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刚实现了参军理想,在军营严格训练努力求进,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用理想点燃了奋斗的火炬,平凡岗位上演绎风采,在铁军熔炉里百炼成钢……
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
徐洪刚青少年时期的理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威武的军人,是徐洪刚从小最崇拜的偶像。
徐洪刚的父亲(请加姓名)曾经是一名军人。他于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云南某部服役三年之后,退伍回乡了。
儿时的徐洪刚,一次在家里翻书时,翻出一张父亲穿着军装的发黄照片,大檐帽上的军徽闪闪发光,几杠条纹的肩章,使父亲显得威武雄壮。看到父亲的军人形象,洪刚十分羡慕。他就对父亲说:“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去当一名解放军。”
金橘黄了一季又一季,桃花开了一遍又一遍,徐洪刚长到了17岁,这年他初中毕业了。
1988年春季,徐洪刚正在山坡上挖土,汗流满面。母亲从洛旺乡赶集归来,走到洪刚干活的地头对他说:“洪刚,部队接兵的来了。”
徐洪刚用力猛挖了一锄,大喊一声:“妈,我要报名参军!”旋即,他扛上锄头走回家,用水洗了一把脸,一路像风吹拂一样,就把他吹到了洛旺乡人武部。
接兵部队来的是一位排长,他目测了徐洪刚,查过他的花名册,惋惜地对徐说:“你还年轻,不够参军年龄,明年再来吧?”
这年徐洪刚失去了参军的机会,但他没有气馁,心中仍然充满了希望,盼望明年能实现参军的梦想。
1989年征兵工作又开始报名了。那天,徐洪刚早早起床,穿了一件整洁的衣服,满怀喜悦地来到了乡武装部,公公正正地在报名册上写上了徐洪刚三个字。
好事多磨。体检那天,徐洪刚因外婆突然重病,必需送去山外求医。当他返回时来到体检的医院,征兵体检工作已经结束了。为此,徐洪刚多次去找乡武装部长“通融”,并缠着来接兵的首长也无济于事,仍然没有实现穿上军装的理想。
急切地希望之后是莫大的失望,怎不令人感到极大的心伤。乡武装部副部长蒲朝文是徐洪刚的同村人。为此,蒲专程来到徐家,给他做思想工作、鼓励徐洪刚明年再争取。于是,才使徐放下了思想包袱,企盼来年报名参军,实现人生的青春理想。
1990年冬季,洛旺乡这块红色的土地再次涌现出参军热。徐洪刚在体检的前夜做了一个美梦——
家门前的那条白水江上,一条彩虹横跨江面,好似一座大桥,连接河谷两岸,熠熠生辉。徐洪刚站在彩虹桥上,眼前出现五彩缤纷的光环,桥头聚集着无数的人群,向他挥手致意……
美丽的梦境带给徐洪刚无比的兴奋和喜悦。当他从梦中醒来时,脸上还持续着甜美的微笑。他怕再次耽误了体检时间,索性在鸡叫两遍之时,就起床做饭了。
徐洪刚第一个来到参加体检的医院。在体检时,他每个项目、每道“关口”十分通畅,盏盏“绿灯”照着他一路通关,体检合格,政审通过。
一年、两年、三年,徐洪刚参军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当他接到入伍通知书时,兴奋地站在家门前的那座大山头上,对着大山欢呼雀跃地喊:“我当上解放军了!”
