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的作用在于反射。大胜者善于寻找身边的“镜子”,照射自己,改正自己。魏征就是一面镜子,并且他也愿意把自己变成一面镜子。魏征自作为宰相之后,对唐太宗直言而谏,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曾改变,时常成为唐太宗身边的一面镜子,让唐太宗所做的决策更加合理,所做的事业越做越大。
隋王朝从立国到灭亡,前后不过四年。其短命而亡的教训,像一座警钟,长鸣在唐太宗耳畔。贞观初年,太宗与大臣每每论及治国方策,都不忘以隋为鉴。魏征曾向太宗陈疏道:“百姓像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是应当万分谨慎的。治理百姓就像用烂缰绳驾马拉车飞奔一样,难道可以轻率吗?”
魏征是一面镜子。任何希望大胜者都可以照己,以此来获取超越别人、赢得一切的胜术。否则必败无疑,这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太宗即位不久,有的大臣上奏建议要以威刑整肃天下。魏征上奏认为不可以这样做,而应行“爱民厚俗”之政。他指出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贞观二年(628年)时,关内因天旱发生饥荒,民间出现卖儿卖女的惨象。三月,太宗命御史大夫杜淹巡视各州县,并拿出御府的金宝布帛,赎出卖身者还其父母。四月,又下诏各地官府,将暴露野外的无名尸骨,收殓掩埋。
贞观四年(630年)六月,太宗下令整修洛阳宫。给事中(门下省官员)张玄素上奏极言劝谏,指出若修洛阳宫,劳民费财甚于隋炀帝;此役不息,就会像夏桀、殷纣一样,招致天下动乱。太宗接受了他的进谏,下令罢役。魏征对张玄素的直言敢谏,深表赞叹。太宗也感谓治国就如同治病。魏征一听高兴地说:“臣愿陛下时时不忘居安思危。”
太宗为秦王时军功显赫,民间称颂其功,有《秦王破阵乐》流传,后经太常所属官署改编为乐舞大曲,常于庆典宴会时演奏。贞观七年(633年)正月,此曲更名为《七德舞》。魏征希望太宗理政以“偃武修文”为宗旨,因而每逢陪侍宴庆时演奏《七德舞》,就低头饮酒吃菜,不看表演。遇到演奏节拍安详舒缓,表示文德普及天下的舞蹈《庆善乐》时,则是全神贯注,毫不厌倦。魏征就是这样以一举一动来向太宗表示劝谏的。
贞观八年(634年),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就太宗又下令修洛阳宫上奏道:“修洛阳宫,是劳烦百姓;加收地租,是增重赋敛;民间妇女时尚梳高髻,是受宫中嫔妃宫娥的影响。”太宗阅后大为不满,怒气冲冲地对宰相房玄龄说:“皇甫德参想要朝廷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租,宫女们都剪掉头发,他才觉得满意。朕非治他个诽谤之罪不可。”
未等房玄龄开口,魏征在旁边对太宗说:“西汉时贾谊给文帝上书,有‘可为之痛哭者一,可为之流涕者二’的话。自古以来,臣下上书言政,言词不激切便不能引起人主重视。狂夫之言,在于圣人选择。臣请求陛下静心考虑皇甫德参的意见。”
太宗立即醒悟,说道:“你说得好。朕如果问罪皇甫德参,那么公卿大臣中还有谁再敢上言啊。”随后下令赏赐皇甫德参绢帛20匹。
贞观十年(636年),魏征因眼睛患病,视力下降,向太宗提出解职的请求。太宗诚恳地表达心意说:“金属含在矿石中没有什么可贵的,一定要经过高明的工匠冶炼锻造,制成器具,人们才宝贵它。朕正自比金属,以你为高明工匠,希望你对朕加以锻炼。你虽然多病,但还没有衰老,怎么就要辞职?”魏征请求了几次,太宗都不允准。后来魏征仍坚持请求,六月,太宗下令:魏征进阶为特进(文散官第二级),仍旧参与门下省事务,凡是有关朝廷典章制度大事,都要请他参议决定;俸禄、赏赐等待遇,都和职事官一样。
