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走弯路是必不可少的(1 / 1)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①,交和而舍②,莫难于军争。军争③之难者,以迂为直④,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注释

① 合军聚众:合,集合。把人们聚集起来,组成军队。

② 交和而舍:和,我国古代的军门称为和门。舍,驻扎。指两军处于对峙状态。

③ 军争:两军争取制敌先机。

④ 以迂为直:把迂回曲折的弯路变为近便的道路。

译文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是,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民众、组织军队,到与敌对峙,都没有比率先争得胜机更难的事了。“军争”之所以困难,就在于把(表面上)迂回的路线变成(实际上)最便利的直路,把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所以,我方要故意地迂回,利用小利引诱对方,就能后发而先至,这就叫明白以迂为直的计谋。

历史故事

赵奢破秦军

这一年,秦国攻伐韩国,驻军在阏与。赵惠文王要去救韩国,派赵奢领军出征。

秦国为了阻挡赵军,就派了一支军队驻扎在武安城西,和阏与成犄角之势。而赵奢只走出邯郸城三十里,就扎下大营不走了,还传下军令,说:“有来妄言军事的,斩!”赵军的一位将领看赵奢按兵不动,忧心如焚,冒死请战!赵奢知道他是个好人,但还是要拿他演戏,所以立即喝令把他推出去斩了。秦军派间谍来,赵奢更是倾情表演,让他死心塌地相信赵军不会出战。

秦将闻报大喜,认为赵军不愿也不敢真来作战。赵奢这边刚打发走秦国间谍,后脚就让军队轻装急行赶往阏与。但他也没直接到达城池,而是在离城还有五十里时就停下来扎营,选择有利地形,占据了北山。秦军听说赵奢已经到了阏与,大惊失色,赶忙撤了武安军来救阏与,却不敌占据有利地形的赵军,大败而归。

赵奢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起初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小官吏,后来得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赏识,被推荐给赵王。赵奢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有才能,被列为东方(秦国以东)六国八名将之一。

华杉详解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是讲运筹帷幄;之后《作战篇》《谋攻篇》,讲了资源充足,吃敌人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肯定能跑掉;《形篇》《势篇》讲形势,讲排兵布阵定计策;《虚实篇》讲探他虚实,调动敌人,避实击虚。说起来都挺爽,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先胜后战,还有排兵布阵,奇正之变,以实击虚。

但是,我懂的别人也懂,我会的别人也会,我在做的别人也在做,可能比我做得还好。所以真到了战场上,该怎么打?有哪些原则、注意事项?《军争篇》就讲这个。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还是拿足球赛来举例,没有人能从己方后场一路直线攻进对方大门,每一次带球传球,都是以迂为直。故意远远地迂回,让对方感觉我们不会过去,再用假动作、用小利牵制对方,然后突然插进去,就能后发先至。

这是原理,但到战场上,我们能成功做到吗?赵奢两天一夜的急行军是很危险的:远离后方,没有辎重,士卒疲惫。如果这么冲到阏与城下,和秦军直接遭遇,赵奢恐怕也要被人擒了。妙就妙在他离城五十里就扎营,工事阵地都弄好了,再等秦军来。这也符合《虚实篇》里的“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秦军本来是在阏与和武安成掎角之势,想调动赵奢来救,然后围点打援。结果赵奢摆好战场后,变成秦军被他调动了。

其实知道赵奢到了阏与,秦将还是可以多想一想:你到了就到了呗,一支孤军没有粮草辎重,能怎么样?观察观察再说。但秦将慌了神,因为事情出乎预料,他就不知道赵奢还有什么动作,于是慌忙扑过来,大败而回。

说到底,还是慌了神,设想得很美,一上战场,兵法全完了。把“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忘了,把“致人而不致于人”忘了,把“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也忘了——都是慌不择路。

所以不能慌,目前失利了,那就认输,认栽。在新形势下想想怎么办,别老想把前面的错误补回来,重点是不要让前面的错误影响了后面的发挥。此外,“以迂为直”还是想要直。我们的成长之路本来就是弯弯曲曲、进进退退,没有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有一个基本认识:弯路也是路,不走弯路,就没有直路。

名家注解

合军聚众

曹操注:“聚国人,结行伍,选部曲,起营为军阵。”

张预注:“合国人以为军,聚兵众以为陈。”

交和而舍

何氏注:“和门相对,将合战争利,兵家难事也。”

莫难于军争

张预注:“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也。”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

曹操注:“迂其途者,示之远也。后人发,先人至者,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