人生有许许多多值得纪念的日子。1990年12月1日,这天令徐洪刚终生难忘,他到乡上武装部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绿军装。穿在身上的军装,虽然没有帽徽领章,但他也同样十分英武雄姿,走在回家的山道上,仿佛大山都为他张开笑脸,河水也为他纵情歌唱。
那天,徐洪刚对领导的祝贺,亲朋的鼓励,同龄人的羡慕,使他由衷欣喜,彻夜难眠。
在徐洪刚入伍前的几天里,探亲访友是人之常情。然而,他却省下这些时间,去了两个地方。
徐洪刚先来到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英勇献身的武装部长孙凡松的墓前,虔诚地献上了路上采集的一束鲜花。他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向家乡英雄学习,走英雄的道路,为保卫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随后,徐洪刚又翻山越岭,跑到40公里以外的县城的烈士陵园,参观了罗炳辉将军纪念馆,重温罗将军的英雄业绩,抄下了罗将军的名言。
1990年12月3日,寂静的山乡沸腾了。山民们以隆重的仪式,敲锣打鼓,欢送着这块红土地上的又一批新兵入伍。徐洪刚的父亲、母亲也来送他。他们饱含热泪,依依惜别。
当徐洪刚踏上军旅之途时,他对人生充满了灿烂的梦想,编织了五彩缤飞的青春花环,迈向了人生新的路标。
徐洪刚的父亲望着儿子走在队伍的前面,由衷地涌出一股股欣慰的喜悦,自己在部队未实现的理想,寄望儿子去实现。
徐父大步走上前去,拉着儿子的手说:“洪刚,到了部队要听首长的话,好好地干,苦练本领,不要辜负乡亲们的厚望,要为我们徐家光宗耀祖……”徐洪刚聆听着、应允着,并暗暗下定了决心,到了部队一定要积极上进,争当一名优秀的解放军……
1990年12月9日,徐洪刚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和期望,从白水江畔来到了黄河岸边的某部红军团。
徐洪刚从乌蒙山来到火热的军营里,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演变成一名解放军战士。这一过度,令徐洪刚心花怒放,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
雄壮的军号声,给人以奋进力量;整齐划一的步履,使人青春沸腾;飘扬的五彩旗,展示了军营的灿烂辉煌……
徐洪刚进入军营,看到的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摸到的是一双双温暖有力的大手,听见的是一句句语重心长的话语,传送的是老战友对新战友的无限深情。
这一切,似一支支兴奋剂,令刚刚步入营门的热血男儿们无比激动和兴奋。
夜幕下的军营,在喧哗热烈之后静静入睡。然而,19岁的徐洪刚在**辗转难眠,思绪万千,热血沸腾,难以入梦,索性爬了起来,走进连队的饭堂里,提笔给亲人写信:
我庆幸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今天,我已经走进了军营的大门,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在家乡时,你们不是常常给我讲红军吗?红军,今天我终于见到了他们。告诉你们,我现在就在红军部队当兵,我也成为红军团的一名成员,我是多么的幸福自豪啊!
徐洪刚入伍的所在部队,是一支享有“铁军”之称的红军团队,它有着令人仰慕的辉煌历史——
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时,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就是在这个团开始的;在第三次反围剿中,这个团又活捉过敌师长张辉瓒;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该团又在强渡大渡河,智取遵义城等著名的战斗中,立下了彪炳千秋的赫赫战功;在抗日战争中,这个团曾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在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又从大兴安岭打到海南岛……
作为一个新兵,徐洪刚将从此就生活战斗在这个英雄辈出、军史辉煌的部队里,他打心眼里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豪。
置身于浓厚的光荣传统氛围中的徐洪刚,第一天就在他的日记本中工工整整地抄写了早已熟悉的罗炳辉将军的一段话:
“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一切利益,最热忱努力拼命地为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从此,徐洪刚在这所部队大学校里,接受着光荣传统的熏陶。党的培养教育如春风雨露,滋润着年轻战士的心田。
玉需雕雕琢,才能显现出应有的光泽;燧需击锤,才能闪闪发光。为了把自己磨炼成一名合格的军人,徐洪刚决心在献身国防事业的实践中,不断摔打自己,百炼成钢。
