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水平在踏板准确,飞身如箭,那么古代经商也需要有发现跳板的功夫。特别对胡雪岩来说,他在最关键的时刻总能抓住转折点。胡雪岩日后能做大生意,是以结交王有龄和左宗棠为转折点的。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又说“店里有人好吃饭,朝中有人好做官”。但凡有心机的人,都会在生活中时刻留意,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自己抓住一位“伯乐”,以求借助伯乐的力量帮助自己赢得成功。大体上说,“伯乐”能够带来以下几种好处:
其一,接近“伯乐”能够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所谓“伯乐”,多是在事业上或某一方面有所建树的成功者。接近他们,不但可以领悟对方先进的思想、经验以及为人处世的技巧,同时亦可刺激自己赶超对方的欲望。
其二,接近“伯乐”能够拓宽人际关系网。所谓“人以群聚,物以类分”,伯乐身边必然会有一些能力不俗的朋友。通过“伯乐”的拉线,便可认识更多的伯乐,从而使自己的人脉更加宽广。
其三,“伯乐”可做后盾。伯乐能够为其提供机会、物质上的帮助。借助伯乐的力量,便可以缩短成功的时间,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退一步说,就算本身渴望成功的欲望不强,但若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麻烦,是不是还有伯乐的“庇护”呢?
胡雪岩能够如此飞黄腾达、大富大贵,与他生命中的两个伯乐——王有龄和左宗棠是绝对分不开的。
胡雪岩在成为杭州的一名小商人以后,那些小打小闹逐渐不能令他满足了,他开始琢磨怎样成就一番大事业。
胡雪岩心想,在中国,一贯都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的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的。像秦朝大商人吕不韦,就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不也名利双收了吗?所以,胡雪岩最后决定,他也要走这条路子。
当时,正好杭州有个小官员,名叫王有龄。胡雪岩与他素有来往,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只是殊途同归。于是王有龄就对胡雪岩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胡雪岩听了就说:“这个好办,我愿意倾家**产来帮助你。”王有龄听了大喜,说:“我富贵了,绝不会忘记胡兄。”
就这样,胡雪岩变卖了所有家产,筹措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让王有龄上京求官。王有龄去了京城后,胡雪岩仍然重操旧业,别人都嘲笑胡雪岩,认为他的银子是有去无回了,但他对别人的讥笑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几年以后,有一天,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了胡雪岩,问胡雪岩有什么要求。于是胡雪岩对他说:“我祝贺你官运亨通,但我并没有什么要求。”王有龄是个讲义气的人,他想报答当初赠银之恩,于是便命令军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购物。胡雪岩的生意自然是越来越好,也越做越大,他与王有龄的关系也比以前更密切。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占领杭州城,而王有龄也因此上吊自杀了。虽然骤然间失去了一个稳固的靠山,但胡雪岩并没有苦闷多久,他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不久,他盯上了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此时左宗棠正忧心忡忡。杭州连年战争,饿死百姓无数,无人耕作,许多地方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自己带数万人马同太平军征战,几万人马吃饭成了个大问题。
正在考虑之时,手下人报,浙江大贾胡雪岩求见。左宗棠乃传统的官僚,有“无商不奸”的思想在脑中作怪,而且他又风闻胡氏在王有龄危困之时,居然假冒去上海买粮之名,侵吞巨款而逃,心想此等无耻的奸商,本不欲见他,碍于蒋益澧的面子,只得待了半天,才懒洋洋地宣胡雪岩进见。
