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第三章 管理不了情绪,挽救不了婚姻 01(1 / 1)

爱的五种能力 赵永久 2763 字 8个月前

做婚恋咨询和培训工作的这些年,我们常遇到因为老公有外遇来求助的女人,她们当中有一些人是这样处理这件事情的:

她们很愤怒,觉得老公不负责,辜负了自己。有的跟老公吵架,有的去找老公父母告状,有的去老公单位找他领导为自己做主,有的去找老公的外遇对象发泄情绪。

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了,但都没有效果,最后来到我们这里。

根据我的经验,老公有了外遇,不是没有可能挽回的,尤其是还有一定感情基础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但像这样四处去闹、广而告之的,概率就变低了。

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男人比较爱面子,女人知道老公有外遇后,如果希望挽救婚姻的话,最好能够先适当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扩大知道这件事情的人的范围,更不到单位去闹。

因为知道的人越多,男人面子上越过不去,当他颜面扫地的时候,他可能会迁怒于女人,这也许就切断了最后的情感连接。更有可能的是,他为了保护自己在社会上和单位的脸面,也为了能够获得众多亲戚朋友、同事领导的支持,他会告诉大家他的老婆是如何不善解人意、无理取闹。

而女人到处闹的行为,是他言论最好的证据。结果,女人闹完之后,舆论可能会同情男人。他的离开,就合情又合理了。

即便是女人闹完后,他处于各种压力下,离开外遇对象、回归家庭了,可能也没有多少感情了。如果回来的是一个感情上已经把自己封闭起来的男人,后边的路走起来也是很艰难的。

所以,当女人知道老公有了外遇,还希望挽回的话,最好先不要去闹。然后,好好思考一下两人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男人有外遇,如果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不应该的,但如果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可能是这个男人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存在一定的自恋问题,总渴望通过征服更多女人来证明自己的魅力,这也意味着不能把女人当成独立完整的人来看待,考虑不到女人的感受是什么,只是满足需求的工具而已;

再比如内心深处有某种无法承受的痛苦,需要类似热恋般的情感体验或强烈的性体验来逃避内心的痛苦;

再比如不能把性和爱整合到一起,一旦爱上一个女人就会慢慢对这个女人失去兴趣,而有兴趣的女人只能是那些没有感情的女人,等等。

但也可能是夫妻之间出现了问题,比如缺少沟通,经常吵架,男人觉得在家不被认可、情感上不被关心,**不顺利等。

在出轨这件事情上,不管出轨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很常见的是出轨一方的问题与夫妻间出现问题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应该说,不管出轨一方原本问题有多大,夫妻之间出现问题之后,出轨的概率都被增大了。

只是,关于出轨者本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在短时间内很难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这些深层的心理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才能解决,但关于夫妻间存在的问题,是可以快速地做些调整并见到效果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情感可以快速挽回,而有些却不能的原因之一。

无论怎样,遇到老公出轨的情况,女人如果想要借助外力挽回的话,最好去寻求婚姻专家的帮助,先是疏导自己心中的情绪,然后快速地找出夫妻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对症下药,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老公回来的概率一定会更高些。(对于那些并没有任何一方出轨,只是因为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争吵等,爱人就提出分手或离婚的,如果想要借助外力挽回和修复,最好也先这样处理。)

老公和外遇对象,也是一对“爱人”,他们也会像夫妻一样,待在一起时间久了也会出现问题。当两人出现了问题,而如果此时男人和老婆之间的问题刚好又变少了,那么可想而知,男人回来的概率自然更高。

即便女人想跟老公挑明这件事情,也最好就把范围控制在两人之间,可以给老公一段时间,让他好好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

这段时间,女人应照样过好自己的日子,让老公感觉到女人离开他还是可以过得很好的。

通常这样处理,让男人在老婆和外遇之间做出选择,老婆成功的概率还是较高的。我接触过的男人出轨的案例中,有很多男人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结束婚姻,反而是因为出轨的事情之后双方发生的巨大冲突或闹得沸沸扬扬之后男人觉得颜面扫地,促使他们下定决心要结束婚姻。

会输给另一个女人的,常常是到处去闹,甚至把老公赶出家门的女人。老公在她这里感受到的是愤怒和羞耻,但在另一个女人那里感受到的是温柔和理解,他的心会更容易偏向哪里就显而易见了。