一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了。新兵将根据需要分配到老连队去。这对每一个新兵来说,也是面临一场考验。有的想学开车,有的想学技术……徐洪刚自然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徐洪刚最崇拜侦察兵英雄。为此,他在家乡时就给一个退伍返乡的侦察兵学过一些基本功夫,练过几套擒拿格斗。到了部队,最大的愿望就想当一个侦察兵,苦练硬功,这样也许今后退伍回家还能派上用场,当一个人民警察、保安人员什么的。
然而,分配方案已定,徐洪刚被分配到了通信连,成了一名整天爬电线杆子的架线兵。
当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时,年轻的徐洪刚背上了思想包袱,不安心干架线兵工作,几次找领导要求重新分配。然而,得到的安慰却是“行行出状元”。因此,徐洪刚就产生了思想情绪,一连数日精神不振,吃饭不香。
老班长阎孟桐知道徐洪刚的心事后,主动与徐促膝谈心。阎班长从远大理想到眼前的现实,从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到通信兵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阎班长的话语,像点点滴滴的细雨,滋养着徐洪刚心田。
随即,连队首长又帮助徐洪刚分析自己适合于通信兵的条件,用“盘肠英雄”姜东海,“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付越强等英雄事迹教育他。使徐逐步明白了只有根据工作的需要,服从组织的安排,个人才能茁壮成长的道理。
语重心长,春风化雨,徐洪刚的思想渐渐疏通了,包袱卸下了。从此,他就像军营苗圃里生长的一棵树苗,一天一天地茁壮成长。
这年7月,连里选派徐洪刚参加了团里的架线兵集训。在训练中,他不但自己勤学苦练,而且对在训练中有畏难情绪的战友讲:“在我们‘铁军’部队里,就要做钢铁战士,做钢铁战士就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经过3个月的集训,结业时,徐洪刚被评为“全优学员”。
手捧烫金的荣誉证书,徐洪刚激动不已,这是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荣誉,也是他在红军团获得的第一个荣誉。这荣誉,激励着他在军旅之路上扬鞭催马,乘胜前进。
在入伍后的第一年,徐洪刚就被团里先后评为“优秀团员”“训练标兵”“硬骨头战士”。
在实践的磨炼中,徐洪刚深深在感到,做一个“四有”军人,必需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又必需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于是,他在日记中写道:
“作为青年战士,就应该把心灵之窗向阳光敞开,自觉地吮吸科学理论和革命传统的雨露,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点燃人生的火炬。”
徐洪刚在军营里,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拼命地吮吸部队的光荣传统的营养。
部队进行传统教育,组织搞传统讲演,徐洪刚积极参加。部队组织学习师史、团史、连史,他听得认真,记得详细,每次都有新收获。同时,他还借来了《铁军》《铁军雄风》《继承发扬传统、保持红军本色》《军人道德》等书籍,如饥似渴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并写了不少的心得体会文章。
传统也是一所大学校。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志士在这所学校里受到优良传统的润泽。在时代画廊里稍作回溯就能看到:雷锋、王杰、苏宁、张子祥、李润虎等英模人物,无一不是传统熏陶的结果。
此时的徐洪刚,光荣传统化解了心田里的冻土,使他朴素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他立志做我军优良传统的传承人,用“铁军”之魂,去谱写人生史册中最绚烂的篇章。
在铁军部队当兵就要成为钢铁战士!这是年轻的战士们的共同心声。通信连的官兵不会忘记,为了磨炼钢铁意志,练出过硬本领,徐洪刚为自己立下了“超强度训练”规定——攀登固定作业,别人做两次,他做4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严格的训练,在攀登固定作业的考试中,徐洪刚以44秒的成绩,打破了1分30秒就为优秀成绩的大纲规定。
徐洪刚入伍之初臂力弱,投弹成绩只有30多米。为了跟上队伍,他把麻绳捆在手榴弹柄上,固定在大树上反复练角度和动作,每天坚持挥臂200次以上。三个月下来,他挥断了4根粗麻绳,投弹技术掌握了,投弹距离飞速上涨,最后考核投弹投出了60多米,创造了全连最佳成绩。
在各个军事科目训练中,徐洪刚都坚持超强度训练。武装越野,按要求每人背一盘线,他却背两盘。军体课目训练,按训练大纲规定的标准,通信兵比步兵低许多,他却练出了单杠、双杠1—6练习的准确动作,成为步兵连队称赞的“杠上飞”。
就是这样,徐洪刚仍嫌不够,千方百计寻找机会锤炼自己。有一次外出训练中,他的脚被扭伤了,连队首长批准他休息。他闲不住,在宿舍练握力棒和拉力器,不慎被握力棒打破了下巴。伤口在滴血,但他仍然坚持,直到练完自己规定的数目才去治伤。
