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①,衢地**②,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注释
① 圮地无舍:圮地,水网、湖沼等难行的地区。在圮地不能宿营。
② 衢地合交:衢地,与邻国相接、四通八达的地方。在与多国相邻的地方可以结交诸侯。
译文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是:将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在“圮地”不要驻扎;在“衢地”要与诸侯结交;在“绝地”不要停留;在“围地”要做好谋划;陷入“死地”必须坚决奋战。
历史故事
薛万均大败窦军
薛万均是隋末唐初人,他与弟弟薛万彻长期客居在幽州,很受幽州刺史罗艺的器重。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军阀纷争。有一年,军阀窦建德在冀州打了大胜仗,便趁着盛势,率十万大军向幽州进发,而幽州正是由薛万均与罗艺守备。
面对窦建德气势正高的大军,薛万均对罗艺说:“敌众我寡,我们如果出战,百战百败,只能计取。”他建议把一部分老弱病残的军队背城列阵,引诱窦军进攻,自己再率精骑数百在城侧埋伏,等窦军渡河时袭击。
这是典型的“半渡而击”的战术。窦建德果然轻敌渡河,罗艺依计而行,由薛万均在敌方渡河过程中攻击,大破窦军。
薛万均
唐朝将领。隋朝末年,薛万均先是追随幽州刺史罗艺,后又跟罗艺一起归顺唐朝。在隋末唐初的征战中,他大败窦建德,先后参加过唐军对突厥、吐谷浑和高昌的战斗,武艺超群,骁勇善战。
华杉详解
《九变篇》是《孙子兵法》最短的一篇,但内容比较错杂,和其他篇的内容也有交叉。特别是孙子还强调,如果不知道九变,虽然知道地形,也不能得地利。
“圮地”,就是水网、湿地、湖沼等难行的地区。“圮地无舍”,就是在这样的地形中不要宿营,因为水汪汪的,本身扎营住宿就困难。而且敌人如果打过来了,我军一方面难以构筑防御工事,另一方面也进退困难,行动不便。
“衢地”,指四通八达的地方。浙江有个衢州市,就是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四省交会的地方,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衢地合交”,就是指在四通八达的地方,和各诸侯国来往都方便,所以就要搞好外交。一来结交外援,二来至少人家不与我为敌,不被我的敌人争取去。
“绝地”,就是死胡同,地形险要。遇到这种地形,就要赶紧撤退,别被人堵了。
“围地”,是四面皆险,前进的道路狭窄,退归的道路也险峻迂回,敌人进攻很方便,我要出入却困难。身处这种战场,就必须预设奇谋,让敌人伤不到我。韩信破赵之战中,韩信要经过的井陉,就是险塞的围地。看名字就看得出来,“井”是像井底一样的地方;“陉”是山脉中段的地方。所以韩信小心翼翼,直到他派出间谍,清楚此地没有埋伏,才敢大军通过。河流往往也是险地,因为士兵和马匹在水里行动困难,没有什么战斗力。长江之所以能称为“天堑”,成为南方势力阻挡北方势力的天然防线,就在于此。
“死地”,就是没有退路、如果不战斗只能等死的地方。韩信背水列阵就是死地,项羽破釜沉舟也是死地。到了死地,那就真是等死不如找死。宁肯找死,不可等死,陷入死地,要坚决奋战。
可见,面对不同的处境,应对方法是不一样的。然而,哪怕孙子已经总结了这些经验,也还有可以变通的地方。比如大家都知道“半渡而击”的战术,却不是每回都管用。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就是利用了苻坚想半渡而击的主意,将计就计,才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所以什么才叫学会,这没法儿说,只有会的人才知道什么叫会。而且每过一阵子,情况变了,可能自己又不会了。这时候就又需要进步了。因此,进步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不会的地方。
名家注解
九变
曹操注:“变其正,得其所用者九。”
圮地
曹操注:“无所依也,水毁曰圮。”
绝地无留
贾林注:“溪谷坎险,前无通路,曰绝,当速去勿留。”
围地则谋
贾林注:“居四险之中,曰围地,敌可往来,我难出入。居此地者,可预设奇谋,使敌不为我患,乃可济也。”
死地则战
何氏注:“速为死战者生,若缓而不战,气衰粮绝,不死何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