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六种危险地形(1 / 1)

原文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①、天牢②、天罗③、天陷④、天隙⑤,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⑥、葭苇、山林、蘙荟⑦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注释

① 天井:天然的大井,指四周陡峭、中间低洼的地形。

② 天牢:指三面环绕、易进难出的地形。

③ 天罗:指草木茂密、行动困难的地形。

④ 天陷:指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形。

⑤ 天隙:指多沟坑、既深且长的地形。

⑥ 潢井:潢,积水池。泛指沼泽水网地带。

⑦ 蘙荟:草木茂盛的地方。

译文

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渡河的,要等水势平稳以后再渡。

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地形,必须迅速避开,不要靠近。我们应远离这些地形,让敌军去接近它;我们应面向这些地形,让敌军去背靠它。

军队在悬崖削壁的隘路、湖沼、水网、芦苇和草木繁茂的山林行动,必须仔细反复地搜索,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隐秘侦察的地方。

历史故事

沙苑之战

沙苑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和西魏的一场战争。当时,两军在渭水北岸的沙苑相遇,东魏统帅高欢以二十万大军对西魏不满万人的军队。高欢的部下认为沙苑一带苇深土泞,可能有伏兵,不如一边与西魏军相持,再另派一部分军队直取西魏都城长安,可高欢不听。还有部下献计火烧芦苇**,以绝后患,高欢也没有采纳。

后来,东魏军见西魏军兵少,未等列好阵就争相进击。而西魏军队果真埋伏在芦苇之中。于是西魏伏兵骤起,奋勇冲杀,打得东魏军队涣散,溃败而逃。

宇文泰

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北魏末年,朝廷的统治濒临崩溃,许多拥有军事力量的豪族纷纷起义,宇文泰就是其中一支的首领。他杀死北魏孝武帝,另立傀儡皇帝,定长安为都城。北魏从此分裂成高欢掌权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权的西魏。

华杉详解

这六种地形,我们可以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例子。

“绝涧”,就是一条深沟,前面水还不小,我过不去。“天井”,是四面都高,下面还有水,是个天然的大井。“天牢”,是三面环绝,有一面可以进去,但进得去出不来,那就是天然牢狱。

这三种地形经常出现在峡谷里,比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浙西峡谷、长江三峡、太行山峡谷等。所以古代在峡谷行军,危险性很大,因为我军在低洼处行走,敌人可以在高处设埋伏,或在两头堵截。前文“绝山依谷、视生处高”,就是要防止这种不利。

“天罗”,是草木深密,行动困难。许多茂密的森林都是这样,在这里,刀枪施展不开,弓也拉不开,箭也射不出来,骑兵也不能奔跑。

“天陷”,是地势低洼,道路泥泞,车马过不去,是天然的陷阱。这种地形在生活中很常见,如果一条马路排水不好,我们就可以观察一下。一旦下雨,这条路上一定泥泞积水,很难行走。

“天隙”,就是我们经常在旅游景区碰上的“一线天”,大家都喜欢去看。不过旅游是好玩,如果是打仗、行军在一线天里面,就凶多吉少了。

所以用兵的关键,就是抢先占据有利地形。若碰见六害绝地,我们离得远远的,面向它,等敌人来,把他挤进去。并且,既然在进军路上会遇到各种地形,当然也有必要仔细搜索,防止敌人有伏兵或斥候(侦察兵)。

孙子对这些地形的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出门旅游的时候,也非常有用。比如“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这句,对旅行者就很有用。在水边宿营时,如果看见水开始浑浊并有水沫,那就是上游有雨,水势随时会暴涨,我们就要尽早往地势高的地方转移。

名家注解

必亟去之,勿近也

曹操注:“用兵常远六害,令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曹操注:“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葭苇者,众草所聚;山林者,众木所居也;蘙荟者,可屏蔽之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