在部队紧张的生活间隙里,徐洪刚仍忘不了自己的“老爱好”。他每天早中晚都要练上几招武术,并每天还要坚持进行蛙跳、俯卧撑、仰卧起坐、马步推砖等基础功训练,作为提高军事素质的辅助训练。
在庆祝“七一”党的生日联欢晚会上,徐洪刚大显身手,他表演的棍术、拳法、倒立爬行30米等节目,博得官兵的满堂叫好。
1991年11月,部队进行冬季千里野营拉练,一天到达营地后,通信连又担任了施工挖渠任务。徐洪刚总是出现在最难的施工地段。
在施工中,壕沟里浸了水,徐洪刚就毫不犹豫地率先跳入冰凉刺骨的水里,奋力地往外舀水。施工后期,他的两个胳膊肿得如碗口一样粗。连队为了照顾他的伤情,让随到炊事班帮厨。而他坚持不下“一线”,一直坚持在工地上干活。
徐洪刚为了实践“要做钢铁般的战士”的誓言,他刻苦磨炼自己的意志。在连队,他以不怕苦不怕累而闻名,战友们戏称他为“拼命三郎”。
单兵综合作业考核时,大纲规定优秀成绩是16分钟,而徐洪刚只用了12分15秒就完成了,被战友称为“金牌战士”。
1992年4月至7日,全团通信连专业集训时,徐洪刚各项课目均达到优秀成绩,被团里评为“优秀学员”。望着一个个奖状,战友们羡慕极了。
徐洪刚在新年度召开训练动员大会上,**满怀地讲:“军人的职业,意味着随时浴血疆场,只有在平时勇于经受苦与累的磨炼,敢于迎接生与死的考验,才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顽强战斗。”他的讲话赢得了如雷般的掌声。
1992年底的一个大雪飞扬的夜晚。团通往师部的电话线路出现了故障,徐洪刚主动请战。当时摩托车不在连队,战友们劝他等车回来再去。他却说不用了,军人讲究的是速度,我们不是听指导员讲过“一分钟”之差与战斗胜败的故事吗?
于是,徐洪刚带领一名战士,一头扑进了雪野里。在风雪中,他们跋涉了40多公里,查线8个小时,爬了32根电线杆,在暴风雨里抢修电话线,终于排除了线路故障,保证了军队的指挥畅通。
锤炼方能出好钢,摔打才能出精兵。这个团所在的红军师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五铁精神”: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作风。
入伍之后的徐洪刚,时刻按照“五铁精神”要求自己,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锤炼自己的机会。
连队选中了徐洪刚做炊事员,本是训练尖子的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打起背包到炊事班工作。
寒冬季节,徐洪刚每天都找淘米、洗菜、发面等最苦的活干。他双手被冻得裂出了一道道血口子,仍然笑哈哈的没事一般。
一次,徐洪刚切菜不慎将手指切掉一块,大家劝他休息,他却说:“我没那么娇气。”第二天早晨,大家一起床,就看见他已经把一筐洗净的萝卜放到了案板上。
1993年3月,徐洪刚和另外两名战士,奉命到师教导队参加骨干集训。这里的训练是高强度、高难度、高质量的,不脱几层皮、不掉几斤肉,休想过关。
没过几天,进教导队的36人就只剩下了一半。同来的两名战士也产生了“向后转”的念头。他们找徐洪刚商量说:“宁愿不当班长,也不受这种罪,咱们也回去算了。”
徐洪刚听后那位战友的话,表情十分严肃地对他说:“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泸定桥上的22名先烈能退缩回去吗?”
军姿训练,太阳底下一站就是一上午,纹丝不动,那是什么滋味?当过兵的人都感同身受。
一天下午,队里安排军姿训练。上课之前,徐洪刚就感到胸口阵阵疼痛,他知道自己的胃病又犯了。但为了不影响训练,他没有吱声,站了不长时间,他脸色蜡黄,豆大的汗珠滴答滴答地从他的额头滚落下来。
为了完成训练任务,徐洪刚咬牙坚持着。五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坚持坚持再坚持,挺着挺着再挺着。突然,他眼前一黑,晕倒在地。教员急忙把他唤醒,扶他到操场边稍稍休息后,他又顽强地加入到队列之中。
教导队长见此情景,大步走到队列前,激动地讲:“这就是‘五铁精神’!这才是铁军的兵!”当场给了徐洪刚嘉奖。
由于工作的需要,架线兵经常在野外训练作业,徐洪刚把这种训练作为树立“五铁精神”的最佳机遇。
有一次,徐洪刚带领班里战士到野外执行线路改架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们从上午9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大家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班长,咱们到老百姓的红薯地里,挖几个红薯来充饥吧?”一个战士提议。“不行!”徐洪刚当场制止,“尽管执勤的四周无人,但我们不能损害群众利益,吃几个红薯事小,但违反部队纪律事大。”
“小农意识。”另一个战士不高兴地嘟哝了一句。从此,徐洪刚在连队留下了“小农意识”的雅号。
对此,徐洪刚理直气壮地说:“如果说这就是‘小农意识'的话,我不愿改变这种意识,农民的儿子自然要心想人民,这也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啊!”