胡雪岩一进去,就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随即告诫自己小心谨慎。胡雪岩振作精神,撩起衣襟,跪地向左宗棠说道:“浙江候补道胡雪岩参见大人!”左宗棠视而不见,仍怒目圆睁。一会儿,左宗棠那双眼睛开始转动,射出凉飕飕的光芒,将胡雪岩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一遍。胡雪岩头戴四品文官翎子,中等身材,双目炯炯有神,脸颊丰满滋润,一副大绅士派头。端详之后,左宗棠面无表情地说道:“我闻名已久了。”这句话谁听都觉得刺耳,谁都懂得它的讽刺意味。胡雪岩以商人特有的耐性,压住心中的不满,他觉得自己面前只不过是一个挑剔的顾客,挑剔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买主。胡雪岩没有直接谦虚地回答左宗棠,而是再次以礼拜见左宗棠。他知道左宗棠素来是个吃捧的人,抓住这一弱点,恭贺左宗棠收复杭州,功劳盖世,又向左宗棠道谢,使杭州黎民百姓过上安定日子。胡雪岩一边恭维一边注视着左宗棠,他见左宗棠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让人觉察的微笑。捕捉到这一信息,胡雪岩又急忙施礼。这一次左宗棠虽然仍旧矜持地坐在椅子上,但先前阴沉的双脸绽开了笑容,也许面子过不去,他装作恍然似地说:“哎呀,胡大人,请坐!”胡雪岩在左宗棠右侧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摆脱了尴尬的窘境。
胡雪岩坐定之后,左宗棠直截了当问起当年杭州购粮之事,脸上现出肃杀之气。胡雪岩这才如梦初醒,赶紧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个清清楚楚,说到王有龄以身殉国,自己又无力相救之处,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左宗棠这才明白自己误听了谣言,险些杀了忠义之士,不禁羞愧不已,反倒软语相劝胡雪岩。
胡雪岩见左宗棠态度已有松动,急忙摸出2万两藩库银票,说明这银票是当年购粮的余款,现在把它归还国家。他解释说,这巨款本应属于国家,现在他想请求左帅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并申奏朝廷惩罚见死不救又弃城逃跑的薛焕。面对这符合常情的恳求,左宗棠欣然答应,并叫管财政的军官收下了这笔巨款。
2万两银票对于每月军费开支10余万的左军来说虽属杯水车薪,但毕竟可解燃眉之急。胡雪岩清楚地知道左宗棠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失时机地掏出银子,为自己争得了左宗棠的好感。
收下胡雪岩的银票后,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忠心使左宗棠非常佩服,立即叫人上茶,和胡雪岩闲聊。胡雪岩大赞左帅治军有方,孤军作战,劳苦功高。胡雪岩说话有分有寸,当夸则夸,要言不繁,让人听起来既不觉得言过其实,又没有谄媚讨好的嫌疑。左宗棠听得眉飞色舞,满脸堆笑。胡雪岩见左宗棠已被自己的话吸引,他想,只要实事求是地奉承恭维,左帅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拉他做靠山,往后的生意更会如日中天。主意拿定后,他抛砖引玉,话锋一转,指责曾国藩只顾自己打算,抢夺地盘,卑鄙无义;气愤地谴责李鸿章不去乘胜追击占领唾手可得的常州,而把立功的肥缺让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做人情。胡雪岩有根有据的指斥引起了左宗棠的共鸣,左宗棠在心中对胡雪岩更有好感了。
过后,左宗棠亲自将胡雪岩送出去,他认为胡雪岩不仅会做生意,而且还对官场非常熟悉,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能人,难怪杭州留守王有龄对他如此器重。然而粮食仍像幽灵一样萦绕脑际,缠得左宗棠心急如焚,愁眉不展,一连几天都没有想出个好办法。
其实胡雪岩上次别后,就筹划着如何帮助左宗棠解决粮食以解眼下之急。他迅速到上海筹集了上万石大米运回杭州,一部分救济城里的灾民,另一部分送到了军营。
这万石大米真是雪中送炭,不仅救了杭州,而且对左宗棠肃清境内的太平军也助了一臂之力。左宗棠捋着花白的胡须,连日紧皱的双眉舒展了,他高兴不已,内心总觉得过意不去。他说:“胡先生此举,功德无量,有什么要求,无妨直说。我一定在皇上面前保奏。”胡雪岩大不以为然,他说:“我此举绝不是为了朝廷褒奖。我本是一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只会做事,不会做官”这一句话可当真说到左宗棠的心坎上了。左宗棠出自世家,以战功谋略闻名,在与太平军的浴血奋战中,更是功绩彪炳,所以平素不喜与那些凭巧舌如簧、见风使舵之人为伍,对这些人向来鄙夷不屑。此时一句“只会做事,不会做官”当真使左宗棠感觉遇到了知己,对胡雪岩顿时更觉亲近,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军饷还没有着落。军饷像重担似的压在左宗棠的心上。由于连年战争,国库早已空虚。两次鸦片战争的巨额赔偿犹如雪上加霜,使征战的清军军费自筹更为困难。左宗棠见胡雪岩如此机灵,于是请胡雪岩为他想法筹集军费。胡雪岩一听每月筹集20万的军费,感到非常棘手,但他认为如果能够顺利筹集,左帅对自己会加倍信任。胡雪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便把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左宗棠。
