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子,要有人抬,才能离地上路;人,也要有人抬举,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毕竟,人是一个群居种族,离开了别人的帮衬,或许根本就无法生存,所以说,“找人给自己抬轿子”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花花轿儿人抬人”,这是胡雪岩的一句口头禅。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中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国家,人文背景相对世俗化,想成就一项事业,少不得要借助众人拾柴之势。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是个包袱,不过用得巧妙,也可以成为一块成功之路的敲门砖。“相互帮衬”正是一个帮人帮己的诀窍。
做大商人,一定要有“相互帮衬”的经商之道,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是要用容人的性格去赢得人心,形成经营合作的局面。这是最佳的经商心态和性格。常常挂在胡雪岩口头的“花花轿儿人抬人”是一句杭州俗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维护、相互帮衬。人抬人,人帮人,要办的事才会顺利,事业才会发达。话虽如此,然而真正窥得其妙的人并不多。
当年,胡雪岩扶助王有龄做了湖州知府,他在开办钱庄之初就想到让自己的钱庄代为打理府库银两的打算也有了着落。但是,真正要能够使这一打算变成现实,还要过一关,那就是要打通钱谷师爷的路子。旧时的州县衙门,都有钱谷师爷和刑名师爷。师爷名义上虽只是州县的幕友,但由于他们精通律例规制,所管的事务专业,一州一县的司法、财政的具体办理许多时候实际上就在师爷手中。而且这些人都师承有自,见多识广,常常是州县官们也不敢轻易得罪的角色。师爷向来独立办事,不受东家干涉,表面平和的还与州县老爷敷衍一下,专断的甚至可以对州县老爷置之不理。所以,胡雪岩要代理湖州府库,也就不能不笼络他们延请的钱谷师爷。
在笼络师爷的过程中,胡雪岩和王有龄就演了一出“花花轿儿人抬人”的绝好的双簧。王有龄署理湖州正是端午期间,这个时间给胡雪岩提供了一个机会。他打听好已经接受延请到湖州上任的刑名、钱谷两位师爷在杭州的家眷所在,送去节下正需要的钱粮。不过他是以王有龄的名义送的。这两位师爷自然要感激王有龄的好意。但等到他们拜谢王有龄时,王有龄却说这原是胡雪岩的心意。这样一来,师爷不仅欠了胡雪岩的情分,自然也知道了大人的意思。好事做了一件,交情却落了两处。一帮一衬,言辞之间使得极巧。事实上,这出双簧也并不是胡雪岩和王有龄事先商量好要这样演的,而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如此做了,可见胡雪岩、王有龄两人都深谙这“花花轿儿人抬人”和相互帮衬之道。
相互帮衬往往不在于你帮的心是巨是细、出的力是大是小,有时候甚至也不过是些惠而不费的小节,比如王有龄、胡雪岩演的那出双簧,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然而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心思用得巧,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胡雪岩和王有龄之间有这一帮一衬,一下子就收服了历来被人称为“神仙、老虎、狗”,人人知道他们头难剃、人难缠的两位师爷。他们对帮助胡雪岩、王有龄在湖州的事务,都十分卖力。当胡雪岩找到湖州钱谷师爷杨用之,提出要以自己的阜康钱庄代理湖州府库和乌程县库时,杨用之不仅毫不为难地满口答应,甚至连承揽代理公库的“禀帖”都为他预先准备妥当,还为他引见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湖州征纳钱粮绝对少不了的,因此也绝对不能得罪的“户书”郁四。而郁四后来实际上也成为了胡雪岩生意上的牢固伙伴和得力帮手。
在这方面,胡雪岩是有惨痛教训的。胡雪岩确实是精力过人,本事也过人,因此,他想做的事情很多,他管的事情也确实很多,开着钱庄想到去做生丝生意,做生丝生意的过程中又要开药店,然后又是军火、粮食、典当……而且,在从事自己的生意运作的过程中,他还管了许多生意以外的事情,比如解决浙江漕帮与松江漕帮的纠纷,比如帮助郁四解决家庭矛盾,比如为古应春与七姑奶奶的婚事出谋划策……这些事情当然并不能说与他的生意全无一点关系。而且,经他的手管过的这些事情也都有一个圆满的解决,但是,一个人的精力确实有限,在做这些事、管这些事的过程中,是不是就没有漏掉一些机会,也确实是不得而知。
无论胡雪岩的精力多么充沛,失察疏漏总是有的,而且,他疏漏的地方还是极其重要的,足以让他的整个商务帝国崩溃。比如他对上海阜康钱庄总号“大伙”宓本常的失察,就是一个致命的疏漏。
这宓本常本来也是一把钱庄好手,要不然胡雪岩也不会将自己的钱庄交给他来经营。但这宓本常又是个利欲熏心、胆大妄为之徒。他看到胡雪岩有这么一片“鲜花着锦”的事业,居然自己也兴起“大丈夫不当如是耶”的妄念,想着借当阜康“大伙”的便利,利用在阜康的地位,调动阜康的资本,来做自己的生意。自己先就有了这个心术不正的想法,自然经不起别人的撺掇,最后居然在他的一个嫡亲表弟陈义生的怂恿下,挪用阜康资金,交给陈义生大做起南北货生意,以至于发展到瞒天过海,弄虚作假。为了自己的私欲,他甚至有意阻挠胡雪岩收买缫丝厂计划的运作,明处掣肘,暗处破坏。他放出风声,说是胡雪岩并没有办机器缫丝厂的打算,只不过是古应春在房地产生意上拉了亏空,所以买空卖空,希图无中生有,以弥补自己生意上的窟窿。他挑唆那些想出让缫丝厂的人另找主顾,甚至连胡雪岩交代为收购倒闭的机器缫丝厂的需要而开出的款项,他也敢拒付。古应春秉承胡雪岩意旨收购机器缫丝厂找他开银票,他不仅不付,而且连讥带讽,语多不恭。事实上,收买机器缫丝厂是胡雪岩在与洋商抗衡的过程中,最后关头才杀出的死中求活的“仙招”。正是由于宓本常的阻挠,失去了最好的时机,使胡雪岩在与洋商抗衡僵持中终于力不能支,彻底失败。最后在挤兑开始时,也是因为宓本常的措置失当,最终加速也加重了挤兑风潮引发的后果。
