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里既要愉快又要正确
一个人只管自己做愉快的事,而不管正确与否,肯定是不可以的。那等于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管会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这样的人会成为一个道德缺失的人,甚至会触犯法律。
只做正确的事不行,只做愉快的事也不行,那要怎样?
答案是既正确又愉快!具体讲起来有两条:
一、在正确的范围内做愉快的事
在不触犯法律、不涉及道德的情况下,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少一些正确,多给爱人及家人留些愉快的空间,让他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想做的事情,舒服放松地做自己。
比如家人只是想要多睡一会儿、想要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想把今天的碗放到明天再洗等等一些无伤大雅,而又没有伤害其他人的事,就尽量允许吧,这样他们会更愉快些。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就是用来休息放松、撒娇耍赖、满足欲望的地方。
人们要做正确的事,但正确的范围不能过于严格。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在大的正确的范围内,尽量允许人们做些愉快的事情。
所以,以后你可以试试:
当你的爱人开车走错了路!
当你的爱人早上多睡了会儿懒觉!
当你的爱人刷完牙又想吃东西!
当你的爱人偶尔想去奢侈一回!
你是否可以忘掉正确,让他愉快一下呢?
二、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正如前面所讲,人们也不能光做愉快的事,有时还要做些正确的事,那么,是否人们在做正确的事情时也可以用愉快的方法来做呢?这样不就既愉快又正确了吗?
当然可以,比如:
一个人在做的工作,只是把物品从一边拿到另一边,简单枯燥,而且会累,不是件愉快的事情,但人需要工作,因此这属于正确的事。
用愉快的方法做,可以是边拿边扭动身体、嘴巴里唱着歌,把这件枯燥的事情做得愉快些。如果一个人不断挑战自己拿物品的速度,不断追求超越自己,拿得就会更愉快。
比如:
收碗,本是简单枯燥的事情,有人却因挑战自己,把这件事情做成了愉快的事情。
陈文原,福建农林大学学生,人称“犀利收碗哥”。曾因一段“农大收碗哥”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而走红网络。视频中,收碗哥在餐厅的餐具回收处,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将餐具分门别类,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而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这是自己做正确的事时,用愉快的方法。而人们在要求他人做正确的事时,也是可以用愉快的方法,也就是照顾到他人的感受。
比如:
跟爱人一起过马路,他想闯红灯。
只讲正确不管他愉快不愉快的方式是这样的:“你怎么可以闯红灯?”这种质问的方式,虽然做的是正确的事,但没有照顾到对方心情,容易把事情做对了,却把感情给伤了。
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别着急,咱们等绿灯再走吧!”
这样,既强调了正确,又照顾了对方的心情,这叫既愉快又正确,不只是在爱情里,也不只是在家里,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这都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比如:
在餐厅用餐,你点完菜,发现过了半小时了,服务员还是没有给你上一道菜,你想让服务员帮你催一下菜,否则万一服务员忘了给你下单了,你可就白等了。
这时,你叫服务员来,可以这样说:“你们怎么搞的?我都等了半小时了,菜还没有上来,你们的服务也太差了吧!”
你强调了正确,但是服务员听到你否定他们,心情可能就不好了。你可能会说,他们高不高兴跟我有什么关系?那如果把他换成你的家人呢?你会用这样的方式跟服务员讲话,就可能会用这样的方式跟家人讲话,因为这是一种沟通习惯。
其实,你完全可以在强调正确时,也照顾到对方的心情,你可以这样对服务员讲:“服务员!我刚才点了菜,到现在已经半小时了,还没有上菜,麻烦帮我看一下怎么回事好吗?谢谢!”
就是这样,在爱情里,在家里,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尽量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照顾到大家的心情,在自己幸福的同时别人也幸福了。
既愉快又正确,其实就是你愉快的同时也照顾到别人的愉快,你就是属于前面讲的A类型的人了,就是爱的能力高的人了。
本书的目的在于告诉你具体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付出”
在爱情当中,有些人会迷茫,觉得自己为什么努力了那么久,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呢?
我有一个男学员,夫妻两人都在北京工作,孩子也在北京上学。前几年他单位有一个到国外出差的机会,需要去两年,收入可以比国内高出不少。
他想自己儿子以后出国留学需要较多花费,不如趁这个机会多挣点钱。于是,就跟老婆商量,老婆不同意,他就死缠烂打做老婆的工作,最后老婆被他缠烦了,勉强同意。
他出差的地方在非洲,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人也很辛苦。他心想这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再苦也要忍,两年里吃了不少的苦头。
终于熬满了两年后,心想老婆孩子见到他都会很高兴。可是当他回来后,没想到由于两年不在家,虽然带回来一些钱,孩子却跟他生疏了,老婆也对他有很大的情绪,两人总是吵架。
他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在外面打拼,都是为了这个家,而为什么家人却不领情呢?
