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深秋,重庆西郊大渡口沿江的一片农田丘陵间,正推山平地、夜以继日地建设着一个偌大的钢铁基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钢铁企业,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生死关头,这里生产了大后方钢铁总量的 90%,为持续抗战树立起了必胜信心……
江边的沙岩层发出几声闷响,一艘甲板上遮挡严密的超大驳船结结实实地靠了岸。“我们的大马力机终于到了!”欢呼雀跃的人群中,一位头戴草帽、身着西装的中年男人俯身将船上抛下的粗缆绳利索地挂进系船桩。
这非同小可的庞大设备,正是从汉阳铁厂西迁而来的国之重器——8000匹马力双缸卧式蒸汽机;而亲自挂系船缆的人,就是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简称“钢迁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张连科。
8000匹马力蒸汽机总重量约250吨,是中国钢铁工业第一台大型轨梁轧机原动机,转速最大可达每分钟70转。1905年,晚清重臣张之洞从英国谢菲尔德市梯赛特戴维兄弟公司定制了这台设备,然后几经辗转,直到1906年才漂洋过海落户于当时红极一时的汉阳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