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进步的速度来评定,而不是以进步的绝对值来评定。
盖洛普咨询公司所提出的评先进是以进步的速度来评,而不是以进步的绝对值来评,这与华为公司一贯的考评方法是一致的。华为以绩效改进来考核干部,这样将会出现最好的人找不到绩效改进指标的情况,这是很痛苦的。但我们认为当华为到了这种找不到绩效改进指标的痛苦时,才是最幸福的。
——摘自:《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2001
华为的薪酬向来在业界都颇具竞争力,在此番调整中,任正非提议不再对现有的薪酬标准做变动,而是调整个人职级,原则上以岗定级,但不僵化,脱岗定级也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今后也许存在少部分人员没有岗位,只要够优秀,有使命感,有创造力,也是可以评个人职级的。定个人职级是为了推动“岗位职级循环晋升”。如原来20级的组织,其中做得优秀的那30%可以转到21级,每三年转一圈,做得好的才动。每年拿30%的优秀部门来评价,如果明年这个岗位还在先进名单里,就更先进了,还要涨。落后的没涨,就会去争先进。其目的就是逐步拉开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差距,提高优秀人员的待遇,让“老实人”先富起来,推动千百人争做“老实人”。
奖励跑在最前面的人,其最终目的还是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员工一定想多挣点,所以公司也要为员工跑到前面创造条件,要用差异化的思维来管理不同的岗位,不能用一套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那些特殊专业人群,对他们就要采用特殊方式的用工和激励方式,如:厨师可以拿提成制,多劳多得,抢着出单,才能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法务、翻译等人群,可保留和激励自己的骨干作战队伍,也可以临时用社会上的资源,比如同声翻译,短期雇用一次,表面上看起来会花不少钱,实际使用起来的总成本还是降低了;文字翻译,只要能及时交付翻译稿件,也可以家里上班……如果员工在面对“可期望的高薪”时仍旧无动于衷,公司就应该反思一下相应的制度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海外薪酬福利要逐步向西方市场化管理看齐,尽量做到简单化。公司发高薪的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制约机制,不能让大家比赛浪费,过多的补贴不一定能增强战斗力,反而可能让员工怠惰。如果发下去的福利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就不应该发,或者改成其他的形式发。任正非举了一个例子,华为曾鼓励员工去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但是很多员工不愿意去。为了保障派往这些地区的人数,华为采取了诸多全球化的限制方案,结果不仅没有把人引向阿富汗,还增加了去其他地区的难度,最终还把整个组织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华为为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区专门建立了一套特有的激励待遇体系,以可观的待遇吸引部分员工做出决定,让他们投身阿富汗、伊拉克地区。这些激励体系自成一体,不对其他体系产生影响。经过检测,实际运作效果非常好,那些去了阿富汗、伊拉克的员工很少有想再回来的。如果当时只是发发补贴,根本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