关键是这种变化并不是一天两天中出现的。比如古应春曾告诉过胡雪岩,宓本常向自己逼还借款,这就是苗头。它一方面说明宓本常和胡雪岩已经离心离德——连与胡雪岩生死相托的朋友都敢相逼,这不就已经与他离心离德了吗?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宓本常的逼债,其实已经说明钱庄由于经营不善,致使银根紧张,要不然即使宓本常与胡雪岩离心离德,表面上他也不会太逼古应春。但由于胡雪岩的失察——当时他也实在是顾不过来——致使这些苗头都被轻易放过,留下了极大的祸患。虽然胡雪岩在挤兑风潮出现之后明白过来,一想起宓本常就“恨不得一口唾沫吐到他的脸上”,但后果已经铸成,自己受害,也只能是徒唤奈何。
胡雪岩的重大失察,事实上还不只是钱庄这一个方面。比如他的典当,本来按已有“架本”,他即使不图赚钱,一年也可以有50多万两银子的收入。胡雪岩自己也知道,如果能够精心管理,仅凭这一项生意,他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但他顾不过来,也就是这一顾不过来,为惯于作弊弄假的唐子韶之流留下掉包营私、侵吞当货的漏洞,不仅没有实现胡雪岩把当铺当做“穷人的钱庄”的初衷,他自己每年在典当一行上的损失,就达30多万两银子。
的确,一个人精力到底有限。经手的事情太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疏漏,但由于精力有限,也许失察疏漏的地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留下很多。比如胡雪岩对于宓本常的失察,在典当业上的疏漏,都是在他经手事情太多、生意场面太大的情况下,由于实在是顾不过来而发生的。这些疏漏的地方一定的时候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而且,由于一个人所有的生意运作常常是环环相扣、相互牵连的,有一些因失察留下的疏漏所产生的后果,常常是关键性的,并不只是影响某一桩或某一个行当生意的成败,它可能使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厦整个儿彻底坍塌。
所以,帮衬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朋友同行的帮衬,也需要内部人员的帮衬,这是一个诀窍,也是现代商战中重要的经营策略。
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交际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其实,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有这样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
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别人的帮衬,成功者大多是有交际圈的人。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交际圈,才是一种比较全面的交际圈,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交际圈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不同的帮助。
交际圈既然称做是“圈”,就应当具有圈的特点。也就是说,以自己为圈心,以关系为纽带,建立以自己需求为中心的交际圈。不懂交际之道的人交友就不是这样了,他们结交的范围十分狭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识几个人,而这些人的行业和特长比较单一,这样就构不成一个标准的交际圈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传统上,知识分子往往喜欢闭门谢客,喜欢孤军奋战,特别是对官场上的事情喜欢“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政界的人物更是不愿去与之进行交际,这样的传统和习惯是十分不利的。从成功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对聪明人的成功更为不利。就目前的现状来说,要成功,离不开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而上级领导大多是官场的人,你不主动与他们交往,他们对你不了解,你对他们也很陌生,你怎么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呢?
广泛与人交往是机遇的源泉。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朋友的帮助、朋友的关心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朋友的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所以在人生中,我们要懂得找人帮自己抬轿子,即寻找那些有用的人来帮衬自己,这样你的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广。在这方面,我们着实需要好好向胡雪岩学习学习。
有句谚语说得好,每个人距总统只有6个人的距离。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的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而且,如果你距总统仅仅有6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6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支持你的名人。将你所有的联系人列出来,想想你认识并有业务联系的每个人,设计一个计划,以便最有效地利用你的这些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