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顺瓜摸藤”?
这里的“瓜”就是指“魂”,是对于一个企业、项目、城市乃至区域的战略定位。
一般的咨询机构常常习惯于顺藤摸瓜,凭借数据或者依据专业的眼光得出结论,而工作室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常常是先到达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将战略的内涵表述出来,找到“魂”以后,再围绕这个“瓜”来编藤,去寻找相关条件和要素的支撑。
“顺瓜摸藤”看似效率高,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具备系统思维的能力。
也就是王志纲常说的,要把线性思维转变为复合性思维,把封闭性思维转变为发散性思维,把孤立、静止的思维变为辩证的、动态的思维,把“量入为出”的思维方式转变为“量出为入”的思维。
这有点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的哲学是把人体分解成各个零部件来考虑问题,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则是把人当做一个整体,考虑其阴阳是否平衡、血脉经络是否通畅,通过望、闻、问、切来把握病症,辩证施治。
其次,要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
今天的中国正如王志纲所说,整个960万平方公里都是一个硅谷。面对中国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瞬息万变,靠统计得来的数据很难准确反映出动态中的市场变化,搞不好就会刻舟求剑。因此,市场调查80%靠数据、20%靠直觉。就像烧水一样,可以烧到80度,最后的20度得靠直觉、经验来把握。
所以,最根本的是要动态地把握市场需求的趋势,从而适度超前地引导和创造市场,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其三,要具备理念提纯和一语中的的能力。
战略定位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变、人变我快,也就是工作室在策划中常常追求的“惟一性、权威性和排他性”。不仅如此,还要能够把它的神韵勾勒出来,用最贴切的语言表述出来,使受众一见如故、豁然开朗。
当万分之一的战略机遇敲门的时候,或许只有十万分之一的人能有幸捕捉到这个美妙的瞬间。
2002年,随着丽江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丽江原有的城市格局、城市服务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开发新城区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丽江提出了旧城改造计划,决定在紧邻大研古镇南边的5000亩土地上建设丽江新城。尽管此前当地政府请了多家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公司,但到底用什么样的理念来规划和打造一座新城,却一直没有真正的突破。
是年8月的一天,当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发展商千里迢迢地找到工作室,显然是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这家企业的老板坦言:“想获得这块土地的开发运营权,风险固然不小,但一旦这道门槛迈过去了,企业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即使迈不过去,也只是人生多了一次失败而已。”
5000亩在常规意义上只是一个地产大盘,但对于小城丽江来说,已相当于古城和已有新城面积的总和,等于再造一个新丽江。经过一番简单的沟通,王志纲当即表态:“如果这个项目小做,就是盖房子,我没有任何兴趣;如果这个项目中做,我兴趣也不大,无非又扶持了一个新的发展商而已;如果这个项目大做,通过这个项目实现丽江的升级换代,让丽江在中国旅游时代的浪潮中重新洗牌、成为领头羊的话,我有兴趣!”
于是,一场战略策划与企业运营联袂互动的好戏开始了。
|谁是真正的香格里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996年2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7.??0级大地震揭开了丽江神秘的面纱,当媒体的聚光灯一夜之间打在这个抗震救灾前沿的时候,丽江以其超凡脱俗的天生丽质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从此旅游业的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
1996-2000年,丽江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率高达30%,2002年旅游接待人数高达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占当地GDP的一半多。尤其是海拔2400米、面积只有3.??8平方公里的大研古镇,成了丽江走向世界的招牌菜。短短几年时间,丽江声名鹊起。根据国际旅游权威机构的研究结论,丽江被称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
每每谈起丽江,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说起香格里拉。随着中国的旅游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到来之际,不知从何时起,丽江为自己悄悄带上了香格里拉的桂冠,一跃成为饥渴的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
香格里拉其实是一个莫须有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有一位名叫詹姆斯?希尔顿的英国作家出版了一本在当时并不引人注意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小说以不无想象力的笔墨描绘了一位西方人漂泊在异乡的奇特经历。在书中,主人公由于一次意外的遭遇而停留在喜马拉雅山以东的深山峡谷里,一不小心闯进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这里有月光下雄伟的皑皑雪峰;有被群山环绕、肥沃异常的蓝月亮山谷;有紧紧依偎在山腰上的园林寺庙;有茂密的森林,明净的湖泊,纯洁的空气;还有快乐生活的人们。一种“回家的惬意感觉”长久地萦绕在他的心头——找到了,这里就是人间的天堂,就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它的名字就叫“香格里拉”!
