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废弃模特进行装置艺术创作,是梁明玉始于2020年的新尝试。她以一年一件的进度,陆续完成了《2020涅槃》、《阿芙洛狄蒂Aphrodite的阅读》、TREE 3件作品。
“《2020涅槃》源于对疫情有感;《阿芙洛狄蒂Aphrodite的阅读》希望探讨碎片化的知识能否成为整体精神的支撑;TREE则象征生命之树,试图为人类的未来生活寻找新路。”
她翻出3件作品的照片,放大了局部让我细看。介绍它们时,她就像在聊自己的孩子。
很难说这些象牙白的人体模型经过重组之后是不是好看,然而那些看似无序的组合逻辑,确实恰到好处地成就了一种抽象的美感。
“有人说看不懂,有人拍手称赞。无所谓的,它们本来就是很当代、很观念性的,有了冲动,我就表达,纯属一种自然流露。它们的诞生自有道理,非要讲清楚反而显得画蛇添足。”
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之所以用废弃模特为创作材料,源于梁明玉对环保的持续思考。
“环保是世界性议题。这届北京冬奥会倡导的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其实各行各业都该如此。比如服装业的废弃模特,它们由玻璃钢制成,无法降解,大量堆积,污染环境,这问题已困扰我多年。怎么办?几年尝试下来,我想我做到了,用创意赋予它们‘二次生命’。”
不仅仅是模特的“重生”,要理解梁明玉的艺术轨迹,一定绕不开变废为宝和环保主义。
早在2010年,她首次大规模使用服装工业废弃面料,推出了以时装艺术为基础的装置作品《零库存》;2014年的《来自天边》,旨在探讨人与动物、与地球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2016年的《再生牛仔》,则又大声疾呼要关注牛仔裤生产造成的全球污染。
“服装依然是设计者和制作者表达理念与情感的载体,虽然也用了模特演绎,但服装作为穿着的实用性被消解,核心在于表现人类对青山绿水的向往,是反叛的观念性设计。当年做出来,还惊到了不少人。”
她用软雕塑来定义这些明明是服装,却又不太具备日常穿着功能的非典型“服装”。“它们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语言,能够更生动传递我的某些难以企及的对生存状态的思考和表达。”
所有的思考和表达在2018年的《马赛马拉》得到进一步升华。她曾受邀赴非洲马赛马拉考察野保工作,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以此为灵感,她征集到200多条牛仔为基础材料,1 :1 还原了一头非洲母象和它的幼仔形象。继续呼吁减少牛仔材料消费的同时,更强烈谴责了对野生动物的屠杀,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
这件彻底突破了意义“服装”的装置,为梁明玉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在受邀亮相北京展览馆、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之后,如今作为常规陈列回到了梁明玉艺术庭院。
“每晚关门前,我都会跟象妈妈和象宝宝说晚安。每天跟它们见面时,光线不一样,心情不一样,我眼里的它们也不一样。我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心疼它们,它们静静地立在这里,坚定了我以艺术介入环保的决心,给我以力量。”
现在,越来越多朋友和艺术粉丝被梁明玉打动,纷纷捐献废旧牛仔裤以供创作,重庆市人大生态委还专门组织了市、区生态环境局官员、专家到梁明玉工作室观摩研讨,点点滴滴的各界力量汇聚在梁明玉身旁,为生态环保事业注入了艺术之光。
“关注环境就是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类命运就是当代艺术的核心。”梁明玉记得,当年德国艺术家博伊斯的作品《7000棵橡树》,就是在柏林的市政广场上种7000棵橡树。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如今却已成为德国最美的生态。“身体力行做环保,我希望尽全力而为,能做多少是多少,如此也可以使当代艺术真正成为一种社会生产力。它可以直击人心,对人们进行感召,只要每个人都携起手来拯救生态,保护环境,这颗蓝色的星球就能美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