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问题还未弄清楚之前,就轻易地下结论,做选择。结果常常在一些很简单的事情上吃大亏,这实在是不必要的损失。
有一个所谓的聪明人,他虽然是个犹太教法学家,但事实上他只是个教士,人们知道他是个聪明人。他从附近的一个村庄回家。在路上,他看见一个人带了一只美丽的鸟。他买下了鸟,开始想:“这只鸟如此美丽,回家后我要吃了它。”忽然鸟儿说:“不要有这样的念头!”教士吓了一跳,他说:“什么,我听见你说话?”鸟儿说:“是的,我不是一只普通的鸟。我在鸟的世界里也几乎是个法学专家。
我可以给你三条忠告,如果你答应放我并让我自由。”法学家自言自语地说:“这只鸟会说话,它一定是有学问的。”
我们就是这么决定的——如果有人会说话,他一定明智!说话那么容易,明智是非常困难的——它们互相毫无关联。
法学家说:“好,你给我三条忠告我就放了你。”鸟儿说“第一条忠告——永远不要相信谬论,无论谁在说它。他可能是个伟人,闻名于世,有威望、权力和权威——但如果他在说谬论不要相信他。”教士说:“对!”鸟儿说:“这是我的第二条忠告——无论你做什么,不要尝试不可能,因为那样的话你就会失败。所以要始终了解你的局限:一个了解自己局限的人是聪明的,一个试图超出自身局限的人会变成傻瓜。”法学家点头说:“对!”鸟儿说:“这是我的第三条忠告——如果你做什么好事,不要后悔,只有做了坏事才后悔。”
看准了屁股再把针扎下去
忠告是精妙的,美丽的,于是这只鸟被放了。法学家开始高兴地往家里走,他脑子里想着:“布道的好材料,在下星期的集会上当我演讲时,我会给出这三条忠告。我将把它们写在我房间的墙上,我将把它们写在我的桌子上,这样我就能记住它。这三条准则能够改变一个人。”
正在这时,他突然看见那只鸟立在一棵树上,鸟儿开始放声大笑。法学家说:“怎么回事?”鸟儿说:“你这个傻瓜,在我肚子里有一颗非常珍贵的钻石,如果你杀了我,你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法学家心里后悔:“我真愚蠢。我干了什么,我居然相信了这只鸟。”
他扔掉他带着的书本开始爬树。他——是个老人,他一生中从未爬过树。他爬到高处,正当他要抓住鸟儿的那一刻,它飞走了。他失脚从树上摔下来,摔断了两条腿,濒临死亡。那只鸟又来到一条稍低的树枝上说:“看,你相信了我,一只鸟的肚子里怎么会有珍贵的钻石?你这傻瓜!你听说过这种谬论吗?随后你尝试了不可能——你从没有爬过树。
当一只鸟儿自由时,你怎么能空手抓住它,你这傻瓜!你在心里后悔,你做了一件好事却感到做错了什么,你使一只鸟儿自由了!现在回家去写下你的准则,下星期到集会上去传播它们吧。”
对于这样的法学家,人们肯定会有太多的结论。也许有人会认为他是贪婪的,对,他确实是贪婪的,他一听到鸟说自己的肚子里面有颗钻石便想要重新逮到它。也许还有人会说他是愚蠢的,他也确实是愚蠢的,硬要相信鸟的肚子里有什么珍贵的钻石。也许……有太多的也许,也有太多的可能存在。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法学家之所以放了鸟儿又想要把它逮住,并最终摔断了腿,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并没有实实在在地把问题想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就草率地下了结论。如果他仔细地思考了问题,那么连常人都知道的鸟肚子里不可能有钻石的问题他更应该知道,那样他也就不至于有后来的结局了。
对问题没有想清楚便轻易做出了结论,再加上他那固有的贪念,法学家最终付出了惨痛代价。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如此,遇到事情时也不等考虑清楚,便昏头胀脑地做出了选择,吃亏了以后又开始悔不当初。俗语说“事缓则圆”,“缓”正是为了把事情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