据有关人士考证,这位妙笔生花的英国作家从未到过中国,他的全部灵感来自于一位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和照片。洛克先生在滇西北居住、生活、考察了十多个年头,踏遍了中国西部壮丽雄奇的雪山冰峰,滇西北这片神奇土地和文化也成了洛克大半辈子的精神伴侣,以至于到弥留之际都“宁愿回到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死去”。
希尔顿的移花接木之术固然高明,更有好莱坞的推波助澜,专门为此拍摄了一部电影《桃源艳迹》,其唱遍全球的主题歌就是“这美丽的香格里拉”。其后,香港企业郭氏家族还将香格里拉用做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
那位英国人不会想到,他不经意创造出来的一个人间乌托邦,70年后竟成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一个无往不胜的商业品牌。谁戴上了香格里拉的桂冠,谁就占据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超级金矿。
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无所不能的商业炒作,古城丽江最先尝到了香格里拉的甜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丽江成了香格里拉的代名词。但遗憾的是,好景不长。
首先发难的是“近邻”——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1999年,迪庆率先打出了香格里拉的品牌,迪庆旅游被命名为“香格里拉之旅”,昆明到中甸的飞机也被称做“香格里拉航线”。云南省甚至还组织专家对香格里拉的“归属”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考证,最后认定“香格里拉”是迪庆的藏语方言,声称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与香格里拉完全吻合。
两年之后,四川省也公开对外宣称最后的“香格里拉”在四川的稻城。2002年1月25日,四川稻城县将辖区所属的亚丁乡更名成了香格里拉乡。
正当川、滇两地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再也沉不住气的西藏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宣称香格里拉就在西藏藏南地区的昌都。
最后的赢家是迪庆。2002年5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这场旷日持久的香格里拉世纪之争终于宣告结束,香格里拉品牌从此归属云南省,并由云南省工商部门对这个品牌实行特权保护。一位民政部的官员说:“中甸更名为香格里拉,等于给迪庆送去了500亿。”
在这场香格里拉的争夺战中,先拔旅游之头筹的丽江反倒成了配角,但随后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区规划出台,更是让丽江感到颇有几分心焦。
2002年5月27日,首届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座谈会在拉萨召开。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专家、三地高层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决定在未来10年内,3省区共同投资500亿~800亿元,在川西南、滇西北、藏东南独特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实施大规模的区域性生态建设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将3省区交界处的9个地(州)打造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成国际一流的旅游天堂。
所谓的香格里拉旅游生态区,含9个地(州)、50个县域范围,包括四川的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和西藏的昌都地区和林芝地区。另外,3省区计划分别以康定、迪庆、昌都为核心,每年开展一个“香格里拉”节庆,联合制作宣传资料,联合对外推广。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初步规划的核心城市中,并没有丽江的身影。除了四川的康定、西藏的昌都,香格里拉在云南省的代表毫无疑问非迪庆莫属。在分食香格里拉这桌盛宴时,丽江的名气再大,也只能坐到第二排。
权且不论谁到底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名号之争说明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一场西部,尤其是川、滇、藏旅游市场的全面竞争拉开了序幕,丽江旅游独享阳光雨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何继续留住香格里拉的品牌效应,如何超越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的竞争,保持自身旅游业的先发优势,成了丽江面临的双重挑战。
|体验旅游的竞争|
当工作室介入时,丽江的政府官员正为如何进一步巩固旅游业的江湖地位而想尽办法。
工作室很快意识到,城南5000亩土地的开发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它关系着丽江二次创业的命运。如果不能通过这个项目实现丽江旅游业的升级,不能为丽江面临的困境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当地政府根本不可能扶持一家民营背景的发展商。
项目策划伊始,在秋草微微泛黄的玉龙雪山脚下,王志纲与时任丽江地委专员的和段祺先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尔夫”对话,话题自然从你争我夺的香格里拉开始。和专员直言不讳地说:“要做好丽江项目就不得不深入研究香格里拉,尽管香格里拉这块牌子已经由国务院指定给了云南省中甸,但是在川、滇、藏有一个事实上存在的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旅游区。香格里拉是西方探险家根据云南省少数民族方言创造出的一个词汇,其终极含义是生命中的梦想。每个人对于香格里拉的理解都可能不同,丽江可以是香格里拉,中甸可以是香格里拉,康定也可以是香格里拉。”
