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bái yǐ)(1 / 1)

古人是怎么防白蚁的?白蚁和蚂蚁是“一家人”吗?

韩非子·喻老(节选)

〔战国〕韩非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白蚁虽小,却是个十足的“大胃王”。大多数白蚁的兵蚁和工蚁没有眼睛。

听我讲文言

千里大堤,可能因为有蝼蚁在蛀洞,而决堤塌掉;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迸出的火星引起火灾,而被焚毁。后来这句话引申为成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意思是小小的隐患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虫儿有历史

白蚁给古人带来了不少烦恼,如危害堤防、建筑物等。于是,人们也想出了很多对抗白蚁的方法。从宋代《尔雅翼》里的“柱础去地不高,则是物(白蚁)生其中”可以看出,传统建筑中柱础的作用是防白蚁。

白蚁和蚂蚁是“一家人”吗?

成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里的“蚁”指的是白蚁。虽然名字中都有“蚁”,长得也比较像,还都是社会性昆虫,但是白蚁和蚂蚁可不是“一家人”。蚂蚁和蜜蜂的亲缘关系较近,都属于膜翅目;而白蚁和蟑螂的亲缘关系更近,都属于蜚蠊(fěi lián)目,可以说白蚁是一类社会性的蟑螂。

博物小课堂

婚飞的白蚁

每年的2—6月,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黄昏时分或大雨之后,能看到成千上万只小虫在空中飞舞,尤其在有灯光的地方,那灯光照去,密密麻麻的,全是小虫。仔细看,这些小虫长着两对花瓣形的长翅膀,通常是半透明的灰褐色,而且两对一样长。在一阵遮天蔽日的飞舞后,这些小虫都爬走了,而它们的翅膀纷纷掉落在地上。其实这些也是白蚁,准确地来说,它们是婚飞的白蚁。

白蚁也会飞吗?没错。不过,它们只在繁殖的季节长出翅膀,而且也不是都长出翅膀,只有部分的繁殖蚁有翅膀,因而被人称为“飞蚁”。如果一对飞蚁配对成功,它们就会抖掉翅膀,一起寻找适合建筑新蚁巢的地方,成为新蚁巢的“蚁王”和“蚁后”。然而,配对成功的飞蚁只是少数,大多数飞蚁没能完成繁殖任务就被捕食者吃掉,或者掉落水中淹死。

白蚁只有在繁殖的季节才会长出翅膀。

防火、防白蚁

白蚁是白蚁科昆虫的统称,种类繁多,超过3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果你在家里发现一只白蚁,那就要注意了,这意味着家里的木头可能都被白蚁掏空了。必要的时候要请专业人士来消杀。尤其是那些木质的古建筑保护工作,除了防火,还要防白蚁。

吃木头的白蚁会危害土木建筑的安全。

自然放大镜

住在白蚁肚子里的虫

大家都知道白蚁爱吃木头,但是吃木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部分动物都无法消化木头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但是白蚁有帮手——披发虫。披发虫是一种鞭毛虫,生活在白蚁的肠道里,这里温暖、湿润,而且安全。披发虫分泌出一种能消化纤维素的酶,白蚁吃下去的木头就会被披发虫消化,转变为葡萄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了。刚孵出的白蚁体内没有披发虫,要靠舔舐其他白蚁的肛门获得披发虫。白蚁和披发虫这种互相帮助、互相得利的关系叫“互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