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治心,是保持战斗优势的根本(1 / 1)

原文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①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②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③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④者也。

注释

① 治气:掌握士气的方法。

② 治心:掌握军心的方法。

③ 治力:掌握战斗力的方法。

④ 治变:随机应变的方法。

译文

所以,早晨出兵气势最盛;等到中午,就会困倦懈怠;等到日暮,就急着收兵回营。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敌人松懈时再攻击他,这就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急躁,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先到战场再等敌人远道而来,用自己的安逸休整等待敌人疲劳奔走,自己吃饱再等待敌人挨饿,这是掌握战斗力的方法。不去攻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攻击阵容堂皇的敌人,这是随机应变的方法。

历史故事

虎牢关之战

虎牢关之战发生在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这一战中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劲敌,使唐朝占据了华北。

当时,李世民先讨伐的是王世充,王世充不敌,眼看就要败北。身处河北的窦建德怕唇亡齿寒,破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便带大军来救王世充。窦建德大军在汜水东岸列阵,横亘数里,兵势强盛。

唐军很多人都十分惊慌,李世民在山上看了,却对诸将说:“贼度险而嚣,是军无政令。逼城而陈,有轻我心。”意思是,窦建德的部队远道而来却很喧嚣,是没有军纪;靠近城池列阵,是轻敌之举。于是李世民又说:“我们按兵不出,等他列阵久了,士卒疲倦了,肚子饿了,必将自退。他一退,我们就出击,可一战而胜。”

窦建德列阵,从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二点,兵士又累又饿,开始坐在地上,又抢着喝水。李世民看了,说:“可击也!”果然一战生擒窦建德。

窦建德

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时担任过兵长,因不满士兵的困苦,他抗拒东征,于是举兵反叛并加入了农民起义。窦建德占据河北,自立为夏王,但最终,他在与李唐的竞争中兵败被杀。

王世充

隋朝末年群雄之一。王世充是隋朝的朝臣,隋末农民起义时,义军攻击都城洛阳,他率军救援洛阳。等他回到洛阳后不久,传来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的消息,王世充趁机擅权专政。最后,他废主自立,建立郑国。

华杉详解

前一篇,我们讲了打击敌人的士气,这一篇,是讲怎么保持自己的士气。

孙子这句话其实包括了四个方面,即“治气”“治心”“治力”“治变”,这四点是保持队伍战斗力优势的要点。而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

领导者,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财产万千、人命关天、是非曲直、毁誉忠奸。领导者的情绪影响着整个团队的士气,也会干扰自己的决策和行动。很多错误决策都是因为领导者在压力和焦虑下,为了缓解焦虑而做出的。又或者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不能“卒遇大难而不惊”,慌不择路,结果走向灭顶之灾。

前文被“夺了将心”的慕容宝就是反面例子,而正面的例子则有周亚夫“坚卧不起”。在汉朝平定七国之乱过程中,周亚夫曾经遇到军中夜惊。晚上军营里,士兵惊慌哗乱,他怎么办呢?他坚卧不起,继续睡觉,大家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李世民虎牢关一战里,也有“治心”。当时唐军前有王世充,后有窦建德,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威胁。许多将领都认为应该暂时撤退,只有李世民坚持这是一战打败两名大敌的好机会。而且李世民按兵不动,等窦建德部队列阵整整一上午,这是治气。让敌方由逸变劳,由饱变饥,由不渴变渴,消耗他的战斗力,这是治力。等窦建德锐气没了,变得“昼气惰,暮气归”再出战,这是治变。

所以,“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四点是相辅相成的,胜利的一方,往往四点全都具备,而一旦其中一点没做到,就可能全盘皆输。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打击别人的气,但还是要时时有治气的意识——治自己的气。随时保持自己的锐气、朝气,尽自己的努力,趁着青春年少,把精力集中用在学业上,成就自己。

名家注解

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陈皞注:“初来之气,气方锐盛,勿与之争也。”

孟氏注:“朝气,初气也;昼气,再作之气也;暮气,衰竭之气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陈皞注:“政令不一,赏罚不明,谓之乱。旌旗错杂,行伍轻嚣,谓之哗。审敌如是,则出兵攻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