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1861),清朝贵族统治者内部发生了一次争夺权力的斗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贵族集团在这次斗争中获胜,夺得了清朝最高统治权力,这就是“北京政变”。政变以后,中国最腐朽的封建统治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勾结起来,组成了反革命的同盟,并且联合镇压了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把中国进一步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腐朽的清朝军队被英、法侵略军打得丢盔卸甲,节节溃败。1860年8月,驻守大沽的清军主帅僧格林沁不战而逃,侵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天津,到了9月底,侵略军逼近北京。这时,清朝统治者乱成一团,咸丰皇帝也吓得丧魂失魄,急急忙忙带着他的宠妃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率领着一班亲信大臣逃到热河躲了起来。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受命留在北京观看风色,进行求降乞和的卑鄙勾当,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彻底地向外国侵略者投降。
《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侵略者得到了比第一次鸦片战争还多得多的特权,他们对奕??在订约过程中“有求必应”的奴才相十分赞赏,不断地加以扶植。奕??也以深得外国主子的欢心为荣,更是百般恭顺,甘心做外国侵略者最驯顺的工具。当时太平天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革命斗争,这不但对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是致命的危险,而且对外国侵略者已经取得的特权利益也是严重的威胁,因此,这些侵略强盗为了要保住这个已经屈服了的反动政权,以便利用它来奴役和剥削中国人民,就决心要消灭中国人民的革命。《北京条约》刚一签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立刻表示愿意出兵帮助清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侵略者的这个表示受到奕??的热烈欢迎。
当时清朝的实权主要掌握在跟着咸丰皇帝逃到热河去的载垣、端华、肃顺等人手中,这些人在镇压革命这一点上,和外国侵略者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但他们对外国侵略势力还很不放心,唯恐外国侵略者借机改变清朝的封建统治,所以不敢轻易地“借师助剿”。这样,他们就在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道路上,成为外国侵略者最讨厌的障碍。当时的英国驻华公使甚至说:“只消朝廷不在北京,怡亲王(载垣)、端华、肃顺继续掌政,我们就不能说中国人民已确实承受了条约(指《北京条约》)。”因此,他们极力寻找机会扶持最忠实的走狗来掌握政权。
1861年8月,咸丰皇帝在热河病死,他的儿子载淳当了皇帝(同治皇帝)。这个皇帝当时年仅六岁,他的母亲慈禧太后,有很强烈的权力欲望,很想利用皇帝年幼的机会,夺取清朝的最高统治权力。她先授意一些支持她的官僚,建议由她“垂帘听政”,也就是说由她来实际掌握政权。但载垣等人以清朝从来还没有太后垂帘听政的例子为理由,极力反对。慈禧的野心未能实现,怀恨在心,就暗地里与奕??建立了联系,阴谋发动政变,宫廷中的矛盾斗争日益尖锐。外国侵略者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极力支持奕??去怂恿慈禧回到北京制造政变,并且保证回来后绝不对她有任何刁难。
10月,奕??从北京到热河,与慈禧密商政变,并且拉拢了在北京、天津掌握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同谋。一切准备就绪,11月1日,慈禧回到了北京。第二天,政变就发生了。他们将载垣、端华、肃顺等逮捕起来,处以死刑,同时宣布拥护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从此,慈禧登上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奕??也被任命为议政王大臣辅政事,发动政变有功的桂良、文祥等人,也都做了军机大臣。政变成功,以慈禧太后为首,一个更腐朽、更黑暗的封建反动统治政权建立起来了。
外国侵略者对“北京政变”早就抱有希望,美国公使曾经说:“我们应以温和协调的态度获致恭亲王及其同僚的信任,消除他们的惊恐,希望迟早总会发生变动,使最高权力落到他们手里去。”现在,他们对政变的成功当然更加高兴。这位公使兴高采烈地说“这个令人感觉满意的结果,全是几个月来私人交际所造成的”,毫不掩饰地承认这次政变是在他们支持下搞成的。
通过“北京政变”,中外反革命势力开始结合起来了。1862年年初,清朝统治者决定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公开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来镇压革命。
(汝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