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郑佑之在柳嘉积极筹办学堂时,孙中山领导取得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还不满100天,就被北洋军阀头子、卖国大盗袁世凯夺取。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被辛亥革命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袁世凯在窃取了中央政权后,倒行逆施,对外卖国,对内独裁。令中国人民发指的是: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竟然宣布废除共和制,复辟封建帝制。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小军阀们为了战争的需要,在他们的统治区内增收捐税,滥发货币,把搜刮的钱财用于内战。他们你争我夺,无暇顾及地方政治,致使广大农村田园荒芜,经济萧条,生灵涂炭。因此,打倒袁世凯!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反袁复辟的斗争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从此,中国大地上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洪流。
在袁世凯准备称帝期间,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和梁启超的进步党等组织,就派人赴云南策动武装起义。前云南督军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旋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
蔡锷亲率护国第一军向四川进发,从云南等省组织号召护国军,率先发起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孙中山先生和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制度。护国军首先开向四川,与袁军开展了激烈的战争……
郑佑之是铁血青年、铁血护国。他最崇拜孙中山先生,拥护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制度。他一听到云南蔡锷将军护国起义,把军队开到了四川的消息后毅然舍家离妻,停办学校,走出书斋,在宜宾北路一带乡镇,为倒袁护国奔走疾呼,动员广大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打倒袁世凯,粉碎复辟封建帝制的阴谋。
宜宾县人吕超,受蔡锷将军之命,率部积极参加护国战争。他早年就读私塾,1908年赴成都考入四川陆军小学,1910年被保送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在这里深造期间加入同盟会,不久入保定军校学习。他经常与同班同学商讨如何联络各界志士以谋革命。
在辛亥革命期间,吕超积极参与做出了重大贡献。1914年,吕超在东京加入“浩然庐”讲学时,孙中山鉴于党中意志分歧,决定组织中华革命党,吕超慷慨宣誓加入,唯先生之命是从。
1915年秋,孙中山发动倒袁战争,委任吕超为中华革命军川南区司令。12月,吕超奉命回国,经上海、湘西至宜宾秘密布置任务。
当蔡锷等在云南组织讨袁护国军,通电起义,率军入川时,吕超以中华革命军名义,在宜宾喜捷场举兵响应。他率部出征,沿途招募民团,队伍迅速壮大。
吕超在宜宾附近的喜捷场招兵倒袁时,郑佑之邀约了叙府联中同校同学江绍辅等同窗好友、一批热血青年,投奔被孙中山委任的“中华革命军川南军”的吕超部队。
江绍辅又名汝贤,字用霖,宜宾县越溪人。他比郑佑之大两岁,却比郑晚考入叙府联中一年,是郑的学弟,但他们在中学时就是好朋友。
郑佑之、江绍辅他们投笔从戎投奔吕部,参加了短期的军事训练后,就分入队伍之中。吕超时任川军第五师的团长,当吕团长知道郑佑之是一个读书人,而且很有进步思想,就对郑相当器重,任命郑为团部文书,负责部队文稿起草与保存,参与部队的出谋划策,积极配合护国军在宜宾同袁军作战。
1916年1月,当蔡锷领导的护国军第一军第一团团长刘云峰率两个支队由昭通盐津县进入宜宾界横江边的双龙镇燕子坡。吕超率部队协助护国军刘云峰,南北夹击,打败了袁军伍祥祯部,迫使伍带着部队逃离宜宾,逃往自贡,吕部占领宜宾。这时吕部改编为护国军四川第二支队,郑佑之继续在支队担任文书。
3月,郑佑之跟着吕部一路打仗节节胜利。吕部攻克了筠连后,使在宜宾南六县境内的“附袁部队”看到了他们的惨败,纷纷抛弃旧主、望风归顺投奔吕部。
护国军顺利占领宜宾后,将原吕部改编为两个支队,吕超任第二支队长驻防宜宾三江两岸,协助守卫宜宾,与袁军的江防部队展开了一天一夜的激战,最后取得大胜,袁军江防部队缴枪投降,缴获步枪200余支。随即,吕超又在当地招募兵员,在宜宾扩大了自己的队伍。
郑佑之、江绍辅等青年学生军,他们虽然到了吕部后,没有时间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但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文化水平高,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打过赵尔丰的原保路同志军。因此,他们在参加倒袁护国军的战斗中,边打边学、边打边训、边打边练,而且个个作战勇敢,奋不顾身,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了战功。
蔡锷将军乘袁军官兵厌战,物资补给极其困难之机,决定集中主要兵力,分三路进攻纳溪。一路由朱德营长率领一支队伍,担任主攻棉花坡的战斗任务,这一场战斗惨烈,打了三天三夜,狠狠地打击了敌军,取得了棉花坡的伟大胜利。从此,能攻善战的朱德,在宜宾被称为“常胜将军”!
一路由吕超率领一支队伍,从纳溪以东向白节滩发起进攻。郑佑之、江绍辅跟随吕部一路英勇作战,打到了江安,有力地牵制了袁军,为其他护国军消除了障碍,打通了进攻的通道。
19日,护国军全线突破袁军前沿阵地,歼敌一部。至3月底,倒袁护国军陆续收回失地。袁军伤亡甚众,无力继续作战。
袁世凯见大势已去,被迫于1915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命四川将军陈宦与蔡锷将军谈判议和,妄图退保总统地位。蔡将军坚持袁不退位,无调停可言。与此同时,袁世凯内部又分崩离析,陕西、四川、湖南纷纷对外宣布独立。
6月6日,袁世凯在恐惧和怨恨中猝死。
袁世凯暴死后,孙中山发表了《临时约法宣言》,促请恢复国会,息纷争、搞建设。随后各省相继宣布取消独立,服从中央,拥护孙中山先生。
29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时,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7月14日,唐继尧通电撤销军务院,护国战争宣告结束。
郑佑之参加护国讨袁战争8个月后,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可他在旧军队里,看见当时地方军阀割据,官兵勾结,沆瀣一气,欺压老百姓;同时,军中相互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豪强霸道……对此种种乱象,郑佑之深深地感到厌恶,灰心而丧气。
一天,郑佑之见到了江绍辅,两个昔日同学、军营战友聚在一起。郑就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告诉了江。郑说:“我原以为从军可以保家卫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然而,没有料到打败袁世凯后,仍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枪杆子虽然能打天下,但也能乱天下!”讲到这里时,郑佑之握紧拳头,狠狠地在自己的胸口上砸了几捶。
见郑佑之气愤难忍,江绍辅也嘴发牢骚:“在军中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就凭着手中掌握的枪杆子,不好好地为国为民,只用于互相残杀,争权夺利,导致当今中国的局势混乱,惨不忍睹……”
“我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兴办教育,开启民智,实现教育救国。只有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让他们强大起来,才能民富国强。”
“佑之,你是打算解甲归田?”
“正有这个想法?你呢?”
“我也不想在军队干了,回家另谋出路。”
郑佑之从那天同江绍辅交心之后,他就更不想继续留在军队里。于是,他不顾吕超的竭力挽留,毅然脱掉军装,回到了画象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