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户外路线评估标准(1 / 1)

一些户外运动专门领域有专用的难度分级标准,如竞技登山、攀岩、抱石、攀冰等。对于一般的户外线路,国内暂时没有通行的强度、难度评定标准。在通常情况下,评估一条户外线路需要考虑活动环境、危险性、强度、技术要求四方面。

1.活动环境

户外运动的活动环境因海拔、气候特点、开发程度、危险性等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按照海拔分类,可划分为海拔低于3000米的常规山地、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与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海拔雪山。在高纬度地区,有的海拔较低的雪山也有较高的危险性。按降水量、植被类型与地表状况分类,有中低纬度地区的丛林雨林,气候干燥、地形开阔的沙漠戈壁,以及常规山地冬季的冰雪环境等。一些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活动环境称为极限环境,如高海拔雪山、无人区穿越、洞穴探险等。

2.危险性

危险性是指发生意外,危及参与者生命健康的可能性。它与活动环境、强度、技术难度密切相关。

无危险:开发充分的一般旅游景区,路线明确、环境温和的休闲远足。行程短,强度低,适合亲子游。

低度危险:强度、难度不高的常规野外徒步、攀岩、滑雪等活动。有一定的发生意外情况的可能性,没有特殊技术要求,需要具备一般的生活常识与较好的心理素质。

中度危险:难度较大的山地、攀岩活动,未知领域的穿越探索活动,行程较长,强度较大,需要一定户外经验和技能,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

高度危险:极限环境下的活动或需要特殊技能的大强度活动,环境艰苦,不确定因素多,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3.强度

强度指消耗体力的程度,一般与高负重、长距离、大爬升有关。

低强度(休闲运动):一般休闲旅游,郊游聚餐,无特殊服装、体能要求。

中等强度:2日以上常规山地活动,每日行程少于20千米山路,轻装或15千克(男性)以下负重,单日爬升高度700米以下,1~2次宿营。无技能要求或技能要求低,一般身体健康者即可参与。

高强度:多日常规山地活动,每日行程20千米以上,单日爬升高度700米以上,重装(15千克以上),3次以上宿营。有一定体能与装备要求。

极高强度:极高强度常规山地活动,极限环境下的连续活动,非常规山地活动。条件恶劣,疲劳程度高。行程长,负重大。对体能、装备、意志力要求高。

4.技术要求

常规登山活动主要要求参与者掌握基本的山地行走技巧、各种常规装备的应用、简单的露营技能。对于团队组织者有更多计划、应变、决策的要求。

特殊环境下的户外活动还要求具备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如溯溪、冰雪地面行走、简单的攀岩等。

一些专项户外活动有其专门的技术要求。如攀岩、绳降、滑雪、滑翔、雪山攀登等。

5.两种常用的户外运动分级

国内尚无官方的户外运动分级标准,但民间户外运动组织多有制定内部的评定标准。以下列举两种常用的户外运动分级标准。

(1)强度+危险性

用A、B、C、D分别代表极高强度级、高强度级、中等强度级、休闲级。用3、2、1、0分别表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低度危险、无危险。引入“+”“-”符号标注同一级别下的高低差别。如A3表示极高强度高危险活动,如高海拔高难度雪山攀登;C+1表示中等偏高强度低危险活动,如强度较大的常规山地徒步。

(2)5级难度等级标定

0~2级难度:有明显道路和山路,户外行走攀登路线较缓,坡度低于45°,一般人都可以胜任。

2.5~3级难度:有较难辨别的山路或无路,坡度介于50°~70°,部分地方有难越沟坎、雪坡或碎石坡,较复杂的原始森林穿越,部分地段需借助绳索。

3.5~4级难度:有陡峭岩壁上下、环境复杂、容易迷失的原始森林;70°~80°山壁徒手攀登,多处需借助绳索,穿越路线长,攀登困难,部分地段可能无法通过而迂回前进。

4.5~5级难度:行走攀登路线很长,有永久冰壁和混合攀登,特别困难。

喜马拉雅等高海拔山区及无人涉足的偏远地区,攀登难度和危险性非常大。

五、制订行程计划的一般步骤

制订一份行程计划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 确定大致线路;

② 标出关键点,设计应急方案;

③ 估算行进时间;

④ 划分每日行程并填写行程表;

⑤ 标注其他注意事项:估定行程强度、难度、危险性与技术要求,必要时标注对参与人员的基本要求。

1.确定大致线路的一般方法

要确定一次户外运动的大致路线,最常用的方法是查看各种户外平台上户外爱好者们分享的游记、航迹等资料。大多数成熟路线的资料都很容易找到。

这些游记基于亲身经历,会对沿途情况做比较细致的描述,参考价值高。联系有经验、熟悉当地路线的向导也可以进一步了解路线情况。

2010年,中国登山协会制订《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各部委联合研究制订《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以保持原始现状为主,就地取材进行建设,有明确建设标准与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尽量做到科学健身与减小环境冲击的统一。在选择户外运动线路时,可以优先利用已建成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一些经验丰富的户外运动参与者还会借助地形图、植被分布等自行拟定线路。由于缺乏实地资料,现实情况可能与事先预计存在出入,这就要求参与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应变能力,不建议初学者尝试。

