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以天下之忧为最大人生目标(1 / 1)

身怀鸿鹄之志之士,思考洞察世事的角度自然不同,其提议、执行的对策与常人亦会有所区别。范仲淹心忧天下,于是敢于直言犯谏,不畏权贵,虽被奸邪之人排斥,以至三次贬官,但在社会上却广受仁人志士称道,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建功立业、取得大胜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范仲淹在睦州执政期间,为教化民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他后来寄给晏殊的信中所说:“我罪有余责,然不敢忘国事。两浙之俗躁而无刚。豪者如虎,则仲淹示之以文;弱者如鼠,则仲淹示之以仁。吞夺之害,稍稍而息。于是,延见诸位生徒,训之以师门之礼。民风变,则大道行,天下安。”

一年以后,范仲淹徙知苏州。苏州乃范仲淹的故乡,多水患,于是他募集游手好闲之人,疏通河道,使积水入海,民多受益。后来,范仲淹又欲疏导太湖,变害为利,但开工不久,朝廷命其徙知明州(今浙江宁波)。苏州百姓都不愿范仲淹离去,要求转运使上奏朝廷将范仲淹留下,疏导完太湖再走。于是,转运使上奏说:“范公治水有绪,愿留之以毕太湖疏导之役。”

宋仁宗恩准了转运使的请求,范仲淹继续留任苏州知州。在范仲淹的主持下,疏导太湖入海的工程终于竣工,范仲淹兴奋之余,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太湖》诗。诗云: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

秋霄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范仲淹在与晏殊的通信中,则表达了自己主持太湖疏导工程的甘辛,他说:“仲淹自睦州徙知苏州以来,境内灾困之民。其室十万。仲淹夙夜营救,兴太湖之役,唯恐智小谋大,不能毕其役,心中惶惶。今役已毕,于心安矣。”

宋仁宗景??二年(1035年),范仲淹上奏朝廷,要求在苏州立府学,以养育人才。在此之前,范仲淹游苏州南园,对南园的景致非常欣赏,便在南园购买了一处宅基地,并赋诗云:

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

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在宋代,风水堪舆学说非常盛行,范仲淹购得宅基地之后,也请堪舆家相之。那些堪舆家相了宅基地之后,说:“此地之主家,当世出卿相。”

范仲淹听后说:“诚有此事,仲淹不敢以一家私自拥有,当与天下之人分享!”于是,将其地捐给苏州府学,作为校舍。府学建成之后,有人认为太广,范仲淹说:“我患其将来狭隘耳!”

景??二年(1035年)冬十月,范仲淹被朝廷召还,除授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这时,朝廷欲改制雅乐,求一知音乐之人。范仲淹推荐白衣胡瑗于崇政殿廷对,结果胡瑗被授以校书郎,参与更定雅乐之事。范仲淹不久迁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诗府,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范仲淹从被召回朝廷,比以前论事更加急切,连宰相及皇帝身边的红人,他也不放过。只要他们有什么过错,一律上奏弹劾,没有丝毫的畏惧。范仲淹入朝之后,弹劾的第一个人便是昭宣使、入内都知阎文应,此人是宋仁宗身边的红人。

当初,郭皇后获罪被废,阎文应竭力怂恿。后来,宋仁宗心平气和地思念郭皇后的种种好处,心生悔意,累次派人慰问郭皇后,并亲作乐府词以赐之。郭皇后和答宋仁宗,语甚凄怆,阎文应心中大惧。就在这时,郭皇后患小疾,宋仁宗派阎文应与太医前往诊视,并将郭皇后迁往嘉庆院中疗养。郭皇后本来只患小疾,让太医看过之后不几天,反而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很快就一命归西。朝内朝外议论纷纷都怀疑阎文应对郭皇后下毒,致其暴亡,然而苦于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治阎文应的罪。郭皇后暴亡之时,宋仁宗在太庙斋宿,及闻其死亡,深悼之,以后礼埋葬。

谏官姚仲孙、高若讷弹劾阎文应说:“郭后暴薨,中外莫不疑阎文应下毒之故,请陛下治其罪!”