作为农民的儿子,自然要心想农民。徐洪刚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一天,他和一名战士外出执行任务,看到3个小流氓吃了瓜农的西瓜不付钱,还恐吓殴打老人。
徐洪刚见状气愤极了,立即上前制止,并勒令他们交付了4元瓜钱才算完事。
对此,老人含着热泪感激地说:“多亏了解放军的帮助,解放军同志真好!”
无论是单独在暑气蒸人、口干舌燥的巡线路上,还是带领全班执行任务中,徐洪刚都严格要求自己。他们路过瓜地不斜视,穿过桃园不伸手。在点点滴滴中培养全班战士爱民意识、守纪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徐洪刚十分崇拜和热爱英雄。他把英雄作为规范自己言行的榜样,并像英雄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徐洪刚把向英雄学习,争做先进模范人物,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一定要向雷锋、王杰、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那样的英雄战士学习,用英雄人物的精神鼓舞自己,用英雄人物的思想规范自己,用英雄人物的行动对照检查自己,不断从英雄人物身上吸取丰富的营养。
徐洪刚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
徐洪刚把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当成陶冶自己思想情操的必修课。在家里,他曾学过按摩针灸。到部队后只要听说哪位战友训练受伤,训练劳累过度疲乏,他总是不顾自己劳累,细心地为战友推拿按摩。全连官兵几乎人人都接受过他的按摩治疗。
如遇有战友生病,徐洪刚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背着战友到卫生队去诊治。每当战友生病住院时,他还送去水果、罐头,问寒问暖。
喂猪、帮厨、打水扫地、为战友洗衣服,徐洪刚总是争先恐后。担任班长后,他更加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战友。
新兵入伍,衣服换洗不过来,徐洪刚就把自己的衣服、鞋子借给他们穿,全班战士人人都穿过他的衣服和鞋子。
每当星期天、节假日,若有精彩的电视节目时,徐洪刚总是抢着上岗,“命令”战友去休息。
战友家中如遇困难,徐洪刚就以战士的名义,把钱汇去,还附上一封感人至深的家书。
连队有个别战士成了追星族的“发烧友”,盲目崇拜歌星、影星、球星时,徐洪刚及时对本班战友谈心引导,并向大家讲赵一曼、罗炳辉、姜东海等革命英烈的故事,使大家明白了崇拜什么样的人才有意义,怎样活着才有价值的道理。
一名战士想调换工作岗位,从家里带来了高级的烟酒,准备向干部送礼。徐洪刚发现后就严肃地批评他:“你家里不富裕,这烟酒要家人劳动一个月的收入才能买得起。你这样做对得起谁?”随后,徐班长耐心地给这位战士讲,“争取进步是好事。但靠送礼拉关系是绝对不行的,这是一种歪风邪气,要坚决刹住。一个人的进步,要靠实干,要靠能力。”
徐班长的一席话,说得那个战士心服口服,因此,打消了他去送礼拉关系的念头。
徐洪刚自担任班长以来,一直带头克勤克俭,号召全班战士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使一些在消费上羡慕大款、让家人寄钱、下酒馆请吃的战士改掉了坏习惯。
徐洪刚待班里的战士如亲兄弟,以兄弟情带兵。当他听到其他部队有班长打骂体罚士兵的现象时,就找本排几个班长讨论如何引以为戒,以“法、理、情”相结合,搞好科学带兵。
老兵退伍之际,徐洪刚为老兵们帮助托运、送站、忙得不亦乐乎,战友们同徐洪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营房里静极了,班里的战友们都睡着了。可徐洪刚床挨床的老战士胡克伟却在轻轻抽泣。胡将退伍返乡了,他舍不得军营,舍不得战友,心里难受。
徐洪刚就请胡克伟走出宿舍,用战友温暖的双手握住胡说:“克伟,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退伍了,舍不得军营,舍不得战友,这种心境我感同身受。但我们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希望你退伍回家乡以后,仍然保持我们铁军的精神,做一个‘四有’新人。还有,你回去后我们还可经常通信,把连队的事情向你通报……”
