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聪明也要做出混沌的样子(1 / 1)

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没有哲人不犯错的,可见不犯错的人并非聪明之人。

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有同样的看法。他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照字面解释,“大智若愚”的意思就是有大智大慧大觉大悟的人不显露才华,外表上好像很愚呆。其实,这既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又是人生大谋略。就前者而言,大智的人像风一样自由,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俗世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就后者而言,是在人前收敛自己的智慧,一副混混沌沌的样子,在小事上常常不如一般人精明,应变能力好像差一些。这正是城府很深的表现。假装糊涂,让人以为自己无能,让人忽视自己的存在,而在必要时,能够不动声色,先发制人,让别人失败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做人应尽量避免显山露水,不要成为别人妒羡的目标;愚蠢而危险的虚荣心满足之日,就是一个人失败之时。

洪武年间的郭德成就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聪明人。

当时的郭德成,任骁骑指挥,一天,他应召到宫中,临出来时,明太祖拿出两锭黄金塞到他的袖中,并对他说:“回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面对皇上的恩宠,郭德成恭敬地连连谢恩,并将黄金装在靴筒里。

但是,当郭德成走到宫门时,只见他东倒西歪,俨然是一副醉态,快出门时,他又一屁股坐在门槛上,脱下了靴子——靴子里的黄金自然也就露了出来。

守门人一见郭德成的靴子里藏有黄金,立即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见守门人如此大惊小怪,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那是我赏赐给他的。”

有人因此责备郭德成道:“皇上对你偏爱,赏你黄金,并让你不要跟别人讲,可你倒好,反而故意露出来闹得满城风雨。”对此,郭德成自有高见:“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想想,宫廷之内如此严密,藏着金子出去,岂有别人不知之理?别人既知岂不说是我从宫中偷的?到那时,我怕浑身长满了嘴也说不清了。再说我妹妹在宫中服侍皇上,怎么知道皇上不是以此来试一试我呢?”

现在看来,郭德成临出宫门时故意露出黄金,确实是聪明之举。恰如郭德成所言,到时的确有口难辩,而且从朱元璋的为人看,这类试探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郭德成的这种做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大智若愚又有所不同,他不只是装傻,更是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麻烦,防患于未然。

另外,“大智若愚”,不是故意装腔作势,也不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而是待人处世的一种方式,一种态度,即:心平气和,遇乱不惧,受宠不惊,受辱不躁,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实实在在,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看透而不说透,知根而不亮底,凡事心里都一清二楚,都明镜儿似的,而表面上却显得不知不懂不明不晰。

大智若愚主要表现在人的面部表情上,也表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上。大智若愚的人给人是这样的印象,即:常常笑容满面,宽厚敦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露锋,不显芒,有时甚至显得有点木讷,有点迟钝,有点迂腐。但聪明人需要切记:若愚者,即似愚也,而非愚也。所以“若愚”只是一种表象,只是一种策略,而不是真正的愚笨。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大学问。而凡是真正具有大智慧大聪明的人往往给人的印象总是显得有点愚钝,所以中国才有了“大智若愚”这个带有很深的哲理意义的成语,从而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