揭露秦桧的奸恶,但还没有改变其爵谥。1206年,宋宁宗、韩侂胄完成了这件大快人心之事:削去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荒谬、丑恶)。

“崇岳贬秦”有力地打击了主和派,对秦桧的贬抑,实际上也是在警告投降、妥协势力:奉劝诸位再也别做那种事情了,否则秦桧就是你们的榜样。这些措施也使主战派得到了鼓舞和支持,很得民心。

03

开禧二年五月,宋宁宗下诏北伐金朝,史称“开禧北伐”。

当时金朝的情况不太妙,金主沉湎酒色,朝政荒疏,内讧迭起,北边部族又屡犯金朝边境,又由于连年征战,导致士兵疲敝,国库空虚。认为有机可乘的韩侂胄决定干一票大的,以重新争取因实行党禁而失去了的人心,重新找回失去了的威望。而要达到这些目的,除了恢复故疆、报仇雪耻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他还重新启用了辛弃疾等一批主战派大臣,这位著名的文学家之后在北伐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悲催的是,支持韩侂胄的并不多,反对者倒不少。反对者认为金朝虽然看起来情况不妙,但总体形势对宋朝并不利,此时开战并无胜算。工部侍郎叶适虽然主张抗金,但他认为此事“至大至重”,必须考虑周全,“故必备成而后动,守定而后战”,还要考虑战事给各方面带来的后果。韩侂胄要叶适起草宣战诏书,是要利用他的威望,但叶适认为条件不充分,准备工作还没做好,不可贸然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拒绝起草宣战诏书,还上书宋宁宗,认为轻率北伐非常危险。武学生华岳更是上书直陈此时的南宋存在的问题:“将帅庸愚,军民怨恨,马政不讲,骑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馈粮不丰,形势不固,山砦不修,堡垒不设”,认定这次北伐将“师出无功,不战自败”。结果,华岳被削去学籍,遭到监禁。

韩侂胄决心既下,100头牛也拉不住,用高压手段将各种反对声音镇压下去后,他开始了行动,而且还是不宣而战。

04

开战初期,宋军确实收复了一些地方,如泗州(泗州是一个存在于北周到清朝之间的历史地名,辖地大概在今天江苏的泗县、泗洪、天长、盱眙、明光一带)等地。但由于金朝事先得到情报,觉察到南宋“将谋北侵”,已有了准备,遭到进攻后立即进行了反击,加上韩侂胄用人不当,宋军节节败退。不久,金军反守为攻,在东、中、西三个战场上对宋军发起进攻,转攻为守的宋军守也守不住了,真州(今江苏仪征)、扬州相继沦陷,西路军事重镇和尚原与蜀川的门户大散关也落入金军之手。韩侂胄想通过陕西河东招讨使吴曦在四川战场挽回败局,但吴曦却早已在四川暗通金兵,叛变称王!

第二年,宋朝战败。谈判时金朝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包括割地赔款、将发动战争的主谋“缚送金国”等5个条件,这等于要韩侂胄的人头。割地赔款他舍得,人头舍不得,韩侂胄自然不干,还迁怒于谈判代表、萧山县丞方信孺,夺去方信孺三级官阶,贬其到临江军居住,准备硬起头皮再打。

韩侂胄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导致战争失败的结果,使主和派又占了上风,礼部侍郎史弥远和杨皇后是主要代表。何况杨皇后还和韩侂胄有仇,起因是当年韩侂胄在宋宁宗选皇后的问题上没有站在她这一边,当然了,她也认为北伐过于轻率。这些主和派成员通过皇子向宋宁宗进言:“韩侂胄再启兵端,将危社稷。”杨皇后也给宋宁宗吹枕头风——皇上,这仗不能再打啦,再打会输得更惨。

05

到底打还是不打?宋宁宗犹豫起来,难以定夺。“胆小怕事”的杨皇后担心大权在握的韩侂胄知道后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个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因为皇帝与韩侂胄都是主战派,很可能把主和派的想法透露给韩侂胄。于是她与右丞相兼枢密使史弥远、参知政事钱象祖等人密谋,决定干掉韩侂胄,永除后患。

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韩侂胄在上朝途中被殿帅夏震派出的将士挟持,杀死于玉津园中。史弥远立即派人把消息告诉金朝,以此作为求和的砝码。经过谈判,按照金朝的要求,韩侂胄的脑袋被送往金朝示众。

韩侂胄死后,宋宁宗对大臣们说了这么一句话:收复失地、恢复故土当然不错,可惜我们这是自不量力啊。

韩侂胄被杀后的第二年,南宋王朝与金朝签订了“嘉定和议”,主要内容为:两国疆界仍如先前;增加岁币银帛各5万;宋纳犒师银300万两于金;宋朝皇帝与金朝皇帝的称谓由以前的侄叔改为侄伯。

韩侂胄力主为岳飞恢复名誉、北伐金朝虽然掺有私心杂念,但他为收复失地而付出毕生心血的事迹应当给予肯定。与当时众多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官员、士大夫、文人墨客相比,他的抗战精神显得尤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