长期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人,心中充满怨气,也容易心灰意懒。时间久了,要么变得不再愿意付出,要么就变得不再相信爱情,感情也越来越冷漠。
心中充满爱,一心一意付出,到头来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一些人迷茫了。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有爱的能力的人,从来都不只是一味地付出。
那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这要先从爱的三个层次说起:
爱的第一个层次: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众多人理解的爱中,有的人会把自己的需求理解为对他人的爱,当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爱上了另一个人时,也常常拿以下情况来做依据。
比如:
我想你,看不见你时满脑子都是你。
见到你就很开心,见不到就很痛苦。
我离不开你了,我发现我爱上了你!
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脑子里整天都是对方,吃饭的时候是他,睡觉的时候是他,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兴趣,一心只想着他,甚至梦里都是他的影子,我们经常说这是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的表现。
其实,这哪里是爱,这只是对他人的心理需要。有对方就开心,没有对方就痛苦,这说明你需要对方才能开心快乐起来,可以说明对方是可以满足你需要的人,不能证明你是爱对方的,因为爱不仅仅是需要这么简单。
这说明对方是你的止痛药,是你的开心果!
没对方,你就痛苦,有对方,你就开心!
你不是爱对方,你是需要对方!
可这就是很多人证明自己爱上对方的依据啊,如果我一定要说这不是爱的话,很多人就找不到自己到底爱谁了。
好的,如果一定要说这是爱,那么,这也仅仅只是爱的最低级的形式!或是低级的层次。
因为这本质上是爱自己,是自己对对方的需求,是希望跟对方在一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让自己更开心快乐一些。当然,对对方的需要也是我们跟对方在一起的原因之一,但不能简单地把这等同于爱对方,因为爱对方一定还包含着为对方着想的部分。
爱的第二个层次:“自以为是”地付出。
还有一种爱,看起来像是很爱对方,本质上却是“自以为是”地在付出,这种爱是这样的:
自己认为西餐好吃,就很努力地学习西餐的做法,天天给自己的爱人做西餐吃,结果爱人不领情,因为爱人最爱吃红烧肉。
自己认为话剧好看,就经常带对方去看话剧,结果对方也不领情,因为对方更喜欢看电影。
自己认为钱多很重要,就拼命挣钱,但家人并不领情,因为家人更希望陪伴。
这样的人比前一种好些,前一种人是只爱自己,这样的人内心有爱对方的意愿,想着为对方做些事情,而不只是让对方来满足自己。但因为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好的事情,不是从对方需要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对方很难收到。这样的人到头来通常会得出一个结论:说对方不懂得感恩。
对方根本就没收到,怎么会感恩?对方甚至会感觉这样的人是自私的,因为西餐是自己喜欢吃的,话剧是自己喜欢看的,赚钱多了好也是自己认为的。到底是为对方付出呢,还是满足自己?
前面讲的那位到非洲出差的男学员,他对家人的付出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以为自己辛辛苦苦挣更多的钱,家人会更喜欢,其实老婆孩子内心想要的是他陪着他们一起生活,而非挣更多的钱,他所付出的,并不是家人想要的,家人当然也不会领情。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在做,有一次我发现自己也做了一些这样的事情。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夏天,我如果买水果回家,就是喜欢买西瓜。因为我感觉西瓜好吃,皮薄肉多,消暑解渴,价格又便宜,实在是最棒的水果了。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从外面回来,路上接到老婆的电话,要我买点水果回家。我就在小区的大门口买了一个大西瓜回家,没想到,一进家门,我太太看到是西瓜,马上就不高兴了:“西瓜、西瓜,又是西瓜,你这个自私的家伙,就你喜欢吃西瓜,你不知道我喜欢吃草莓吗?”
这时,我儿子在旁边插言道:“爸爸,我喜欢吃樱桃!”
那一刻,我才明白我在干什么!
我喜欢吃西瓜,我就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也喜欢吃西瓜,所以,经常给他们买西瓜。我认为我在付出爱,但他们感受到的是我的自私。这一次,我太太和儿子给我上了一课,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经常是这样爱对方的。
这样的人还会经常说一句话:“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你好!”