这一年,长孙皇后病逝,安葬于昭陵(太宗陵墓,在陕西礼泉,长孙皇后卒,先葬入墓)。长孙皇后是太宗的少年结发之妻,知书明礼,生命俭朴,当皇后不干预朝政,其贤明之德,深受太宗敬重。太宗哀思亡妻,在御苑里筑了一座高楼,以便遥望昭陵。一次,他带魏征登楼,魏征看了一会说:“臣两眼昏花,看不见什么。”太宗就指给他看。魏征说:“那不是昭陵吗?”太宗说:“是呀。”魏征认真地说道:“臣以为陛下在望献陵(高祖陵墓,在陕西三原县),若是昭陵,臣早就看见了。”魏征的话是在暗讽太宗夫妻之情厚,而父子之情薄。太宗是明白人,听出话来,心中惭愧,不禁流下泪来。不几天,太宗下令将这楼拆掉。
贞观十一年(637年)正月,太宗命于洛阳西苑修建飞山宫。魏征上疏谏道:“隋朝立国三十多年,威势及于万里,外邦畏服,可是很快崩溃灭亡了,难道炀帝不乐意太平而喜欢灭亡吗?这是因为他恃仗国家富强,不考虑后患,穷奢极欲,搞得百姓穷困,最终自己被杀身亡,社稷变为废墟。陛下拨乱反正,当常思隋之所以亡,我朝之所以立。应当烧掉华丽的服饰,拆去高大的殿堂,安心居于简陋之宫,这才是最高的仁德。如果不愿意废弃旧宫殿,照样居住,不再新造,这是次一等的仁德。若是不考虑创业的艰难,认为天命可以依恃,扩建新宫室,一心要过奢侈华靡的生活,加重百姓的劳役负担,这是最要不得的。以残暴代替残暴,同样会招来祸乱。做事不合法度,后世的人就无可瞻仰。百姓怨恨,天神愤怒,必然会发生灾害。灾害一生,祸乱就相随而至。祸乱既起,国家社稷和自家性命,自然难保。天下难得而易失,难道不应该时刻警惕于心吗?”
是月,魏征因参与修订《五礼》有功,当封一个儿子为县男(爵位第九等),魏征请求封亡兄之子叔慈。太宗悲伤感叹道:“这样做可以激励风俗。”立即同意了魏征的请求。
二月,太宗行幸洛阳,途经昭仁宫(在今河南宜阳)时,因为供应不周,大发脾气责罚负责供应的官员。魏征对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责罚臣下和百姓不贡献精美食物,还以地方官员进献物品的好坏多少来定赏罚,引起天下四方叛乱的。这些都是陛下亲身经历的事情,为何还要仿效呢?陛下以供应不周谴责官员,臣担心就会有人顺承旨意,进献美食宝物。一旦形成为风气,就会弄得民不聊生。上天让陛下代替隋朝,陛下正应该兢兢业业,谨慎节约,怎么能让人因为不够奢华而感到后悔呢?”
太宗听完感到震惊,沉思了一会说道:“若不是你,朕听不到这样的话呀。朕以前经过这里时,买饭而食,租房而居。今天能有这样的供应,怎么能嫌不满足啊。”
三月,太宗在洛阳宫西苑宴会群臣,泛舟于积翠池上。君臣一起饮酒,喝得兴意酣浓时,作诗抒兴。魏征作了咏西汉的诗,最后写道:“终借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其中引用了西汉初年的一段故事:刘邦平定天下后,功臣中多是平民出身,不知朝廷礼仪,常在殿堂上饮酒争功,吵闹喧哗,甚至拔剑乱砍殿柱。刘邦让叔孙通制定礼仪,群臣上朝秩序井然,不敢再有失礼之举。刘邦高兴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魏征借此来讽谏太宗,不要与群臣饮酒时失了为君之礼。太宗看了诗后说:“魏征说话,总是用礼仪来约束朕。”
一日,太宗心情舒畅,问魏征:“你看近来的政治如何?”魏征感觉到太宗因为天下太平已久,思想警惕性有所松懈,就回答说:“贞观初年,陛下是主动求谏;几年之后,大臣进谏,还能够愉快地接受;这两年来,虽然勉强接受一些意见,可心里总觉不大舒服。”
太宗吃惊地问:“你说这话可有根据?”
