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蠖真的会变色吗?尺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易传·系辞传下(节选)
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听我讲文言
尺蠖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性命。这句话启示我们,人也要学会退让忍受,保存实力,才能在必要的时候充展示己的。
尺蠖对多种林木和农作物都害。比如,茶尺蠖以茶树的嫩叶为食,严重时能把一整棵茶树吃得片叶不留;国槐尺蠖喜欢吃国槐、龙爪槐等;春尺蠖以杨树、苹果树、梨树等树木的叶片为食。
虫儿有历史
尺蠖真的会变色吗?
汉代小说集《说苑》中有这样一句话:“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意思是说尺蠖吃下黄色的食物就会变成黄色,吃下绿色的食物就会变成绿色。这是真的吗?尺蠖确实会变色,但并不是通过吃不同颜色的食物,而是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来改变颜色。有科学家做过实验,把尺蠖放到不同颜色的秆子上,它们就迅速调整,变成和秆子一样的颜色,哪怕是深浅不同的同色系秆子,它们也能进行细微的调整来匹配。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能感知颜色的器官。尺蠖的眼睛结构很简单,只有几个很小的单眼,科学家测出了尺蠖的单眼中有视蛋白(一类具有感光功能的蛋白质)。不过,科学家猜想尺蠖除了眼睛应该还有其他可以感光的地方。果然,科学家在它们的皮肤里也检测出了视蛋白。科学家进一步在尺蠖的眼睛上涂上黑色颜料,让它们失明,它们仍然可以变色。
尺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尺蠖是鳞翅目尺蛾科的幼虫。这个科的成员庞大,有几万种之多,我国各地常见的是槐庶尺蛾。“蠖”字来源于“蒦”,是度量的意思。“尺蠖”这个名字,得名于幼虫独特的移动方式。
博物小课堂
尺蠖如何向前爬?
一般来说,鳞翅目昆虫(各种蝴蝶、蛾)的幼虫在腹部都有三对胸足、多对腹足和一对臀足。但是尺蠖很特别,它除了胸足和臀足,只有一对腹足。由于中间的腹足缺失,它没法像其他“毛毛虫”那样行动,只能一开一合地移动,看起来就像我们张开拇指和食指比画距离、测量长度的动作。古人说“尺蠖之屈”,也是指它这种独特的移动方式。现在,成语“尺蠖之屈”常用来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尺蠖为什么叫“吊死鬼”?
有时候,我们走在树下面,会看到一条小虫子突然降落在面前,就那么悬在空中,吓人一跳。再仔细一看,我们会发现它由一根细细的丝牵拉着,这种小虫子也是尺蠖。尺蠖有丝腺,能像蚕一样分泌丝线,当它遇到危险时,就立马吐丝下垂以躲避天敌,所以尺蠖被称为“吊死鬼”。
另外,它还会借由丝线“**秋千”,当它把一棵树吃得差不多了,就会吐一根丝把自己吊起来。有风吹过的时候,它就能靠着风力,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上,寻找新的食物乐园。
自然放大镜
假装树枝的虫儿
尺蠖不仅可以变色,还能模拟树枝的形态。它会用腹足和臀足牢牢地抓住树枝,把上半身笔直地抬起,和树枝呈一定的角度,一动不动,假装自己就是一根短短的枝条。再加上它身体的颜色、花纹与周围的树枝几乎一致,真的很难被发现,唯一的破绽可能就是它的脚了。
更厉害的是,合绿尺蛾属的尺蠖可以用花朵伪装自己,它利用丝线把花瓣粘在背上,再站在花丛中,就可以完美“隐身”了。如果花朵枯萎变色,它还会立马换上新的“花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