看看这句话,你是不是很熟悉,是的,这就是爸爸妈妈常说的话。很多做父母的,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在爱自己的孩子,只管自己认为正确,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在学业上,在工作上,甚至在情感问题上,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意愿。看起来是爱,本质上是以爱的名义在控制孩子。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父母。
这样的人,他们的注意力还是在自己身上,就像我买西瓜一样,我关注的是我买了西瓜这个行为。我认为付出了,我爱了,却忽略了家人是否喜欢。其实,这还不是爱对方,这是爱上了“付出”这个行为本身,只关注自己有没有付出,却没有关注对方是否喜欢。
这也不是爱,如果一定要说这是爱的话,这顶多算是爱的中级形式,比前面讲的满足自己的需求高级些,但这是不够的,也是不能够获得幸福的。
爱的第三个层次:满足对方的需求。
满足自己不算是爱,“自以为是”地付出也不是真正的爱,那么,什么样的爱才能算是真正的爱呢?有爱的能力的人是如何爱的呢?
他们是这样爱的,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里:
静秋上体育课没有运动衣,老三就悄悄地买来了运动衣。
静秋没有胶鞋,老三就悄悄买来了胶鞋。
静秋的妈妈治病需要用冰糖、核桃,老三就托人捎去了冰糖、核桃……
看完这部电影,从影院里出来了很久,我的内心还深深地被感动着,我知道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也跟我一样被深深地感动,那是什么感动我们的呢?不就是老三对静秋那种恰到好处的爱和付出吗?
这才是真正的爱,为对方做的事情,都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的“自以为是”。
这样的爱是满足对方的需求,是用心去体察对方需要什么,有什么需求,然后去满足他,也许并不需要非常昂贵,却能深深地打动对方,让对方感觉到深深的爱意。
有一次我在大学讲课时,一名学生问我:“我省吃俭用了很长时间,为我女朋友买了一条钻石项链,可是她好像并不感动,不愿意跟我约会,我该怎么对她呢?”
我听他说他女朋友正在考研,于是问他:“你女朋友现在最需要什么呢?”
他说:“她正在考研,最需要时间和考研复习资料!”
我说:“是啊,她需要复习资料,你却送了项链;她需要时间,你还想占用她的时间,这些是她想要的还是你想要的?你在爱她还是爱自己?”
他笑了笑说:“我明白了!”
最好的爱是满足对方的需要,他最好的爱对方的方式,是看自己做些什么可以帮助到对方节约些时间,或者主动去为她买些考研复习资料。
这样的爱,其本质才是爱对方,才是真正的爱、爱的高级形式,爱的能力高的人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去爱对方的。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深深地感受到爱的存在,才能因为爱的存在而更加幸福。
其实,这不只是在爱情关系里面爱对方的方式,这也不只是在爱情里才有的方式,这是我们和所有人以及这个世界相处的原则,如果要为别人做些什么,一定是要以对方的需求为前提的。
弗洛姆说:“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种态度、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如果某人只爱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性依恋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
想要成为爱的能力高的人吗?那就不要一味地付出了,用心地去体察爱人都需要什么,然后去满足吧!
真正的爱是以满足对方的需求为前提的,不像最低级的爱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前提,也不像中级的爱那样自以为是,表面上是爱对方,本质上是爱上了付出这个行为。
当两人都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前提时,双方都感觉不到来自对方的爱,都感受到对方是自私的,这样的爱情怎么可能会幸福?
当两人都“自以为是”地爱对方时,双方感受到的都是对方的“自以为是”,内心是感受不到对方的爱的,这样的爱情也不会幸福。
当两人都以满足对方的需求为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去爱对方时,浓浓的爱意就产生了,这样的爱意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比如:
知道对方喜欢吃什么,就经常买什么!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就经常买来送给他!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称呼,就经常这样称呼他!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爱抚,就经常这样爱抚他!
只要把握住满足对方需求这个原则,可以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在电视剧《金婚风雨情》里,就描述了这种相互满足对方需求的爱。耿直(胡军饰演)不为自己老家来的人安排工作,却为舒曼(周韵饰演)的姐姐和姐夫忙来忙去,解决工作落实问题。舒曼也悄悄地帮助耿直的家人在医院里安排了工作,相互都为对方着想和考虑。
这样的夫妻,相互为对方付出,而且又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前提的付出,付出就很容易被对方收到,久而久之,双方的内心就会储存很多对彼此的感恩。在这对夫妻的爱情当中,因为增加了更多的恩情,这样的感情就会越来越牢固,也越来越幸福。
所以,想要真爱吗?想成为爱的能力高的人吗?那就经常体察对方需要什么并满足对方吧,同时也不要忘了,经常告诉对方,你希望什么、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为对方如何爱你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