听了徐班长的话,胡克伟一把抓住徐洪刚的手,哽咽着说:“班长,我真想和你一块再干几年。”
胡克伟和徐洪刚原来不在一个班,却一起在教导队培训过。后因军事技术差些,没有当上班长,他觉得窝囊,成天闷闷不乐,见谁都不理。
“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友掉队”徐洪刚暗下决心帮助胡克伟。可是几次想接近胡,都被胡拒绝了。一天晚上,胡克伟独自在器械上对着沙袋出拳猛击,汗水夹着泪水顺着双颊滚落着。
徐洪刚站在一旁喊了一声,回答他的仍是“呼呼”的拳击声。徐班长风趣地对他说:“日本工人要是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就背地里拿出老板的塑像拳打脚踢,用以发泄心中的闷气,你是不是也学会了这招啊?”
胡克伟听后“扑哧”一声笑了。他拉着徐洪刚席地而坐,倒出了心中积存已久的苦恼。
徐洪刚推心置腹地对胡克伟讲,想当班长是好事,但不能把它作为名利来追逐。接着徐班长因势利导,讲革命前辈流血牺牲的故事,剖析本连战士热爱连队默默奉献的高尚心灵,还指出他的优点以及努力的方向。
听着这些发自肺腑、暖人心房的话语,胡克伟心里涌起阵阵热浪。打这以后,他们两人就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
胡克伟见多识广,脑瓜灵活。徐洪刚为人忠厚,军事技术过硬。俩人互帮互学,比翼齐飞。不到半年时间,在徐洪刚的帮助下,胡克伟的训练成绩不断上升,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3年11月,胡克伟退伍回到青岛不到半个月,因挂念见义勇为而英勇负伤的徐洪刚,胡又千里迢迢赶回部队看望徐,并坚持要和徐再铺挨铺地睡了一个晚上。
于细微处见精神。在社会道德的标杆上,徐洪刚处处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一次,徐洪刚外出归队时,下起了大雨,一个要上学的小学生不得不躲在屋檐下避雨。看着他急得快哭的样子,徐洪刚马上过去把自己的雨衣给他披上,并背着他走了两里多路,将他及时送到学校上课。
1992年8月的一天,徐洪刚去师部送完信乘公共汽车返回的途中,由于汽车颠簸,车上的人左撞右碰,支撑不住,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便坐在了车门口的踏板上。
女乘务员俏丽的面孔突然拉长了,大声训斥道:“没长眼睛,坐在这里碍事。”说着伸手去推老人。
老人家哪里经得起这般推搡,当即晕倒在车上,额头碰出了血。
徐洪刚看到这个情景,立即扶起老人,掏出手绢把血迹拭去,动员乘客给老人让座。待老人清醒后,徐洪刚严厉的批评了那位乘务员,乘务员不得不当面向老人道歉,并掏出5元钱给老人作为医疗费。
事后,人们不解地问徐洪刚:“你何必去管这些闲事?”徐响亮地回答:“我是一个革命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做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这怎么能算是闲事呢?”
在绿色军营的磨炼中,徐洪刚的精神境界渐渐地得到升华,思想渐渐地成熟,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积极要求上进,曾3次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93年7月,徐洪刚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鲜红的党旗下举着拳头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誓言,徐洪刚一字一句地抄在了日记本上,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南,一生的奋斗目标!
徐洪刚在部队平凡而闪亮的人生,正是人民军队普通一兵的本色。这本色既书写在他军旅之路的荣誉簿上,又实实在在地雕刻在他的人生档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