英雄所见略同。王志纲认为,到底谁是真正的香格里拉,一直争论不清楚,争论说明大家都认识到了香格里拉的品牌价值,但意义不是很大。说白了,香格里拉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个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区域,就是中国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部。因此,丽江不能因为香格里拉花落中甸就不要这块金字招牌了,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思路、用什么样的举措和手法来赢得这块金字招牌。
有一点可以肯定,简单地比拼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在方圆500公里的大香格里拉旅游生态区,无论是川、滇、藏,都有堪称世界自然遗产的宝藏,开发潜力都很大;都依托于横断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都是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的流域;都有立体的气候与植被;都有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山;都有多民族的宗教和风情。
客观地说,丽江只不过是先行了一步,但随着整个板块的成熟,旅游市场的分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丽江的下一个制高点在哪里呢?
通过对旅游经济的研究,工作室很快梳理出了旅游业发展的阶段论。
中国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有到旺,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光旅游。
即最传统的旅游方式。“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最大的收入来源于门票,对于其他相关的行业没有太多的带动作用,而且观光客多为“潇洒走一回”,来一批少一批。观光旅游在中国沿袭了十五至二十年,最大的问题是“旺丁不旺财”、赔本赚吆喝,结果常常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搞得生态脆弱的城市得不偿失。观光旅游在云南省最典型的地方像石林、滇池等等,它们对当地的经济只有补充性的作用,不可能产生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休闲旅游。
当人均GDP到了1000美元左右的时候,恩格尔系数到了40%,休闲旅游应运而生。这个时候的人们开始享受生活,开始要修身养性了。而休闲旅游所获得的回报同观光旅游时代有天壤之别。
休闲旅游阶段是近几年才渐渐普及的,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此时人们出行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观光,还要追求身心放松的自由心境,如农家乐、自驾游等。这个时候的旅游有可能成为支柱性产业,比如像海南的三亚、河北的北戴河,人们可以一年去两三次,每次待上一周,而丽江旅游业的早期也具备休闲旅游的特征。
第三阶段:体验旅游。
今天,观光旅游的时代已基本结束,怎么往深层次走,让回头客不断地来,这就涉及在休闲、度假方面的延伸。相对于休闲,体验是一种更高级的境界,它提供给游客的是一种看不见、说不出的独特氛围。在特定的环境下,个体完全融入其中,任何感受都是身心的体验,所有事物(包括空气中的因子)都可以成为道具。
可以说,体验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最高旅游形态,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生活、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另一方面,体验旅游也意味着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和提升。长期以来,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数是当地政府最为关注的两个旅游经济统计指标,似乎接待的年游客人次数越多,年旅游总收入越大,旅游业发展就越成功。
但就丽江而言,其旅游发展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游客的质量而非数量。丽江关注的应该是旅游业为地方经济带来的“效益”,而不是旅游接待人数的“规模”,关注的旅游经济统计指标应该是人均日旅游消费额和人均停留天数。因此,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定位于“游客质量提升型”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俯瞰整个中国,最具备发展体验旅游、条件最成熟的地方无疑就是丽江!这里不仅有多层次的自然生态,而且还有丰富的民俗、民风,而且丽江现有的旅游景区只是已有资源中的冰山一角。丽江以其独特的魅力已初现体验旅游的端倪,有不少老外在这里一住就是三两个月,甚至不愿意离开,更别说国内那些逐渐壮大起来的年轻富裕阶层,早已把在丽江生活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总之,无论是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丽江自身的特点看,体验旅游都将是丽江保持旅游业辉煌的最高屏障。如果丽江能在体验旅游上开辟出一条新路,完全有可能再领中国旅游业之**。
基于这种分析,工作室为丽江的城市定位写下了8个字:“小资天堂,体验之都。”
|转动城市化的魔方|
旅游兴则城市兴。对于丽江而言,经营城市就是经营旅游;反之,经营旅游也必须经营城市。
丽江的城市发展并不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因为对于喜新厌旧的旅游者来说,人们总是渴望向更神秘的香格里拉腹地进军。
殷鉴不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热带雨林风光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前往观光,“不到版纳,就不算到云南”一度是西双版纳招揽游客最响亮的口号。但谁料想10年过去,随着云南省其他区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西双版纳在游客的心目中早已不是云南省旅游的代表。尽管这里依然有独特的风光、多民族的风情,但大理、丽江、迪庆一线却成了新的“宠儿”。谁又能说西双版纳的故事不会重演,未来不会有新的旅游地再度崛起,取“丽江”而代之呢?那么,丽江怎样才能未雨绸缪,跳出一个旅游城市几乎不可避免的兴衰轮回呢?