女人如果此时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任凭自己的情绪四处宣泄,往往会亲手把老公一步步地推向对方,在这场战争中彻底输掉。

一个管理不好情绪的女人难以战胜情敌,一个管理不好情绪的人也难以让别人感受到爱。他们常常心中是爱对方的,却因需要发泄情绪说一些很伤人的话,或做一些情绪化的事情,别人感受到的是被攻击,这样的人很难获得幸福。

容易起情绪显然是不利于经营感情的,想要拥有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首先就需要提升自己情绪管理的能力。

在感情的经营中,稳定的情绪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不会轻易地攻击对方、冷战、情绪低落,等等。

这样才可以让对方在亲密关系里放松地做自己,甚至发展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与发展,不但能力会持续得到提升,内心也会逐渐变得强大,等等。但这往往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稳定而滋养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内心没有发展好的部分会再次启动发育过程,慢慢变得完整、强大。

通常而言,人们想要获得这样的环境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另一个就是拥有一份幸福而持久的亲密关系。

很多人在亲密关系稳定之后会退行变得像孩子一样,在内心就是觉得环境稳定了,想要回到儿时心理发展受阻的阶段,获得重新的发展。

并且一个人在爱上另一个人时,也通常在潜意识里是有这样的动机的,即对方可以帮助他获得再次发展的机会,变得更加完整、圆融。

就像种子遇到合适的环境会发芽一样,人的内心遇到合适的环境也会重新发展。所有的种子都会用尽一切办法来寻求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这股力量很强大。人也一样,爱上一个人时的力量那么强大,这之中要选择优秀的基因进行繁衍是一股力量,让自己变得完整也是其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只不过,如果后续的亲密关系里可以允许、接纳他的这个过程,他就会获得新的发展,但如果后续的亲密关系里是不被允许、不被接纳的,这个新的发展就不会开始。如果再被批评、指责、打击,甚至抛弃,就不但是不会发展了,而是会被再次伤害。

而能够提供这种稳定而滋养的环境的爱人,一定要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的人,需要具有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不过,情绪管理并不是控制情绪,情绪管理和情绪控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控制情绪是当有了情绪后把它强压在心里,不去表达,也不释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忍”。但“忍”字头上一把刀,忍久了,要么伤害自己,身体生病,或心理出问题;要么,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受不了,爆发,对关系的伤害更大。

情绪管理的目标是使自己少起或不起情绪,整个人更加平和,更多的时候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不情绪化,也不压抑。

简单来说,情绪控制得好的人并不一定是内心强大,还可能是委曲求全或压抑,内心感受是不好的,或者虽然感受不到情绪但其实情绪还在潜意识里,只是被隔离起来了,变得麻木而已;而情绪管理能力好的人,是内心强大的人,根本就不容易起那么多不必要的情绪。情绪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的过程。

管理好情绪,爱才不会变伤害

网上流传过一篇据说是某著名心理作家写的文章,题目叫《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文章对一个母亲打孩子时的内心情感描写得极其细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对于这篇文章,网上批评的居多,有网友发出这样的评价:“此文有毒,请小心!”

也有心理专家评论说:“变态杀手都有类似逻辑:杀你虐待你只因太爱你。所以,此文是变态逻辑。”

有人甚至质疑这篇文章是否真的出自这位著名心理作家之手,对此,我没有去考证。但多年的工作中接触的诸多个案,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对孩子施暴都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心理影响,不少人成年后出现的严重的心理问题是与儿时被父母施暴有关的。

这个道理很多家长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的,为什么做不到呢?

因为情绪失控。

很多家长在打孩子时,想的并不是爱,而可能是什么都没想,因为他们已经被情绪控制了,打孩子是因为需要通过打孩子来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才是很多家长打孩子的真正理由。至于打孩子是因为爱孩子,多是意识上对自己失控行为的合理化,很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实际上是在释放情绪。

一些人往往理性上知道如何做才能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但遇到事情的时候,因为处理不了因这件事情而激起的强烈的情绪,被情绪驱使着,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把事情做成自己不希望的状态。根本问题还是缺少管理负面情绪的能力。

这样的人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绪,往往不只是在对孩子施暴上,也不只是在遭遇爱人有外遇时难以挽救婚姻,而是会因为一些小事就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比如:

因为教育孩子的理念不同、家务分工上的分歧、个人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等问题,导致伤害式吵架,进而引发负面情绪强烈爆发,就有可能产生婚姻危机一发而不可收拾,直至离婚。

