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要行动,还要超越期待(1 / 1)

在职场中,我们或许认为只要“听命行事”,完成老板以及企业所布置的任务就好,其实不然。能够听从命令完成基本任务虽然会让人喜欢,但也仅此而已,领导并不会因此对我们另眼相看。而那些不必上司交代,就能够积极主动做事的职员却成了办公室中“新宠”。在工作中,我们做事总是慢慢悠悠,把自己的工作任务一拖再拖,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这样不仅令上级对我们的能力产生怀疑,而且会直接影响我们个人的职场发展。

王庆刚参加工作没有多长时间,却因为充满活力深受经理喜爱。

一次,经理让王庆到人事部拿一份文件回来,结果他去没多长时间便回来告知经理:“人事部在开会,现在没人。”

“那他们什么时候开完会?”

经理本是随口一问,却不想王庆愣住了,支支吾吾说:“我没问,要不我再去问下。”

过了会儿王庆又回来了,说:“下午4点。”

经理看了看表,距离4点也只有十几分钟,但是他却没有让王庆再去人事部拿文件。他心里有些失望,虽然王庆做的事情都是严格按照自己要求,但是却没有打破自己的心理预期。

在现代职场的每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这样的想法:哎呀,终于完成了,差不多就行了;现在的薪水就那么点,不必认真对待;要是我的工作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好了……而我们一旦被这些想法所控制,不管交给我们的工作有多么简单,当时的能力有多强,我们都会掐着点儿完成任务。因为我们已经为自己找好了借口,使自己无法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很复杂的项目,但是因为客户要求一个月提交,所以我们常常会熬夜加班,费尽心力在截止时间内完成。但是往往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时间也比较宽裕,但最后我们还是在截止时间前刚刚完成。这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惰性所导致的,我们没有办法严格要求自己,无法让自己的行动超越自己的预期以及他人的期待。

况且这种情况下,并不单单是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还会因此在领导心目中留下一个做事懒惰,能力较差的印象,严重影响到我们日后的晋升。

任何一个上司都希望自己的下属是积极思考、主动工作的人。对于那些只有发出指令,才会动的“电脑式”员工,一直都是上司心中永远的痛。而在上司眼里,只有那些能准确掌握他的指令,并主动运用本身的智慧和才干,把指令内容做得比他预期还要好的人,才是上司真正要找的人。而那些一味把工作任务一拖再拖的人最后只能被老板无情地“抛弃”。

正如苏轼所写的:“无事此静卧,卧起日将午,若活七十年,只算三十五。”如果我们只是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一直在心中安慰自己“差不多就行”,那么我们就会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相反,如果我们能改掉自己的惰性,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好,都做到远超心里预期,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相同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

当我们在工作中远离惰性时,就能对工作充满责任感,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能从工作中体会到无限的快乐!这也许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惰性所导致的懒散、颓废会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我们自己也必定轻视自身的工作,粗劣的工作质量,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只有远离惰性,才会让责任感在脑海中成为一种强烈的意识,当意识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才会超越自己的预期。

工作时我们或许喜欢拖延,直到上级所交托的工作到了最后期限前,才开始挑灯夜战去完成。做事拖拉的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没有任何好处。

有时候我们只想着按部就班完成本职工作就好,那是因为我们对工作得过且过。面对一些费神的工作或自己不喜欢的任务,就容易产生拖延的心态,认为时间到了总会被解决,于是不到最后一刻绝对提不起精神来处理。

有人说面对工作时,要么好好干,要么干脆走人,但是千万别混下去。领导大多数情况下给我们下达的任务都是底线,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最低标准,既然是最低标准,那么大多数的人都能够完成。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选择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呢?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点压力,激发一下自己的潜能,我们不只是需要完成本职工作就好,还要远远超过自己以及老板的心理预期。

工作中,难免会因为工作任务的繁重出现惰性心理,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安排任务,克服自己的这种心理。对于工作,我们不仅要去行动,还要做到远超预期,这样我们才更加容易得到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