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①,举而不穷②。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注释
① 动而不迷:行动时不会迷误。
② 举而不穷:举措千变万化,没有穷尽。
译文
知道我军能打,但不知道敌军不可以打,那胜算只有一半;知道敌人有隙,却不知道我方部队不行,胜算还是只有一半;知道敌人可以打,也知道我军能打,但不知道地形不利于作战,还是只有一半胜算。所以懂得用兵的人,行动不会迷惑,措施变化无穷。所以知己知彼,胜利就没有危险;懂得天时地利,胜利就有完全的保障。
历史故事
雪夜袭蔡州
安史之乱后,唐朝握有兵权的节度使纷纷割地自守,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因此唐宪宗即位以后,就决定打击藩镇,而第一个要打的就是淮西。
攻打淮西的前线将军是名将李晟之子李愬。他虽然是初次上战场,可很快就摸清了敌我两方的情况。他认为,淮西兵与官军厮杀三年,战斗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官军可以直取淮西军的总部蔡州,尽快结束战斗。于是,他在一个雪夜领军出发了。
而蔡州那边,守军们都没想到雪夜还会有敌袭。何况自淮西割据自守以来,已经三十多年没见过官军了,所以直到李愬大军杀入内城,才察觉不对。得知军情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率兵登城反击,可为时已晚。最后,吴元济不得不向官军投降。
李愬
唐朝中期名将,唐朝宗室。李愬不仅治军有方,且有谋略。凭借着自己沉着勇敢、擅长谋略的作风和待人以诚的气度,他顺利征讨淮西,使藩镇割据的局面暂时结束,维护了唐朝的统一。
华杉详解
知己知彼,前文讲过,天时地利,前文也讲过,这里不再分别阐释,只说这两条要综合在一起,否则都不能决胜。
知己知彼、知天时地利,任何变化都了然于胸,随时应对,不会穷困而无计可施。这些,李愬是怎么做到的?他虽然是名将之子,但来淮西之前,他从未参与过真正的军事活动,于是他首先就是摸清我方和敌方的情况。他一边安抚己方军心,一边通过怀柔降将,得以深入了解淮西三州的驻防情况。他意识到叛军外援完全断绝,已是强弩之末。但他也知道许多藩镇都在观望这一战的结果,自己多等一天便夜长梦多,所以不能围城打消耗战,而应该速战速决。他知己知彼,决定擒贼先擒王,只剩等一个天时地利了。
夜袭那天,风雪大作,不利于官军行军,可同时也让敌方放松了戒备。他没泄露一点儿作战企图,等自己的将士猜出要奇袭蔡州时,已没有退路,背水一战,反而激发了士兵的斗志。而蔡州的叛军三十多年没有遇到过官军,做梦也想不到这种天气里官军会从天而降,一击而溃。至此,知己知彼、天时地利都有了,胜利就有了完全的保障。
李愬是唐朝中期的名将,而他的一位前辈将这一点用得更熟练,那就是唐高宗李世民。李世民说,他每次临阵对敌,总是先分析敌人的作战企图和己方的作战企图,到底谁更审慎周密,这样就可以知彼了。然后再查看敌军的士气和我军的士气,谁更旺盛,这样就可以知己了。知己知彼是兵家大要,行动之前都看透了,想透了,他自然不会迷惑。可李世民不是一般人,他能看透敌人,能认清自己,而且能动态地把握、驾驭敌我军情、军心的变化,制造必胜的时机。一般将领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李世民对这些人的要求是:不用把敌人看透,只要能认清自己,也不至于失败。
这是李世民的知己知彼观:我没本事知道别人,但一定要知道自己。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读知己知彼的时候,关注的都是怎么知道别人,自以为对自己很了解。实际上,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以别老研究别人在做什么,只有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名家注解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张预注:“不妄动,故动则不误;不轻举,故举而不困。识彼我之虚实,得地形之便利,而后战也。”
《地形篇》全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