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最悠长的是“梁万古道”。史载,西汉时期,四川正式设驿路,川东以巴郡为中心,设有东接荆襄的正东路、南达滇黔的正南路、西连三蜀的正西路、北通秦陇的正北路、襟连汉沔的东北路等5条驿路。这条“梁万古道”就是正东路中的一段驿路,是古代荆楚吴越入蜀的交通要道,也是蜀人东出三峡的必经之地。岁月沧桑,淹没了多少驿站古道,却幸运地在梁平保留了一段叫“百步梯”的古道。不知道李白是否真的曾在这里流连,但这里的百步高梯,悬崖峭壁,古树盘虬,静壑喧瀑,真有“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惊心动魄。难怪道光年间一位叫胡瀛的湖南文人,云游至此,感叹跋涉艰辛,挥毫书写“蜀道难”3个雄浑的大字,镌刻在百步梯旁,以昭路人。

如果说“梁万古道”保留着我们祖先上千年的足迹,民国时期留下的“梁万马路”,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百多年前重庆开埠,“舶来品”渐入重庆,有了汽车,重庆开始修“马路”。据说,“马路”全称为“马卡丹路”,是一个叫“马卡丹”的英国人设计的专供汽车行驶的路,简称“马路”;中国过去没有汽车,骡驮马运,骡马行走的路自然就叫“马路”。其实,我觉得国人对“马路”的定义也很有道理,因为那时候的“马路”就是在骡队马帮行走的驿道上拓展的。

重庆修马路始于民国之初。当时四川军阀群雄割据,在“裁兵筑路,交通救国”的社会舆论下,把筑路作为新政,纷纷在各自防区修路。这条“梁万马路”正是当年驻守万县的军阀杨森主持修建,其中一段修到马王槽,为高山所堵,无法与其他马路连接而成了“断头路”,由此荒废在这山谷之中。

刘湘、杨森、潘文华,这些曾经主政四川重庆的风云人物,且不评说他们的“文治武功”,但他们在重庆的公路建设史上,是注定青史留名的。有史以来,重庆主城交通闭塞,自秦设郡、南宋定名、明建九开八闭门,重庆20多万人一直被桎梏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半岛上,对外交通只有长江、嘉陵江两条水道,江上无桥,陆上与外地沟通只有狭窄的驿路古道。重庆开埠,促进了对外开放,要与外面的世界沟通,唯一的出路就是打破桎梏,走出母城,修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