还比如有的人在恋爱中总是跟对方闹,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对恋爱关系的顺利发展不利,但事到临头就是控制不住,过后又后悔。一次又一次,最后对方实在受不了,就只能选择离开了。

情绪管理能力低的人,有时候的确可以称赞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真性情”,敢爱敢恨。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即便心中有爱,却因需要发泄情绪而常常伤害他人,难以真正地与别人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

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不利于经营情感,也不利于对子女的教育。人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情绪管理的能力,才能享受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生活。

情绪的基本功能:提示和驱动

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个男人开车行驶在上班的路上,忽然发现右边的马路上走着一个身材超好的美女,他盯着美女的背影想看清她的长相,结果走到十字路口时没有看见红灯,撞上了正在横着通过的公交车。

红绿灯的作用是提示行人和车辆停或行,像是提示器,人们开车不看红绿灯的提示就可能会撞车。而情绪对于人类的作用,有时像红绿灯对于行人和司机的作用,它像是人类行为的信号灯、提示器。有时又像是人们内心的发动机,会驱动着人们去行动。所有的情绪都在提示人们、驱动人们,促使人们做出潜意识认为的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比如:

后悔是提示人们在过去的那个事情中我们做得不够好!

担心是提示人们未雨绸缪!

恶心是提示人们眼前的事物对我们可能是有害的!

愤怒驱使人们去攻击!

内疚驱使人们去弥补被自己伤害的人!

恐惧驱使人们远离危险!

伤心是提示人们有重要的丧失,并驱动人们珍惜所有!

从本质上来看,每种情绪对于人类,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并各不相同。有的情绪起保护的作用,比如恐惧、厌恶;有的情绪让人反思,比如后悔、自责;有的情绪,促使人们未雨绸缪,比如担心、焦虑;有的情绪让人进入安静、储备能量,比如失落、挫败;有的情绪让人想去攻击,比如愤怒、生气等。

进化赋予人类情绪的功能,使人类可以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很明显,人类适应得很好,也说明人类的情绪功能是良好有效的。

人会起情绪是正常而且必需的,人类因情绪而适应良好,也因情绪而使生活丰富多彩。没有情绪的人是没有感情的,没有情绪的人也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乐趣。

人类的一些情绪反应是从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是进化的结果,比如诸多人天生就对蛇、蝙蝠、蜈蚣等毒物有所恐惧,使得人们可以远离这些毒物,得以自我保护。

小孩由于对于陌生环境的害怕,使得他们不敢离开父母,这样可以一直得到父母的保护和照顾。试想在原始社会,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独自走出家门进入原始森林,会是什么结果?

但人类会起情绪的情景,并不全都是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而是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创伤情景,会成为以后起情绪的重要原因。

比如:

一个小男孩在池塘边上玩耍的时候掉进了池塘差点淹死,他就可能会对水产生恐惧。以后再看见池塘、河流、湖泊的时候,他就会尽量不靠近,更不敢轻易下水。哪怕他长大之后,若不经过刻意的锻炼或疗愈,这种恐惧可能还会一直存在,伴其一生。并且这件事情发生得越早,给他带来的恐惧越大,对他情绪功能和整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影响也越大。

他的潜意识通过一次事件,就学会了保护他,避免再次发生掉进水里的情况。

这就是潜意识了不起的地方,它会自动学习,把人们遇到的可能会受伤害的情景,统统记录下来。以后遇到类似场景,潜意识就会及时用情绪来提示或驱动人们保护自己。

如果没有了情绪,人们不会从危险中学会保护自己,也不会提前计划预防危险,而是会一次次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还比如:

一个孩子有需要时总是不能得到满足,他会非常痛苦,如果这种痛苦他无法承受,他就可能会尽量避免对大人的需要,成为一个能够自己满足自己的人。

这样就避免了他再次承受那种无法承受的痛苦,这是一个保护机制,但这也会严重影响他的人格的健康发展,他长大后可能会成为一个严重自恋的人,总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根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这还可能让他成为一个与人关系疏远的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甚至难以建立普通的人际关系。

再比如:

一个人深深地爱上了另一个人,对其百分百地信任和无条件地付出。有一天他所爱的人离他而去,他可能会非常地伤心和绝望,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从这种极度痛苦的情绪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