实际上,丽江的城市承载能力已渐露疲态。2001年10月,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一条消息,一向不取分文、任由游人进出闲逛的丽江古城将在近期内出台措施征收门票。负责此项工作的当地官员随后表示:征收门票尚无明确的时间表,但将在各项具体准备工作做好后尽快实施。
收取门票之举实属无奈。有关人士算了一笔账:丽江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至今,为加强古城的管理和保护,用于恢复、修缮被损毁建筑的投资已超过4亿元。由于旅游产业“富民不富财政”,当地政府从繁荣的旅游业中收益并不明显,而每年用于保护丽江古城的费用达1000万元以上,经费捉襟见肘,古城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由于财政投入不足,许多项目靠世界银行贷款进行,还贷压力与日俱增。如果收取门票,丽江古城每年的收入可达到两亿元左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可以多少限制一下游客的数量,有利于对古城的保护。
遗憾的是,世界只有一个丽江。无论是否收取门票,这个弹丸之地每年的接待量都达三四百万人次之多,并且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每到节假日,潮水般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古城的味道也不那么浓了,数百万游客参观古城带来的商机使大批外地人进入古城租房开店,原来的生活街区演变成了商贸旅游区。据不完全统计,在古城内的主要街道上,约有上百家小店都是由来自四川、广西、福建、湖南的外地人在经营,出售着大同小异、毫无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长此以往,古城的魅力还能持续多久?按照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理论来看,古城旅游无疑已渐渐步入成熟期:游客人数超出承载力,旅游污染严重,旅游环境、资源遭到破坏,游客体验价值下降。可以说,步入成熟期的丽江古城旅游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临界点,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当,旅游目的地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衰退期,最终走向衰败;如果解决得好,旅游目的地将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发展周期。
除了古城氛围的削弱,还有一支源源不断的就业大军冲击着丽江。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就业机会空前猛增,丽江地区其他县、市和省外的劳动力纷纷到此寻找机会,渐渐成为丽江的常住居民,城市常住人口激增。
面对迅猛而来的游客和外来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如果不适当分流古城接待量,改善古城经营管理模式,丽江古城的旅游也有可能走向衰败,丽江这颗云南旅游皇冠上的明珠终将暗淡。而要保护好古城的风貌、缓解古城的压力,新城开发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城市化迫在眉睫。
但对于一个世界瞩目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来说,城市化却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笔直的街道、大大小小的酒店、参差不齐的现代建筑,这里已有的新城区同全国任何一个县城的建设几无二致,如果不是一抬头可以看到傲然耸立的玉龙雪山,让人难以相信已置身丽江。更令人难堪的是,老城周边不知何时已被一批极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包围,冰冷的钢筋水泥正虎视眈眈地惊扰着古镇的千年清梦。
难道这就是城市化?很多关心丽江的人疑惑地发出了这样的慨叹。此时此刻,工作室强烈地感受到肩头的担子之重,800年前,丽江人的祖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令现代人流连忘返的大研古城,直到今天,古城依然散发着不可替代的魅力,那么,800年后,在城市化的探索中,我们拿什么样的新城献给丽江,造福丽江人民?