2.关键点标注

在确定了大致路线之后,还需要对路线上的一些关键点有所了解,以便行进途中辨别方向,调整行程,处理突**况。根据关键点信息,对路线做进一步调整。

(1)行进途中的路标点

在行进前清楚了解何处有标志物,何处有岔路口,有利于行进途中更方便地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选定路标点后,可以按顺序标号,并尽量熟记这些路标点,以便行进途中进行对照。

如果途中有通行难度较大的路段,也需要进行标注。

(2)扎营点与备用扎营点

标注出途中适合扎营的地点,并留出未按计划到达时或因其他原因不能使用原定扎营点时的备用扎营地点。扎营点的选择原则参见《户外运动野外宿营基础技能》一章。

(3)附近的就医点

在行进前查询附近的卫生院、医院地址及交通方式。一旦遇到需要就医的突**况,确保能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到达医院。

(4)紧急下撤点与紧急下撤方案

在路线上标注一旦发生意外可用的下撤点与下撤路线,了解下撤路线的路况。紧急下撤方案的制订原则一般是:选择能够最快到达可供车辆行驶的公路的路线,方便转乘其他交通工具。

(5)信号点与求援方案

山地中一些地方可能没有信号,当被困山上或发生意外情况时,有时需要向外界寻求援助,这时就要寻找信号点,拨出求救电话。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寻找附近有村庄或基站的地方,高地信号往往也比较好。可以通过查阅游记或询问走过路线的人获知信号点。此外,还应事先查明附近救援组织的求援电话,明确不同情况下的求援方案。

3.估算行进时间的一般方法

制订行程计划还需要估算路线强度与行进时间,制订大致时间表,安排休息时间与休息点。

估算行进时间的常用方法是奈史密斯定律(Nasmith's Rule):徒步时间=(徒步距离÷徒步速度)+(上升高度÷上升速度)+(以上求得的小时数×5分钟)

对于体力优秀的徒步者来说,以上几个数据的估值是:徒步速度=3200m/h

上升速度=305m/h

最后加上的时间是按每小时休息5分钟设定的休息时间。

例如,从A地到B地图上距离23km,上升800m,则有:徒步时间=(23km÷3.2km/h)+(800m÷305m/h)+(以上求得的小时数×5分钟)≈10h50min

普通户外爱好者应用这一公式,需要加上15%~30%的时间。

对于刚开始接触户外运动的一般队伍,也可以大致按照以下数值计算:易于行走的常规路面:3~4km/h。

一般下坡和平路:2~3km/h。

常规上坡:1~2km/h。

陡坡、灌木密集等行走难度较大的路面:<1km/h。

另一种计算方法:

行进时间=(图上距离÷平地行进速度)+(上升高度÷上升速度)+(下降距离÷下降速度)+休息时间平地行进速度=4km/h

每上升0.4km,增加1h。

每下降0.8km,增加1h。

例如,从A到B图上距离10km,其中上升400m,下降400m。则有:行进时间= ( 1 0 k m ÷ 4 k m / h ) + ( 0 . 4 k m ÷ 0 . 4 k m / h ) +(0.4km÷0.8km/h)=4h

队员体力、负重情况、天气情况均会对行进时间产生影响,在实际估算时间时,最好能以本队伍历次训练情况为参照。对于经验不足者,应当预留更多时间,以便应对意外情况。一个队伍的行进时间估算应该以速度最慢者为准。

行进间休息的安排一般是:出发20~30分钟之后第一次休息,提醒队员及时调整衣物。之后每隔50~60分钟休息5~15分钟,充分放松,增减衣物,饮水和适当食用行动粮,补充能量。如果从上坡转向下坡,中间往往需要安排休息时间,调整衣物和装备(护膝、登山杖等)。休息点要远离可能有落石的地点,尽量选在相对开阔平坦的安全地带,避免挡住行进路线。

4.行程设计与行程表

在充分了解路线情况之后,要综合考虑队伍实际情况,基于本次户外运动希望达到的目的,进行每天的路程划分,设置休息点与午餐点,选择营地,设计应急方案。在地图上标注最终路线与路标点,并填写行程表。

行程表应与地图配合使用,通知到每个队员。与地图一起打印并随身携带,做好防水措施,以便随时核对队伍行进情况。

注:

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至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

每个路标点之后的路线描述是前一个路标点到此路标点的路况描述。

思考题: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什么是标定地图,标定地图有哪些常用方法?

3.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

4.什么是坡地重力地貌?

5.山区气候有哪些一般特点?

6.在评估一条户外路线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7.请运用课文中提到的方法,举例说明如何估算队伍的行进时间?

8.如何制订一份行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