原来,太平天国起义10年来,不少太平军将士都积累了很多钱财,如今太平军败局已定,他们聚敛的钱财不能带走,应该想法收缴。但由于这些太平军不敢公开活动,唯恐遭到逮捕杀头,常常躲藏起来。胡雪岩认为左帅可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张贴告示,令原太平军将士只要投诚,愿打愿罚各由其便,以后不予追究。
左宗棠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既收集钱财,又能笼络人心,一箭双雕。可如此做法还没有先例。如果处理不周,后果不堪设想。左宗棠将心中的顾虑和盘托出,胡雪岩忙出妙策。他的理由是:太平军失败后,很多人都要治罪。但人数太多株连过众,又会激起民愤,扰得社会又不安宁。这与战后休养生息的方针背道而驰。最好的处置就是网开一面,给予出路。实行罚款,略施薄刑,这些躲藏的太平军受罚后就能够光明正大做人,当然愿罚,何乐不为。
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当即命胡雪岩着手办理。回去后,胡雪岩立即着手,张贴布告,道之以理,晓之以义。不多久,逃匿的太平军便纷纷归附,一时四海闻动,朝廷惊喜。借助这一机会,阜康钱庄也得利不少,胡雪岩更是四品红顶高戴,成了真正的“红顶商人”。
通过这次事,左宗棠既了解了胡氏的为人,也了解到胡氏办事的手段,知道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倾心结纳,倚之为股肱,两人很快成为知己。
回头看胡雪岩结交左宗棠的过程,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对左宗棠的充分了解。胡雪岩在决意拉拢左宗棠这座大靠山之时,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左氏有了透彻的了解。他知道左宗棠是“湖南骡子”脾气,倔犟固执,难以接近。他也知道左氏因功勋卓著,颇为自得,甚喜听人褒扬之词。他也对左宗棠与曾国藩及其门生李鸿章之间的重重矛盾了解得很透彻,建立在这些知识之上,他才能打一场有准备之仗,使得言辞正中左氏的下怀。
第二,善急人之所急。光说不做是不行的,胡雪岩打动左宗棠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上。他解了左氏的燃眉之急,为他做好了两件事:筹粮与筹饷。这两件事对左宗棠来说都是迫在眉睫的,现在胡雪岩主动地为他去掉了两块心头之病,当然也就换取了他的感谢和信任。
第三,最重要的还是胡雪岩本人的真才实学。胡氏结交官场自有一套或以财取人、或以色取人、或以情取人的手法,然而这些对左宗棠而言都是不起作用的。左宗棠贵为封疆大吏,区区小惠根本不放在眼中。若是胡雪岩只是一个有意拉拢的庸人,左氏早就三言两语把他打发掉了。而左宗棠之所以器重他并引为知己是因为胡雪岩有过人的才学,能助他一臂之力,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他才愿意在胡雪岩的生意中加以援手,因为他知道,两人是互惠互助的关系。
由于有了左宗棠,胡雪岩衰败的生意很快有了生机,而且比以前发展更快。十数年间,运输、购置弹药,筹借洋款,拨饷运粮,无一不经其手。以这种大势,求十一之利,胡雪岩的事业如日中天,财富也从数十万银转而至数百万进而至数千万。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是不明白“背靠大树”的好处,却迂腐地自命清高,不肯求人相助,所以他们办起事来往往要比别人难上几倍甚至十几倍。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如果没有几个能够帮衬自己的朋友,那么做起事来显然困难不小。所以说,你需要给自己找一棵或几棵大树来靠一靠。诚然,一个人的成功与其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倘若能够得到伯乐从旁相助,你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郭靖的资质简直不敢恭维,但是他得到了很多伯乐相助——师父北丐洪七公、岳父东邪黄药师,其他诸如老顽童、丘处机、江南七怪,等等,哪一个不在江湖上声名显赫?也正是得益于这些人的烘托、帮助,以及自己的不断努力,郭靖才得以威震江湖,成为一代大侠。
在现实中,我们步入社会,尤其是进入职场以后,文凭的效用将逐渐变得模糊。大家的起步点大致相同,能力又不相上下,除非你特别出众,否则很难处于领先的位置。因而,若想尽快拔得头筹,我们必须借助外界力量,为自己寻找一位“伯乐”,并紧紧追随在伯乐身后,这或许是你成功的最快路线。
在生活中,应该不断寻找将来能够帮助自己成功的人;对于什么样的人可以为我所用,什么样的人可以拉来做靠山,做到心知肚明;当这些人有需要时,适时地雪中送炭。如此,必能为自己聚集丰富且极为受用的人脉。当你做到了,你就能够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