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为什么是古人眼中的“高洁之士”?
白鹭为什么排成一行飞?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听我讲诗词
杜甫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记录了当时成都的初春物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荫中对唱,一行白鹭飞上青天。西岭雪山的白雪不会因为春暖花开而消融,门前的春水上涨,早已停泊了远自东吴而来的客船。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二年,杜甫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写下了这首即景小诗。
鸟儿有历史
关于白鹭,《诗经》中记载:“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lì)止,亦有斯容。”白鹭冲天而起,它白色的羽毛和美妙的身姿,在古人看来有着高洁之意。白色的鹭有很多种,而在《绝句》这首诗中,能在初春时节的成都见到的应该是小白鹭,它们在我国南方过冬,通常一小群一起活动。小白鹭大多数时候是安静的,一般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会发出刺耳的叫声。
飘飘欲仙的小白鹭
春季是小白鹭的繁殖期,此时,它的枕部会生出两条长羽,像遮阳帽上的飘扬丝带;它的背部和胸部会长出许多蓑羽,如同裙摆上美丽的流苏。雄鹭和雌鹭一旦结成夫妻便十分恩爱,雄鹭会为雌鹭梳理羽毛,它们彼此守护,如有危险靠近,便会一同向入侵者发起攻击。
白鹭长长的喙像匕首一样,喙的边缘像锯齿一样,有助于抓住滑溜溜的鱼。
白鹭的脖子长又灵活,有助于敏锐出击。
脚长、喙长、腿长、脖子长,鹭和鹤长得很像。在飞行时,鹭的脖子通常会呈“S”形弯曲,而鹤总是把脖子伸得很直。因此,我们远远地看一眼,就能将它们区分开来。
博物小课堂
大白鹭总比小白鹭大吗?
并不是,大白鹭是有可能比小白鹭还要小很多的。其实,白鹭是好几种鸟的名字的统称,其中就有大白鹭和小白鹭。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最大的区别是小白鹭的喙是黑色的,而大白鹭的喙大多是黄色的。但是,也不是说喙是黄色的就一定是大白鹭,因为还有一种白鹭就叫黄嘴白鹭。
因为不是同一个物种,所以就可能有很小的大白鹭幼崽,它的体型远小于成年的小白鹭。还有一种成年白鹭的体型介于大白鹭和小白鹭之间,竟然真的就叫中白鹭。
白鹭的捕食行为
白鹭是十分警觉的捕食者。在觅食的过程中,它会转动自己长长的脖子,环顾四周,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它就会立刻“走为上策”。觅食的时候,白鹭会缓步前行,一旦发现猎物,比如昆虫、蜘蛛、虾甚至鱼和青蛙,它就快步靠近,然后用长长的喙啄食。如果对方运动得很快,那么白鹭就会直接展开双翅腾空而起,飞过去进行攻击。
为了吃上溪流中的美味,白鹭偶尔也会在水流较急的地方,化身为一个耐心的等候者,静静地等着小鱼小虾自己送上门来。
白鹭的孵化行为
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白鹭,在孵卵的时候也是雌雄共同参与的。和一般人认为的雌性孵卵、雄性守护的方式不同,大部分时候,雌雄白鹭会轮流孵卵。白鹭的孵化期长达21~27天,这期间雌性也要频繁出去觅食,就需要雄性来孵卵。而且,白鹭的孵化过程也很有特点,它们并不像有的鸟类那样趴在上面一坐了之,而是每天把卵翻晾十几次,就和我们煎鸡蛋一样,要换个面再孵化。到了孵化末期,卵内的雏鸟发育迅速,产热增加,它们每天翻晾的次数就会变得更多。
自然放大镜
白鹭为什么排成一行飞?
读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时候,你是不是好奇白鹭为什么会排成一行飞呢?其实,列队飞行并不是白鹭独有的特点,许多鸟类都会成群结队地飞行。这是因为如果按照一个最佳间隔飞行,排在队伍后面的鸟可以借助队伍前面的鸟在飞行时产生的气流来节省体力。不过,这些列队飞行的鸟类都是“大鸟”,它们的翅膀比较长,比如鹈鹕(tí hú)、鹳(guàn)、雁等。因为较小的鸟类在飞行时会产生更复杂的尾部气流,通常会阻碍身后的鸟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