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入画,水墨丹青意悠长(1 / 1)

群峰耸立,白云萦绕,路径隐显,栈道危架,一行人马从山间穿出,皆着唐装……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馆藏珍品——唐代李昭道传世名画《明皇幸蜀图》,引无数观者震撼。

在这幅画中,李昭道“可视化”地展现了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入蜀的故事,巧妙地把一群负责管行李的侍从安排在画幅中心,人马都在休息,布置了一个有趣的“歇晌”场面。把骑马正要过桥的唐明皇及他的嫔妃、随从压缩在画幅的右角,使画面充满了愉悦、轻松的气氛,回避了彼时唐明皇所面临的严酷现实。画中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诗,足见其珍贵!

在艺术表达上,该作品的线条有别于前人的紧密连绵、循环超忽,犹如春蚕吐丝一般,通过横竖、疏密的不同组合,很好地表现了蜀山的奇峭险峻,间以流泉瀑布,穿插人物车马,制造了良好的空间感。

色彩处理则以青绿色为基调,间以墨色、花青、汁绿等冷色,与画中朱红、赭石、胭脂等暖色形成对比,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的富丽气象。而大量白色的使用,又打破了大面积浓重的青绿而略显沉闷的调子,使画面显得深沉华丽而又带有某种神秘感。

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按画法风格可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观者可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若与人谈经辩道,山水画堪称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重庆显山露水,雄浑壮美,天生佳景,千姿百态,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情有独钟的创作之地,留下了众多旷世杰作。

譬如,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宋代夏圭的《长江万里图》,波涛汹涌,雄伟险峻;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明代吴伟的《长江万里图》,江上风帆,云山壮丽;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的清代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山间栈道连云,江上帆樯如林……

此外,美国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藏的北宋李公麟的《蜀川胜概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南宋赵黻的《江山万里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的明代仇英的《蜀川佳丽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的明代谢时臣的《巫峡云涛图》、清代袁耀的《蜀栈行旅图》等,都以“通心之学”展现了重庆的山水神韵。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还记载,唐明皇诏吴道子、李思训写生嘉陵山水,回京后同画嘉陵江300里风光于长安兴庆宫大同殿壁,李思训累月方毕,吴道子一日而就。玄宗感叹:“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明清时期,以龚晴皋以及破山、竹禅等为代表的巴渝书画艺术家,还融合诸家,自成一格,独步**。尤其是龚晴皋,吸纳石涛、八大山人、傅山等的艺术思想,诗书画贯通,碑帖交融,笔墨纵横恣肆,朴拙高逸,为巴渝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