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胎儿附属物(1 / 1)

一、胎盘(Placenta)

在超声下,早期的胎盘实质回声均匀,略高于子宫肌层回声,后期胎盘回声不均匀,可见钙化。正常胎盘厚度中孕期一般不超过4cm,晚孕期一般不超过6cm。

胎盘增厚主要病因包括胎盘早剥、糖尿病、严重的贫血、严重的胎儿生长受限、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和先天感染等,有部分非整倍体胎儿异常仅局限于胎盘组织,所以发现胎盘增厚需进行遗传咨询及染色体检查。胎盘早剥为正常位置的胎盘在分娩前从子宫壁剥离,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先兆子痫、胎膜早破、外伤史等,超声常表现为绒毛膜下或胎盘后血肿,或局部胎盘的增厚,故胎盘增厚同时需排除胎盘早剥等产科急症。

胎盘相对于子宫颈位置的异常可导致前置胎盘,但在妊娠早期及中期大部分的胎盘都与子宫颈关系密切而展现为胎盘前置状态,它会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而移行生长,仅少数在妊娠32周时仍表现为前置胎盘。根据胎盘覆盖宫颈内口的程度,前置胎盘可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其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产妇、经产妇、多胎妊娠、吸烟、剖宫产病史等,而有剖宫产病史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风险也相应增加。胎盘植入为胎盘绒毛膜侵入子宫肌层,主要病因有前置胎盘和剖宫产史,根据深度可分为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穿透性胎盘植入,可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需转诊到资源充足的中心进行分娩。血管前置是胎儿的脐带血管在胎膜下跨越宫颈内口走行,它可并发于帆状脐带入口、副胎盘或双叶胎盘。目前对于脐血管与宫颈内口的相对关系达到具体数值还未统一,但如未在产前诊断出血管前置,对胎儿可造成致命的后果。

胎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绒毛组织的毛细血管及基质构成的独立包块,其大小和血管分布程度与分流到肿瘤内的胎儿血流量有关。较大的肿瘤可伴发出血、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

二、羊水(Amniotic Fluid)

羊水为胎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可保护胎儿免受创伤。超声评估羊水量比较常用的是羊膜腔最大垂直深度(Deepest Vertical Pocket,DVP)和羊水指数(Amniotic Fluid Index,AFI)。正常羊水量为AFI 5~25cm,或DVP 2~8cm。羊水的异常可能与胎儿先天性畸形和遗传病有关, 羊水过少(AFI≤5cm,DVP≤2cm)常与胎儿结构异常,如肾缺如、胎膜早破、胎盘功能不全(如FGR)等有关,可进一步增加胎儿肺发育不良风险。而严重的羊水过多(AFI≥25cm)常与胎儿先天性畸形如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及胃肠道畸形、妊娠糖尿病、多胎妊娠、胎儿贫血、胎儿水肿、病毒感染等有关。而对于多胎妊娠,需使用DVP来评估每一个羊膜腔中的羊水量,各羊膜腔内羊水的差异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常见的如胎膜早破、TTTS、结构畸形、胎儿生长异常或母体疾病。所以,一旦监测到羊水异常,需进行针对性的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可能的结构畸形或胎儿水肿,并指导孕妇进行遗传学检查等,定期监测羊水量。

三、脐带(Umbilical Cord)

正常脐带在超声下可清晰分辨三根脐血管,分别为两根脐动脉和一根脐静脉。

(一)脐带囊肿(Umbilical Cycst)

脐带囊肿可以发生于脐带的任何部位,根据组织学起源有假性囊肿和真性囊肿的区别。单纯的脐带囊肿多孤立存在,与不良妊娠结局无关,多预后良好。多发的囊肿可能增加自发性流产或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的风险。在中晚孕期持续存在的囊肿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尤其是脐膨出和脐尿管未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单脐动脉(Single Umbilical Artery,SUA)

脐带内仅有两条血管,脐带游离段横切面呈“吕”字形,仅在胎儿**一侧发现一根动脉。

大约80%的单脐动脉是孤立存在的,约70%为左脐动脉的缺失,有部分报道认为,单脐动脉缺失与胎儿畸形和染色体非整倍体关系更为密切。单脐动脉与胎儿先天性畸形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心脏和肾脏的畸形。当单脐动脉合并胎儿畸形时,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18三体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