范仲淹对阎文应的专恣蛮横,娇诏付外深恶痛绝,也弹劾说:“阎文应飞扬跋扈,娇诏付外,执政莫敢有所违,宜黜官治罪,以平息内外议论!”因阎文应乃宋仁宗的红人,恐弹劾不倒他,范仲淹临上奏弹劾之前,便对其家人交待说:“我不胜,必死之!”即不食入奏。

在范仲淹等人的冒死弹劾之下,宋仁宗将阎文应罢为秦州(今甘肃天下)钤辖,不久又改贬至郓州(今山东东平)。范仲淹认为治罪过轻,宋仁宗便将其窜往岭南,不久阎文应死于前往岭南的道上,天下人无不拍手称快。

对于范仲淹的直言犯谏,朝中大臣有的欢乐有的愁,欢乐者乃正直之臣,发愁者乃心术不正的奸邪之人。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唯恐范仲淹对自己不利,便派人讽劝范仲淹说:“待制乃侍臣,不能以口舌之论为己任。”

范仲淹凛然地说:“论非思正乃侍臣之职,毋再多言。”

吕夷简见范仲淹不就范,便上奏朝廷除其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吕夷简并不是好心好意要提拔范仲淹,而是别有用心,企图以开封府的繁杂事务使范仲淹分心,无暇顾及朝中之事,他就不会再去议这论那了。更希望范仲淹有什么差错,乘机将其赶出京城。

但事与愿违,范仲淹权知开封府期间,决事如神,通过一个多月的整顿,京城为之肃然,时人称之为“治都”,并编出歌谣称赞范仲淹说:“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由于范仲淹政绩显赦,宋仁宗心中大悦,于景??三年(1036年)三月下诏让范仲淹至后宫花园赏花钓鱼。君臣谈古论今,甚为相得,宋仁宗对范仲淹的恩宠,使得吕夷简心生妒恨,他便伺机陷害范仲淹。

范仲淹并没有屈服于吕夷简的要挟,反而交章对析,言辞愈切,更无所避。宋仁宗这时在吕夷简的要挟之下,心中不忍,便将范仲淹贬为饶州(今江西波阳)知州。

就在范仲淹知饶州之时,京师发生地震,直史馆叶清臣上疏说:“陛下,范仲淹与余靖等人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咋舌不敢议朝政者一年有余。此次京师地震,乃天谴也,陛下应自咎以引忠直敢言之士,以消天灾。”于是,宋仁宗迁徙范仲淹知润州(今江苏镇江),使其离京师更近一些。范仲淹徙知润州之后,朝中的奸邪之人恐其复用,便谗言诬陷范仲淹,使仁宗心生怒意,又要将范仲淹贬往岭南。参知政事陈琳鼎力相救,方才使宋仁宗怒意稍解,没有再贬范仲淹。

范仲淹知润州不到一年的时间,朝廷又让其徙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在越州任上,范仲淹体察民情,关心下属。当时,范仲淹的属下中有一个姓孙的民曹死去。遗留下两个幼小和妻子,日子颇为艰难。范仲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便以自己的俸禄钱接济他们,前后达百缗之多。其他官吏见范仲淹如此,也纷纷慷慨解囊,共筹集了数百缗。孙某的妻子感激涕零,她说:“贱妾蒙公恩情,无以为报,来世变牛作马也要报答公的恩情。贱妾不欲再烦劳诸公,请公送我回老家居住。”

范仲淹为孙某的寡妻幼子买船一艘,并派一老吏送之。临出发之际,范仲淹磨墨取纸,怀着悲苦的心情写了一首诗,诗云:

一叶轻帆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

关津若要问姓名,此是孤儿寡妇船。

写好之后,范仲淹凝视半日,母亲谢氏的悲苦形象浮现在他眼前,不由得鼻酸眼湿。但他很快回过神来,将诗交付那个老吏,叮嘱道:“过关防之时,以此诗示之即可!”范仲淹目送孙某的遗孀幼子逐渐远去,心中感情万千。当地老百姓对范仲淹善举无不交口称赞,一时传为美谈。

范仲淹自出任以来,在地方为官,每到一处,都非常注意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关心时政得失,获得了清正的名声,深受百姓爱戴。在朝中为官,则敢于直言犯谏,不畏权贵,论事无所避,被仁人志士称道,却被奸邪之人排斥,以致于三次贬官。但他自始至终以天下为己任,成为当时受人尊敬的官员,这也是他能名垂青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