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是专门讽刺世人的,其中有两句写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俗语中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话,可见名利二字实在是害人不浅。只有挣脱名利的束缚,才能真正超越自我。
古人将名利比喻为缰绳和锁链,它们紧紧地将人缚住,使其活得疲惫不堪。曾经有人以纤夫拉船为题写了一首诗:“船中人被名利牵,岸上人牵利名船。为名为利终不了,问君辛苦到哪年?”可见世上之人总离不开名利牵绊。据说清代的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便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大臣和??NBC61??侍卫在侧,随口答道:“无非名利二字。”有人说得更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名利就如同鸦片一样,一旦沾上了,想要放下就会很难。
可能会有很多人对超越名利的说法嗤之以鼻:一个人辛苦半世,为的不就是名利吗,为的不就是活得更好吗?事实上如果真的是为活得更好,那就一定得超越名利,一个整日醉心于名利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据钱世昭的《钱氏私志·宋相郊》记载,北宋时的宋郊、宋祁兄弟,年轻时节衣缩食,矢志力学。兄弟俩同赴春试,同登一榜,郊夺魁首,祁居第十,被传为历史上封建科举的一段佳话。但居官后,兄弟俩的行为却大相径庭。在某年一个元宵节夜晚,宋郊相居政府,上元夜在书院内读《周易》;闻其弟学士祁,点华灯,拥歌妓,醉饮达旦。翌日,宋郊派人对宋祁说:“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学内吃韭菜煮饭时否?”学士笑曰:“却须寄语相公,不知某年同在某处吃韭饭是为什么底?”
大凡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莫不是苦志力学,付出了辛勤血汗的人。但是“不知吃韭饭是为什么底?”却有不同的答案。宋祁为了名利而苦学,一旦功成名就开始穿奢极欲,这样下去,不但难再有上升空间,而且迟早会招致恶果。
居里夫妇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镭以后,一封来自美国布法罗市的信,建议他们申请生产这种金属的专利权,当时,一克镭的价钱达70万金法郎,很明显,专利权能使他们获得巨大的物质利益,但居里夫妇不假思索地拒绝了申请专利权的建议,毫无保留地公布了研究成果。
居里夫妇为了回避这种访问,他们就搬到乡下去住。有一次,一位女友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妈妈的一枚金质奖章,忙说:“能够获得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正因为居里夫人超越了名利,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贡献给科学事业,从而使她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还得到了107个名誉头衔、16枚奖章、10份科学奖金。居里夫妇不贪求名利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谚语说:“名声躲避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避它的人!”这是什么道理呢?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早已给出了答案:“这只因前者过分顺应世俗,而后者能够大胆反抗的缘故。”
于是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为了追名逐利,处处钻营。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有之;瞒天过海、暗度陈仓者有之;无中生有、借刀杀人者有之。为了满足自己一官、一利、一职之贪,竟如此费尽心机。但这样做往往会害己误人,得不偿失。
人们应该学着将功利看得淡一点,如果你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追求名利,那又用什么时间享受生活呢?名利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前锦衣玉食,前呼后拥,死后也是黄土一捧。人生在世,名利上虽然不能免俗,但请悠着点儿,别被名利束缚得动弹不得,白在世上走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