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译文
其次的用兵策略,是破坏敌人的外交;再次是进攻敌人的军队。
历史故事
智降英布
英布原来是项羽帐下的将领之一,被封为九江王。
楚汉相争时,项羽曾多次征调英布的军队,英布总是敷衍。项羽因此怨恨英布,屡次派使者前去责备英布,英布就越发恐慌。正好刘邦想拉拢英布,英布便有些倾向于降汉,但还犹豫不决。
后来,刘邦又派随何出使淮南,说服英布背叛项羽。随何就对英布说:“您和项王都是诸侯,却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可项王多次命令您出兵,您却不配合,这是臣子应该做的事吗?”接着,随何又逐条分析项羽和刘邦的优劣,最后说:“我请求您归附汉国,刘邦一定会分割土地封赐您,何况您还有这淮南。希望您认真地考虑。”
英布听得心动,几乎被随何说服了。恰好这个时候,楚国的使者也在淮南,正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随何当机立断,直闯进楚使的住处,一屁股坐在楚使上座,喝道:“九江王已经归汉,还发什么兵?”楚使大惊,要走,英布也愣了。随何再喝一声:“不能让他走,杀了他!”英布此时被逼得没有退路,知道不能让使者回去向项羽告状,只得依了随何,斩了楚使,率军归汉。
英布
秦末汉初名将。英布最初是项梁的下属,项梁死后,成为项羽的将领。由于多次不执行命令,英布恐遭项羽怨恨而背楚投汉。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华杉详解
“伐谋”,是伐掉敌方的计谋,从根儿上把他的念头伐掉了,以致敌人发现条件不具备,风险很大,胜算不多,就放弃了自己的计划。“伐交”,则是破坏敌人的外交,打散他的盟友。我们在合作中,会碰到能合作的人与无法合作的人。尽量聚集能合作的人,又不让那些不能合作的人与别人合作,是竞争中一种常见的手段。
中国历史上讲的纵横捭阖,就是干“伐交”的活。战国时期,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就是“伐交”。苏秦合纵,要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让秦国十五年不能东进。张仪连横,游说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可以说,关于“纵横”的许多历史典故,都是典型的“伐交”案例,我们在后文中还能看到。
而随何智降英布的例子,是直接杀掉了他国外交使节,就像前文“伐谋”中主动杀掉主谋一样。英布本来就被项羽怨恨,楚国使节一死,他恐怕更会被项羽怀疑。随何就这样断了他的后路,让他不得不投向刘邦。
可以说,“伐交”也算是一种有效的战争手段,虽然比“伐谋”次一等,可也避免了大战的损耗。只有“伐谋”“伐交”都弄不成,那才不得已动刀兵。所以姜太公才说:“争胜于白刃之前,非良将也。”就是说,不得不到战场上兵刃相向的将领,都不算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