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①;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②,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注释
① 利之也:用利益引诱敌人。
② 害之也:设法妨害敌人。
译文
能使敌人自己进入我预定的地域,是用小利引诱它;能使敌人无法到达预定地域,是制造困难妨害它。所以,如果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粮草充足,就设法使它饥饿;敌军驻扎坚守,就要使它移动。
历史故事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指春秋时期魏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又称桂陵之战。这场战争发生在前文马陵之战之前,两场战争都是孙膑与庞涓对战,且都以齐国获胜为结果。
当时,魏国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兵分两路,一路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孙膑认为魏国主力在外作战,国内一定防务空虚,建议齐军直接进攻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一撤军,赵国自然得救。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结果庞涓果然丢掉辎重,轻装急行,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则带领齐军主力在桂陵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这一战,使齐国与魏国的矛盾越来越深,于是爆发了之后的马陵之战。
庞涓
战国初期魏国名将。传说庞涓与孙膑曾是同窗同学,庞涓因为嫉妒孙膑,所以陷害孙膑,导致他受刑残疾。庞涓在桂陵之战中被俘虏,又被释放。几年后,在马陵之战中,他又中了孙膑的诱敌计谋,战败自杀。
华杉详解
《虚实篇》讲什么?曹操说,讲“能虚实彼己也”。作战必须以我之实,击敌之虚,那就需要调动敌人,让他化实为虚。让敌人来,我打主场,他打客场。
怎么能让敌人自己来呢?就是“利之也”。前文李牧戍边,十年不出战,憋了单于整整十年!然后挑日子出城诱匈奴,佯败退走,牛羊丢得漫山遍野都是,单于激动得忘了兵法,倾巢来抢。李牧设伏兵,大破单于十万骑,痛得他几年都不敢再来。这么简单的当,单于为什么会上?可能是太激动了,十年哪!十年没抢到一只羊,没打上一场仗,单于已经快疯了,于是控制不了自己,没办法呀!
那如果不想让敌人来,就“害之也”,或把他调离战场。所以孙膑攻击大梁,让庞涓顾不上赵国,必须去救他自己的急。
“故敌佚能劳之,安能动之”,就是要想办法让敌人疲于奔命。前文说过的吴国一年就出兵七次,不断骚扰楚国,就是这个战术。隋朝灭陈,也用这办法。每当陈国农熟、快收庄稼的时候,隋朝就厉兵秣马装作要开战。等陈国紧急动员完毕,它又不打了,反复折腾,搞得陈国人心力交瘁。
至于“饱能饥之”,还是隋朝灭陈的例子。江南气候温暖潮湿,茅草房多;蓄积物资也不是用地窖,而是用茅草房架起来。隋朝就派出若干小分队搞破坏,到处因风纵火,你盖起来他再烧,搞得陈国民穷财尽。
这几条策略,都是想尽办法制造敌方的虚,而敌方之所以能被调动,也是领导者太激动了,一激动,什么兵法都忘了。单于就想着抢牛羊了,庞涓就想着回援了,忘了过程中可能暗藏的陷阱。我们要从他们的前车之鉴中学习:不要冲动,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认为什么是一定不能放弃的,那样就容易咬到别人给我们下的钩,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