在此历史时刻,挑战和机遇并存。城南5000亩土地的开发绝不能再走原有新城建设的老路,不仅要与古城的文脉保持和谐,而且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新城与旧城之间的关系,不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关系,而应从城市的内涵上去寻求一次根本性的突破。
“成于旅游,败于旅游”显然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在工作室看来,丽江要想突破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关键不在于能否再增加一两个旅游景点来疏导游客,而应该充分利用城市化的机遇,在增量上做文章,从而通过高质量、有主题的新城开发一石数鸟,牢牢奠定丽江在香格里拉旅游竞争版图中的优势。
历史的使命就这样看似不经意地落在了城南这块依然在沉睡之中的田野上。
|打造大香格里拉的门户|
未来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如果说旅游业的竞争只是单项能力的竞争,那么,城市的竞争则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后者对于丽江来说,在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的各路诸侯中,有着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替代的优势。
从旅游资源上看,大香格里拉旅游生态区的各省份和城市各有特点,竞争的大幕刚刚拉开。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川西南有甘孜州的稻城亚丁、康定跑马山、木格措、塔公草原、得荣太阳谷、印经院、海螺沟冰川和温泉,有凉山州的盐源泸沽湖、西昌邛海、螺髻山,有攀枝花市的二滩、米易龙潭溶洞等自然风光,还有特色鲜明的康巴文化、中国最大的彝族居住区。
云南省拥有待开发的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奇观,神奇壮观的玉龙雪山、梅里雪山等离赤道最近的雪山群,星罗棋布的湖泊草甸、广袤迷人的原始密林;有雄奇险峻的虎跳峡、怒江大峡谷、大理古城;有历史悠久的松赞林寺和鸡足山胜景;还有古老的东巴文化和南诏遗风等等。
而藏东南也有青藏高原东端独特的高山峡谷地貌和人文旅游资源,康巴藏族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留下了古老的宗教仪轨、藏传佛教的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和色彩斑斓的风土人情。其中包括康巴藏区最大的黄教寺庙强巴林寺、噶玛噶举派祖寺噶玛寺和气势雄伟的查杰玛大殿等等。历史悠久、名扬海外的茶马古道贯穿其间,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
可见,大香格里拉旅游生态区作为一个板块已具雏形,无论丽江是否情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工作室认为,随着整个香格里拉板块的崛起,丽江与兄弟旅游地的竞争不是你多我少的加减法,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的竞合关系。
如果把大香格里拉的各个旅游城镇比作满天繁星,那么,丽江就要做那轮明月;如果把大香格里拉的每一个节点城市比作一个各有特色的房间,那么,丽江就要做整个旅游板块中那间最舒适、最温馨的客厅;如果把整个大香格里拉比喻为旅游的盛殿,那么,丽江就要做人们进入这个盛殿的惟一的门户!
为什么偏偏是丽江?
其一,丽江扼守大香格里拉的咽喉,无论是交通条件还是区位条件,丽江都有可能成为旅游者的第一站;其二,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继续看好,而在云南省的旅游板块中,滇西北旅游板块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丽江又是滇西北旅游板块中的最闪亮、发育最成熟的地方,具有先发优势;其三,在大香格里拉板块中,丽江海拔适宜、气候温和,是最适宜人居的地方;其四,丽江是城市经济相对最成熟的地方,是最后可能成为区域旅游中心的城市。
[img alt="003" src="images/195956987998.jpg" /]
大香格里拉门户——丽江
2002年12月的一天,时任丽江市市委书记的欧阳坚专门听取了工作室的汇报。作为一名学者型的官员,欧阳坚虽是与王志纲第一次见面,却仿佛神交已久。在听了王志纲的一席话后,欧阳坚当即对工作室的策划表示感谢,并邀请王志纲作为丽江城市发展战略的总顾问。他认为,工作室的策划不仅是关乎一个新城项目,而是为全体丽江干部上了一堂如何发展丽江、经营丽江的课。
在这次会议上,王志纲再一次站在战略的高度阐述了丽江作为大香格里拉门户的意义:“从整个滇、川、藏来看,城市服务功能最完善、最成熟的地方肯定是丽江,如果丽江经营得不好,人们可能从七八个通道进入大香格里拉;如果经营得好,我们就是门户,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必须经过这个走廊,这里就是游客来到大香格里拉的超级出发台和回归台,由此不知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说,丽江只有先解决了如何成为大香格里拉门户的问题,然后才是生态城市的问题,才是田园都市的问题,才是如何保持丽江传统文化色彩的问题。”
