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这不是指轻率冒进、意气用事,而是指经过“三思”之后的当机立断。行动缓慢、拖延不决只能让成功胎死腹中,而这一点更是商场中的大忌。胡雪岩如此睿智之人,怎会不晓得其中利害,是故对于“拖延犹豫”的做事风格,他的态度只有两个字“绝不”!
人之一生,能够斗志昂扬、精力充沛的黄金时段并不多,与其年迈时空叹韶华白头、精力不再,不如怜取眼前时机,将遗憾从生命中彻底赶走。聪明人都很清楚,一次机遇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所以当机遇来临时,他们从不犹豫,伺机而动,一击即中,因而机遇也成就了他们。
一个人在机遇面前倘若总是犹豫不决、拖来拖去,就会遭到机遇的鄙夷与抛弃。机遇才不会等你,你不抓住,它一定会跑向别人那里。
与成功相距最远的,往往就是那些犹豫之人。机会出现在面前,他们瞻前顾后,一会儿猜忌,一会儿顾忌,到头来却又抱怨命运不济。这种人缺乏主见、意志薄弱,他们连自己的判断都不相信,自然也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机遇更不会相信于他。
那些成功之士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他们雷厉风行的性格。他们在机遇面前果敢无畏,该出手时就出手。诚然,他们也会有犯错之时,但即便如此,亦不知强过那些犹豫不决之人多少倍,因为他们出手的次数越多,能够抓住的机会也就越多,成就自然也就越大。
胡雪岩性格谨慎,不了解情况时,为求了解,急如星火,等到弄清楚事实,有了方针,他就从容了。说是“慢慢儿来”,但绝不是拖延,更不是搁置。
对于胡雪岩这样一位眼界开阔、头脑灵活且敢想敢干的人来说,实在是到处都能见到财源,到处都能开出财源。比如他为销“洋庄”走了一趟上海,在上海的“长三堂子”吃了一夕酒,酒宴上与那位后来成为他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古应春的一席交谈,就让他抓住了一次赚钱的机会。
古应春是一位洋行通事,也称“康白度”或“康白脱”。中国开办洋务之初,这样的通事是极要紧的人物。他们表面上主要充当的是类似今天的外事翻译的角色,但由于这一角色的特殊性,在当时的外贸活动中,他们其实还承担着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职能,实质上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买办。“康白度”或“康白脱”等也就是英语comprador的音译。有意思的是,在咸丰、同治年间名人的笔记中,也有将这个词译作“糠摆渡”的,并就中文意思加以附会解释,称买办介于华人和外商之间以助成交易,犹如以糠片做摆渡之用。这种解释既有指明买办居间于华、洋之间的作用,也暗含讥诮。不过尽管如此,却也歪打正着,部分道出了买办的职事性质。
胡雪岩要和洋人做生意,自然一定要结识这样的要紧人物。胡雪岩来到上海,设法托人从中介绍与古应春相识。请吃酒是当时上海场面上往来应酬必不可少的节目,于是便由胡雪岩做东,尤五出面,在怡情院摆了一桌以古应春为主客的酒席。酒席上,古应春谈起他自己参与洋人的一桩军火交易。那一次洋人开了两艘兵轮到下关去卖军火,本来价钱已经谈好,都要成交了,半路里来了一个人,直接与洋人接头。听说太平军有的是金银财宝,缺的是军火,洋人一听立即单方毁约,将原来议定的价格上涨一倍多。买方需要的军火在人家手里,自然只能听人家摆布,白白让洋人占了大便宜。
古应春讲这段经历,是因为愤慨于自己人总是自己相互倾轧,以致让洋人占了便宜。但古应春的这段经历,也引起了胡雪岩要尝试与洋人做一票军火生意的兴趣。在胡雪岩看来,当时有两个情况决定了这军火生意可做,而且一定可以做成功。第一,当时上海正闹小刀会,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都为此大伤脑筋,正奏报朝廷,希望多调兵马,将其一举剿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先备下一批军火,官兵一到,就可以派上用场。胡雪岩知道江苏巡抚是杭州人,他可以通上这条路子。第二,此时太平军也正沿着长江一线向江、浙挺进,浙江为地方自保,正在办团练,也就是组织地方武装。办团练自然少不了枪支弹药,借王有龄在浙江官场的势力,促使浙江地方购进一批军火,也不成问题。反正洋人就是要做生意,枪炮既然可以卖给太平军,也就没有不卖给官军的道理。
事情一旦想到,立即便着手进行,这是胡雪岩一贯的作风。请古应春吃酒的当晚,酒宴散后已是子夜,胡雪岩也仍不肯休息,留下尤五商谈与古应春联手同洋人做军火生意的事宜,甚至将如何购进、走哪条路线运抵杭州、路上如何保障军火安全都考虑到了。第二天他又约来古应春,又细细商定了购进枪支的数量、和洋人进行生意谈判的细节、如何给浙江抚台衙门上“说帖”等事宜。第三天,胡雪岩就和古应春一道会见了洋商,谈妥了军火购进事宜。从动起做军火生意的念头到此时,不到72个小时,这笔生意就让胡雪岩做成了。
胡雪岩认为,只要发现是财源,甚至只要产生一个念头,就立即想到去付诸实施,这就是要反应迅速,敢想敢干。生意人面对的总是与时局、政局紧密相连,且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具体的市场。市场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变化,对于生意人来说往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能及时针对具体市场情况作出迅速反应,才能不断地为自己开辟新的经营渠道,也就是为自己开拓出新的财源。
想好就干,神速出击,这是值得任何一个现代人深深体会和借鉴的。
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不乏才华,当然也有梦想,但从青春年少直到不惑之年,却一直不曾做出什么值得夸赞的业绩。何故?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太过犹豫。兵法有云:“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也。”细细思量,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犹豫不决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你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折戟沉沙。事实上,雷厉风行的性格、“一剑封喉”的手段,俨然已经成为当代人成功的秘诀之一。
哲学家培根曾感慨地说:“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它的秃头了。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不及时抓住,再得到的却是抓不住的瓶身了。”
所以说,在一些必须作出决定的紧急时刻,你就不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犹豫不决,你只能把自己全部的理解力激发出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作出一个最有利的决定。当机立断地作出一个决定,你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如果犹豫不决,那结果就只剩下失败了。
因此,我们要努力训练自己在做事时当机立断的能力,就算有时会犯错误,也比那种犹豫不决、迟迟不敢作决定的习惯要好。
成千上万的人虽然在能力上出类拔萃,却因为犹豫不决的行动习惯错失良机而沦为平庸之辈。当机遇来临时,我们就要迅速地抓住它,尽快用行动滋养它,让它生根发芽蜕变为成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如果想成就自己的梦想,计划措施、缜密策划等固不可少。可是只有把在脑子的想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来的时候,他才可能“笑傲江湖”。记住一句话: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