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疲劳战的打法(1 / 1)

原文

佚①而劳之。

注释

① 佚:通“逸”,安逸。

译文

如果敌人休整充分,就使他们疲劳。

历史故事

柏举之战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夺取国家政权后,就有了向外扩张、与他国争霸的雄心。楚国是与吴国接壤的大国,于是吴王便决定攻打楚国。

为了削弱楚军的力量,吴王阖闾向伍子胥讨教战略战术,伍子胥便献计分兵作战,让楚军疲于奔命。阖闾依计而行,以一支军队攻打夷、潜等地,引得楚军来救,楚军一到,吴军就退了。然后吴国又用另一支军队攻打围弦,楚军来后,吴军又退了。如此反反复复,让楚军“一岁而七奔命”,最后在关键一战中败给吴国。

阖闾

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和军事统帅。阖闾在一系列与楚国的战争中,数度获胜,是春秋战国时代第一个攻克他国都城的人。但在后来的吴越战争中,阖闾被越大夫斩落脚趾,重伤而死。

伍子胥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本是楚国人,楚王听信谗言杀害伍子胥家人,于是他逃到吴国。在吴国,他辅佐吴王成为一霸,但最终仍被谗言所害,被阖闾之子夫差命令自杀。

华杉详解

从前面的几条计策可以看出,孙子的计谋都不复杂,兵法也都很简单,困难的,其实是领导者的判断。比如吴军来了,楚将怎么知道他是来骚扰的,还是来总攻的呢?实际上这个答案没人知道,也没人敢确定。

这时怎么办?那就要胸中有全局,时刻记住:是我要调动敌人,不要让敌人调动我。比如李牧防匈奴,坚壁清野,城门一关,任对方如何挑衅,我没准备好,我就不出战。一年没准备好,就一年不战;十年没准备好,就十年不战。哪天准备好了,时机到了,就一战而定。李牧这样做,就是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保护好了自己。

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来想方设法引诱敌人失误。楚军未必不能像李牧那样,不管吴军怎么挑衅,都闭门不出。可惜楚国的领导者在兵法上是个无能之辈,这就是敌人的一个重大失误,吴军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古人看的都是同一本兵法,都会背,但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说来说去,还是判断的问题。是判断不了敌情吗?不,表面上是对敌情没判断,本质上是对自己没判断。我们只要对自己判断清楚了,任他什么敌情,我自然知道该怎么办。就像我们做选择题时,总是会遇到干扰选项故意影响我们的判断,且这些错误选项跟正确答案看起来很像。如果我们记不清楚知识点,很容易就被迷惑了。但只要记住了根本的知识点,任他选项怎么干扰,我们自然知道该怎么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