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①敌之意,并敌一向②,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③,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④。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注释
① 详:详同“佯”。假装。
② 并敌一向:集中兵力攻其一点。
③ 夷关折符:夷关,封锁关卡。折符,废通行证。
④ 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厉,严厉、严格认真。诛,商议决定。在宗庙里秘密、认真地谋划开战后的大事。
译文
所以指挥作战,在于假装顺从敌人意图,集中兵力攻向敌人一点,长驱千里,擒敌杀将,这就是所谓巧妙能成大事。当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停止与敌国的使节往来,在庙堂上秘密、认真地谋划这件大事。一旦发现敌人有隙可乘,就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要地,而不要同敌人约期交战。实施计划时,要随着敌情的变化(不断加以改变),来决定军事行动。所以,战争开始要像处女(一样沉静,不露声色),使敌人放松戒备;战争展开之后,要动如脱兔(一样突然),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历史故事
冒顿灭东胡
冒顿弑父篡位后,东胡见他刚刚继位,认为他软弱可欺,就派使者来说:“你父亲的千里马不错,能不能送给我们?”朝臣们都说东胡无礼。冒顿却说:“一匹马而已,怎么不能给友邦呢?”很爽快地给了。
东胡第一次得逞后,又派了使者,说冒顿后宫美女那么多,分一个给我们吧。大臣们更愤怒了,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主张发兵攻打东胡。冒顿却说:“一个女人而已,怎么不能给兄弟呢?”又爽快答应了。
就这样,不仅东胡认为冒顿好欺负,连冒顿自己的臣子都觉得他没出息。过了一阵子,东胡又来使者,说匈奴和东胡之间有一块千里荒地,是无主之地,划界归我们东胡吧。
冒顿召集朝臣会议。一些大臣心想,他连自己的女人都可以送人,一块荒地算什么,肯定会答应嘛。于是大臣们就说“给”。没想到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能给人!”他杀了主张给地的大臣,立刻起兵,千里突袭东胡。东胡毫无防备,东胡王被杀,土地、人民、牛羊,全都归了冒顿。
冒顿
匈奴单于、军事家和军事统帅。冒顿雄才大略,不仅统一了北方草原,还带领匈奴征服西域诸国。当时汉朝初建,休养生息,没有实力与匈奴开战,冒顿最终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使匈奴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
华杉详解
前面讲了打仗的时候,将军应该如何指挥,应该如何鼓舞我方士兵的意志和斗志,下面就讲要怎么对付敌人了。
1.“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
这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意思。我们要打敌人,又找不到他的空隙,那就把自己隐藏起来,敌人要做什么都顺着他,别惊动他。假如他强悍,我就示弱示怯,显得很害怕,让他逞强骄傲,等他懈怠,然后设埋伏打他。假如他想撤退回国,我就网开一面,让他退出,然后击其惰归,沿途蚕食。
2.“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顺从敌人的意图,让敌人松懈了。然后呢,就悄悄集中兵力,朝着一个方向一举击之,就能长驱千里,擒敌杀将。冒顿前期对东胡恭敬顺从,看似毫无出息,但等到东胡真以为自己能为所欲为时,他却即刻起兵,千里突袭东胡,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可见,想害一人其实很简单,就是顺着他,宠溺他,他自己就会变坏了。所以,历史上忠言逆耳,而奸臣对君主都是百依百顺。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被父母亲人宠爱太过?要是我们出现了只喜欢听好话,受不了别人批评的迹象,可就得警惕了。
3.“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这句是讲保密的。
决定战争行动之后,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禁止两边百姓往来,也不许敌国使者进入。这样能防止军情泄露,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情况,而我们则在宗庙里秘密、认真地谋划军国大事。
4.“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敌人一旦露出破绽,当急速乘隙而入。不过要注意,有时失败也在这里:敌人露出那“破绽”,可能正是诱我们亟入的假象。
5.“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先其所爱”好理解,就是先占领敌人最心疼的战略要地,但“微与之期”这四个字怎么解,就有好几种看法了。
杜牧解释“微”是潜,是不让人知道,比如微服私访,就是潜行的意思;“期”是期待的地方、期待的目标。所以“微与之期”,是秘密潜往我们期待的目标。
陈皞、梅尧臣、王皙、张预四人的解释一样。他们说,“微”是把消息微微泄露给敌人。因为我们先占了要地,如果敌人不知道,就不会来。所以要把消息微微泄露给他,让他来,我们才能打他。
但这四位加上曹操、杜牧,六个人的解释都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郭化若将军的注解就很简单:“微与之期”,就是不要和敌人约期会战。
“微与”,就是“不应该这样”的意思。战争不是决斗,不要跟敌人约好时间地点按时打,而要随时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这样解释才符合上下文的意思。
6.“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墨”是规矩,所以有个词叫墨守成规。但“践”是什么意思,是要守规矩,还是不守规矩?
按理应该是守规矩,实践、践行,都是照着规矩做的意思。可是古文“践”同“剪”,是灭除的意思,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不守规矩。
杜牧、曹操说是守规矩,贾林说是不守规矩。郭化若将军注:“实施作战计划时,要灵活地随着敌情变化做相应修改,来决定军事行动。”所以,郭将军认为“践墨”是不守规矩。
7.“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意思很简单:开始时像处女一样沉静柔弱,一旦敌人露出破绽,则动如脱兔,让敌人来不及抵抗。
名家注解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
曹操注:“详,愚也。或曰:彼欲进,设伏而退;彼欲去,开而击之。”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曹操注:“并兵向敌,虽千里而能擒其将也,是谓成事巧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
曹操注:“谋定,则闭关以绝其符信,勿通其使。”
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张预注:“兵者大事,不可轻议,当惕厉于庙堂之上,密治其事,贵谋不外泄也。”
先其所爱
杜牧注:“凡是敌人所爱惜依恃之所为军者,则先夺之也。”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贾林注:“践,除也;墨,绳墨也。随敌计以决战事,惟胜是利,不可守以绳墨而为焉。”
《九地篇》全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