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谈谈我自己吧。我是谁?我到底有什么资格来告诉你们,应该如何改变自己呢?这一切都要从一个电话说起。

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有一次,我为一家名列“《财富》杂志100强”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了一场关于领导力的培训。当时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告诉他们该如何在自己的公司里寻找未来的CEO,如何通过设计一些有用的培训项目,来帮助公司的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培训结束之后,这家公司的CEO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正是这个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这位CEO也参加了培训,他说自己在这次培训当中,听到了一些让他为之一振的话。他之所以会拨通我的电话,就是因为这些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马歇尔,我公司里有一个主管,他负责的是一个很大的部门,而且他的部门几乎每个季度都能超额完成任务。”这位CEO说道,“他年轻、聪明、执著、有冲劲、勤奋且富有创造性,十分具有个人魅力,但同时又有些狂妄自大、倔强顽固,总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

“可问题是,我们是一家强调团队合作的公司,而这位经理一直无法融入团队。我给了他一年时间让他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否则就请他离开。可你知道吗?我发现,要想让这个家伙作出改变,我的公司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一听到“代价”这个词,我的耳朵立刻竖了起来。要知道,长期以来,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改变自己与周围的人相处的方式。我以前从来没有对一位高管级别的人物进行过培训,更没有对一家市值数百亿美元的公司的CEO进行过单独辅导。

我并不认识这位CEO所说的这个家伙,但从他的描述当中,我可以想象出那位经理的大概情形。首先,这个主管应该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一个凭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获得高升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在橄榄球场上,在玩扑克游戏的时候,还是在跟陌生人进行辩论的时候,他很可能总是占据上风。他可以靠自己的个人魅力争取客户,也可以在公司会议上舌战群雄,说服所有的同事接受自己的观点。他还能够得到上司的青睐,在公司里平步青云。从他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这个人的脑门上就贴着四个字:前途无量。这样的人往往并不需要钱,因为他的钱已经够多了,而且他实际上并不需要工作。这种人之所以工作,原因只有一个:他喜欢这样。

所有这些因素——他的天分、个人魅力、聪明才智、无与伦比的成功记录,以及银行里的大笔存款,都让他可以目空一切,所以这样的人往往会变得既固执、高傲,又对身边的人充满戒心。怎样才能改变一个这样的人呢?要知道,他的整个生活——从他的收入到他的头衔,还有那成百上千个对他俯首听命的下属——都在告诉他:“你是成功的!”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我知道该怎样才能改变这个人,我为什么一定要去钻这个牛角尖呢?

可我喜欢接受这个挑战。在那以前,我曾经对许多中层经理进行过辅导。他们大都是一些极有潜力,但暂时还没有取得成功的家伙。我的那些辅导方法,能用来帮助这个有高管天分的精英吗?我能让一个已经非常成功的家伙,变得更加成功吗?这可能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但事实上,真正吸引我的还是那个字眼:代价。

于是第二天,我搭乘返程航班回到纽约,去会见这位CEO和他提到的那位部门主管。

回想起来,那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如果从那天算起,我至今已经培训了超过100个情况类似的高管。他们个个都很聪明、富有,也都很成功,可即便如此,他们每个人身上还是至少有一处足以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毁于一旦的人际交往缺陷。

这就是我的职业。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拿到了心理学博士学位,拥有29年分析和评估一个人在组织机构当中的行为的经验。如今,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那些成功人士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我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或更富有,我只是要纠正他们,找出他们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恶习,并帮助他们纠正这些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够继续为自己的组织作出贡献。我会帮助他们意识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些让他们取得当前成就的做法,未必能帮他们走得更远。

但我并非只跟高管们打交道。没错,跟他们交往是我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我的大多数时间,都跟那些尚未到达职业巅峰的人在一起。他们也需要我的帮助。一个人在公司金字塔中的位置,跟他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并没有必然联系。中层经理们也同样会被自己的同事或下属看成是一个狂妄、粗暴,而且总是“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的家伙。我的目标对象,是那些感觉自己已经是成功人士,但又想取得更大成就的人——几乎所有组织中都有一大群这样的人。

我可以帮助他们在工作场合表现得更加得体——我会告诉他们一套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首先,我会对他们的同事进行一次“360度反馈调查”,尽可能多地对他们的上司、下属、同事,还有家庭成员进行访谈,以此来对他们人际交往的长处和弱点进行一个全面评估。

然后我会直接告诉他们,周围的人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如果他们能够接受我的结论,那就表明他们承认自己的确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愿意去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应当如何改进。

我会先让他们向自己周围的人道歉(因为我的调查结果很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愧疚感,而道歉是帮他们消除这种愧疚感的唯一方式),并请求对方帮助自己改进。

我还会告诉他们,一定要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正准备改进。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周围的人可能根本不会主动注意到他们的变化。

然后,我会让他们每个月都不断跟进,告诉同事们自己正在进行一项改进计划。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从同事的反馈当中了解到自己的进展,并督促人们继续监督你的改进。

在进行跟进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要学会客观地聆听同事、家庭成员,以及朋友们的反馈——一定不要打断对方,更不要试图作任何辩解。

我还会告诉他们,无论别人给出了怎样的反馈,你都应该表示感谢。具体来说,我让他们向那些提出反馈意见的人说声“谢谢”——我一向认为,感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

最后,我还会告诉他们前馈(feedforward)的力量,这是我在征求改进建议时最常用的一种“独门武器”。

对于这些成功人士而言,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感到十分委屈,可过了12~18个月之后,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仅是他们这样认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同事们也会清楚地感觉到这一点。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你怎么把它写成了一本书呢?”我要说的是,这本书不仅是为那些超级成功人士而写的,它还可以帮助很多人。这就像一名高尔夫教练不可能只为那些PGA[6]选手写书一样——虽然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运动,但能够成为巡回赛选手的人毕竟少之又少,所以专门为他们写书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我并不是随便拿高尔夫作为例子的。我家附近就有一座高尔夫球场,我每天都可以看到人们在打高尔夫,而且我相信,在“如何帮助成功人士取得更大成功”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比高尔夫课程更能带给人启发了。一般情况下,打高尔夫的人身上几乎体现了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全部特点。

他们会盲目夸大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甚至可能坚信——自己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哪怕偶尔打出一杆好成绩,他们也会很容易就相信那是自己的正常水平。

他们还经常对自己取得成功的方法过于迷信。正因为如此,在第一杆出错之后,他们很容易就会再“奖励”自己一杆(这一杆被称为“自行重打”)。他们会刻意忽略自己的失误,只记录较好的成绩,并把这些好成绩当成自己的真实水平。

跟商务人士一样,高尔夫球手们常常认不清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所以总是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那些自己本来就已经擅长的动作,却不肯用心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那些总是好大喜功、夸大其词的成功人士不也是如此吗?

需要说明的是,高尔夫球手们有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无论取得了多么好的成绩,他们总是不会满足,总是希望能够做得更好。因此他们会不断地练习,不停地给自己安排课程,尝试新的设备,调整挥杆技巧,还拼命阅读相关杂志或图书,希望得到更多的建议。

这也正是本书的意义所在。本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里,或者是在任何环境中,都希望能够做得更好的人。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这本书,能够让你相信:自己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但仍然可能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只要能找到适当的方法,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好了,关于我就说这么多。下面让我们谈谈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