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领导者而言,掌握各种后设程序模式所隐含的不同思维方式并加以鼓励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是由各种后设程序模式按照不同的集群,以不同的比率和不同的排列组成的。在看待某种情况时,一个人的关注点可能80%放在了关系上,20%在任务上;70%侧重于长期的考虑,而30%关注于短期的考量。其他人则可能将90%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任务上,并且更加侧重于短期的考虑。
不同后设程序模式集群覆盖了知觉空间的不同区域。后设程序模式没有对错之分。相反,它们是否能提升领导力,取决于领导者能否合理运用后设程序模式,使它充分覆盖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所必须的知觉空间。
行为源于态度和能力。有些行为需要处理细节的能力做支撑,有些行为则需要纵观大局的能力做支撑。在一个项目周期或任务周期中,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样的态度或后设程序模式集群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也有差异。因此,对于处于不同时期的人们来说,重结果轻过程的思维模式有可能会优化他们的表现,也有可能会制约他们的表现。管理一个团队时,有些阶段需要强调共识,而在其他阶段,鼓励不同看法可能更重要。
在一个任务或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具有的价值是不同的。在形成想法阶段,注重大局和长远规划的思维方式更有用;在确定干法阶段,专注于短期行动的思维更重要;在风险评估阶段,应该更重视逻辑思维和细节思维。
所以,领导者需要认识到不同团队成员的不同后设程序模式并加以引导。
在引导团队成员的思维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维持下列两方面工作的平衡:(1)鼓励不同的看法;(2)就目标和相关事物,达成共识。
概而言之,领导力就是(1)解决问题(2)建立目标或实现目标。实现目标和解决问题是相互关联的过程,可以以互补的方式一起展开,但在不同时期要有所侧重。如果当前的情况是要解决问题,领导者应侧重于鼓励新的看法。如果当前的情况是要推行一个新想法,领导者应侧重于达成共识。
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执行想法或者解决问题时,其作用是不同的:
·梦想家有利于拓宽和愿景有关的知觉空间。
·实干家的任务是明确实现愿景所需要的行动。
·批评家的功能是评估和愿景及实现愿景之路有关的利与弊。
引导员工的思维方式时,要注意平衡—对任何思维方式的偏好都不能以损坏其他思维方式为代价。
保持思维方式之间的平衡是不容易的。处理好了,不同思维方式可以做到相辅相成;处理不好,则会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
领导者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维持团队中的思维方式的平衡。这要求管理者,首先要能够辨别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其次要能根据当下的状况,对每种思维方式做出合理的回应。
要得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关键信息,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问和互动。由于后设程序模式没有明确的语言表达与之对应,语言模式就成了评估的重要指标。重音、手势和姿势等非语言类信号都是重要的语言模式信息。
练习:辨认员工的思维方式
在这个练习中,你将学习如何辨认和处理不同思维方式。
领导者要把下属分成四人一组。其中一个人做演讲者,其他人为团队成员。
1.三位团队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先一起扮演梦想家,再一起扮演实干家,最后一起扮演批评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一个计划。
2.“领导者”解说这个计划,或者采用“分镜头”的方式来呈现他的愿景,并组织一个简短的讨论。领导者的工作是让每个人都充分互动,让大家保持在积极的状态。
3.在讨论结束后,领导者要推测每一个组员的思维方式,整个团队讨论不同思维方式对于成员间的互动会产生何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