魏征举例说:“陛下刚即位时,判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进谏,认为按律不当判死罪,陛下就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园子赏赐给他。有人说赏赐太厚了。陛下说:‘朕即位以来,还未有人进谏,所以厚赏。’这是陛下主动求谏。后来柳雄假冒在隋朝有任官资历,被人检举,要判死罪,戴胄上奏认为该判徒刑,并再三申述理由,最后赦免了柳雄的死罪。当时陛下对戴胄说:‘大家都像你这样认真守法,就不愁会有滥用刑罚的事。’这是陛下愉快地接受意见。前两年皇甫德参上奏,言辞激烈,陛下发怒要治他诽谤之罪,当时陛下听从了我的话,赏给他绸缎,但心里总不舒服。这就是难于接受意见了。”
太宗感悟而言道:“只有你才会说这样的话。人都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啊。”
七月,天降大雨,谷水、洛水暴涨,洛阳的宫殿和官署大多被冲毁,百姓有六百户被漂没。太宗下诏:“水毁的宫殿,稍加修彳善,能住就行了。其余的材料,拨给受灾的百姓整修房舍。百官可直言上奏,指出朕的过错。”同时还下令拆掉明德宫和飞山宫的玄圃院,把木料砖瓦赏给灾民。
魏征在应诏上疏中,提醒太宗要亲近君子而疏远小人,否则,危亡之祸便不知何时降临下来。太宗阅后亲自书写诏令嘉奖魏征。当时,上书言政的大臣很多,有些意见并不中肯,太宗心生厌恶,想给予责斥。魏征劝说太宗道:“古代君王建立谤木,借以知道自己的过错。陛下让大臣上书言政,就是谤木的遗风。要想了解政治得失,就应让人畅所欲言。讲得对,有益朝政;讲错了,并无损朝政。”太宗接受魏征意见,对所有上书的大臣都加以勉励安慰。
太宗曾问群臣:“魏征和诸葛亮相比,哪个好?”中书令岑文本回答:“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征比不上。”太宗说:“魏征遵循仁义之道辅佐朕,希望朕成为尧舜,就是诸葛亮也不能和他相比。”
有一次,太宗又对宰相长孙无忌称赞魏征;“朕即位之初,有人上书说君主应该独揽威权,不该把政务交给群臣;有的主张炫耀武力,镇服四夷。只有魏征劝朕停止用兵,振兴文教,广施恩惠,遍布仁德,只要中国太平富裕,远方的人自然服从。朕听了他的话,天下得到安宁,外国的君主都来朝贡。远方国家的使臣经过几道翻译到中国来的,不绝于途。这都是魏征的功劳啊。”
贞观十二年(638年)三月,太宗在皇孙生日的宴会上,再次赞扬魏征:“贞观之前,帮助朕平定天下,经历艰难,草创基业,功劳当数房玄龄。贞观之后,忠言进谏,纠正朕的过失,为国家长远利益着想的,只有魏征。就是古代的名臣,也不见得比他们更好。”说完,亲手将他使用过的佩刀,赏赐给房玄龄和魏征。
魏征作为唐初的名臣,由于他学识渊博,晓通经史对于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初唐之时的民生凋弊,使得他的才能有了很好的发挥。他从唐朝的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坚持说真心话,也鼓励官员们大胆说真心话,虽然多次惹得唐太宗生气并下不了台,可是他最终总是说服了唐太宗不去做那些对民有害的事情,成功地辅佐了太宗治理天下,为初唐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精锐点评:一种比较胆量的算胜方略
魏征敢于直言,不图虚名,坚持己见,都是他敢于操纵胜局的优良品质。没有这些优良的品质,人生就是一个投机的人生。
你应该领悟魏征操纵胜局的精神方法,从自己的身上找到优点,去克服自己的弱点,才能去纠正和改变别人的弱点。开阔胸襟,心存大局,才能做出感动人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