既然把丽江定位于大香格里拉地区的门户和客厅,就必须按照门户的功能去强化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丽江的辐射力和聚合力才能发挥到极致,丽江作为大香格里拉的龙头才能名至实归。基于这个思路,新城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同老城的关系、怎么传承文脉,更要考虑如何使之具有现代城市的造血功能和服务功能。总之,城南5000亩的土地开发绝不是简单的十几万人再有一套房子的问题,辐射半径必须小至丽江地区,中至川、滇、藏,大至全中国。只有辐射力和聚合力到位以后,才能拉动这个板块,才能真正无愧于丽江成为中国未来“体验之都”的代表。
在对丽江的未来发展态势有了深刻把握之后,工作室很快形成了新城的总体理念和思路。为抢占大香格里拉的先机,打造一个全新的丽江,工作室将城南5000亩地块定位于大香格里拉国际旅游区的核心服务平台。也就是说,这座新城的开发,不仅要完成城市功能的基本配置,更要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区的超级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现代城市功能的浓缩聚集区,成为丽江作为世界精品旅游城市的现代形象展示区,由此全面提升丽江城市形象与功能,使丽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香格里拉之“心”。
作为门户,借此新城的开发,丽江不仅没有被排除在香格里拉这颗大树的福荫之外,而且通过为迪庆、昌都和康定三个香格里拉节点城市提供支持与服务,形成完善的大香格里拉旅游体系,丽江在完成自身升华的同时,也为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做出了贡献。
立足丽江城,拉动滇、川、藏,辐射全中国,吸引全世界。工作室对丽江和城南项目的策划方案做过数次汇报,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同,而且顺利通过了云南省计委主持的规划设计评审,银行也十分看好新城项目。最后的结局是皆大欢喜,找上门来的这家企业也通过工作室的策划理念,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获得了项目的开发权。
对于这座新城的长远意义,2002年4月16日,在项目开发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四面八方赶来的媒体记者,王志纲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其一,西部大开发不是西部大开荒,我们不能一边搞西部大开发,一边又走东部工业化的道路。
西部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没有机会再重复沿海地区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沿海地区污染后有雄厚的财力再治理,而西部能否有实力再治理,我表示怀疑。我们千万不要做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事情。很多地方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不惜把祖宗留下的秀丽风光和传统历史当柴烧,当我们吃饱了饭要发展的时候,才发现很多财富已经被糟蹋掉了。
其二,西部能否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超常规之路?
从宏观上看,尽管国家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是毋庸讳言,由于西部各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若要赶上东部地区,必须在结合地区优势资源的基础之上,以创新思维指导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我们相信,丽江新城的打造正是借助丽江即将到来的城市化机遇,为西部的超常规发展找到了一条具有突破意义的道路。
其三,西部地区的许多旅游资源是世界级的,而且,由于长期的封闭,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保存得较好。
在中国的西部,很有可能走出一条不搞工业化就能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城市思路。靠什么呢?靠旅游!在今天整个中国一盘棋的情况下,有的时候不能小而全、大而全,不能再按照先第一产业、然后是第二产业、最后才是第三产业的顺序发展,而应该相反,当别人都在搞第二产业的时候,我们这里却是青山绿水:当别人那里“千山鸟飞绝”的时候,这里却有良好的生态,别人就得拿钱来这里来消费。如果这条路是可持续发展的,那么,中国的西部就是大有希望的。
其四,在西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不能把旅游产业夯实得更到位,使它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对于大香格里拉旅游区,丽江阳光灿烂、四季花开、气候温和,是最适合人居的地方。丽江新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丽江城市的简单延伸,而是放在大香格里拉地区、整个西部开发和城市化战略上来考虑的,她的很多功能分区是服务于大香格里拉地区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伴随这个项目的成功,对整个大香格里拉肯定会起到强筋健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