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人来说,机会是公平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的。大胜者都不会放过瞬间即逝的机会。
作为大胜者的魏征审时度势,在李密叛唐失败之后,主动劝说瓦岗军旧部归唐,让他们为唐朝出力,随之使得他成为太子建成身边的得力干将,为太子出谋划策网罗人才。
魏征其人,字玄成,生于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他的家原在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后来迁到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居住。魏征的家庭,也算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魏长贤,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在北齐朝曾任过县令。当时北齐朝政治腐败,魏长贤几次上奏指陈时弊,但都不见纳用。于是,他愤然告病辞官。由于父亲去世很早,魏征从少年起,就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从小勤奋读书,养成了胸怀大志的秉性,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干一番有益国家和天下百姓的事业。
直到30岁以后,魏征仍然过着贫困落魄的平民生活。他不愿去做经营资财田地的事情,而是博览群书,熟读经史,钻研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事迹。唐史中称魏征“好读书,通贯书术。”隋末乱世,社会动**不安,正是英雄豪杰用武之时。为了寻找施展才能的机遇,魏征告别家人,装扮成道士,出外云游。及至元宝藏起兵,请他典掌文书事务,魏征就此正式投身到了反抗隋炀帝暴政的时代洪流之中。等到他应李密征召,来到瓦岗军中,担任元帅府参军掌记室,主管文书的这一年,已是38岁的人了。然而,出身大贵族的李密,只是喜欢魏征的文章才华,并未将他看作可以共商大计的心腹。魏征曾向李密提出十项策略建议,但都未被采纳。
武德元年(618年)十月,李密兵败降唐,受封为邢国公。寄人篱下,今非昔比。然而李密仍妄自尊大,不识时务,对李渊的先隆礼相待而后冷落不用,心生耻愤。于是,他请求李渊让他去洛阳一带招抚旧部。离开长安之后,李密打出叛唐旗帜,想东山再起,反而落得个兵败被杀的下场。
再说魏征来到长安后,因职位低微,一时不为李渊所知。此时,李渊父子虽已建国立朝,但天下仍是群雄割据的逐鹿局势。魏征审时度势,认为这正是自己建立功名,求取仕进的好机会。十一月,他自请前往山东地区(包括今河北、河南及山东),招降瓦岗军旧部归唐。李渊任命魏征为秘书丞(掌管国家图书之职),乘驿车东下。
魏征是开明的,他知道面对那么庞大的一个唐代帝国,需要的是让天下英雄尽入其彀,从而操纵出勃勃生机的力量,来创造盛世景象。魏征的聪明就在于网络英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手右臂,从而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因此,成功学上有一句话特别值得注意:“用别人的智慧来点亮自己,是最佳的成功方略”。
魏征奉命后直奔黎阳,先给据守此城的徐世责力写信指陈形势利害:“当初魏公(李密)举旗反隋,振臂一呼便拥众几十万,声威所及,半于天下。一败不振,终降唐朝,由此可知天命之所归也。现在你身处兵家必争之地,不早作自图,就可能错失机会,前途有危了。”徐世责力看过信之后,前思后想,决计归唐。他一面将所辖地区的郡县户口、士马人数造册登记,派人送往长安,一面运送粮草接济唐将淮安王李神通。此时,李神通因被河北义军窦建德所败,自相州退至黎阳,遂与徐世责力合兵守城,保存实力。
魏征劝说徐世责力归唐后,又前往魏州(即武阳郡)劝说自己的老上司元宝藏归降。魏征在山东地区的招抚活动,以得到徐世责力所占据的李密旧地十郡和二十万众为最大成绩,这对李唐平定中原地区起着奠基的作用。黄河中下游地区,先前有洛阳王世充、李密瓦岗军、河北窦建德,以及北上的宇文化及四股武装力量。宇文化及与李密两败俱伤之后,李唐在中原地区的强劲敌手,就只剩下两个了。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窦建德在山东聊城擒杀了自称皇帝的宇文化及。十月,又举兵南下攻克黎阳,李神通、徐世责力父子及魏征等人,全都当了俘虏。窦建德早在大业十三年(617年)时就已自称长乐王,第二年又称帝建立夏国。他早就闻听了魏征的名气,便任命魏征担任起居舍人(记录皇帝言行的官职)。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窦建德被统帅大军东征的秦王李世民击败活捉,押至长安斩首。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在孤城难守的穷途末路,只好开城投降。山东地区宣告平定。
窦建德失败后,魏征与隋朝旧官裴矩一同回到关中。皇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有才干,召他担任太子洗马职务,主管东宫的经籍图书。魏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在元宝藏、李密、窦建德军中谋职,辗转奔波,并不得志。现在,皇太子对他有所器重,心中不禁感激生情,积极地为其出谋划策。
这时,刚刚建立的李唐新朝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已尖锐化。秦王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到平定割据的战争中,屡建功勋,秦王府中集合了一大批文武人才,这就使得排行老二的李世民,想凭借功绩和实力,取代老大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但是,太子和老四齐王李元吉,也都不是平庸之辈,不会坐而待变,他们对秦王功高志盛的逼人气势,采取了公开的反击行动。
作为太子属官的魏征,也在为太子的地位担忧。武德五年(622年)六月,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借突厥兵又在河北称乱反唐。魏征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他向太子献计道:“秦王功盖朝野,威望甚高。而殿下只是以年长居于东宫太子之位,没有像秦王那样的功劳镇服天下人心。现在刘黑闼纠集窦建德旧部,不过是一群散兵败将,人马不足上万,又缺乏粮草,如果用大兵征讨,一定能获成功。殿下应当向皇上请命,亲自前往平定河北,既可以建立军功赢得众望,又可以结纳山东豪杰人士,从而使殿下的储君地位得以保持稳固。”同时向太子提出相同建议的,还有太子中允王。
皇太子采纳了魏征和王的建议,征得父皇同意后,于十一月挂帅出征。魏征随太子前往河北,并提出攻心策略,宣称除刘黑闼外,其他反叛者只要缴械,一律不加追究,将俘获的反叛兵将,宽大释放回家务农。这个收买笼络的方法立见成效,刘黑闼很快被唐军打垮,受俘斩首。这次出征,不到两月时间,即显示了太子的才能,又使河北地区成为太子的势力范围。
此后的两三年中,东宫和齐王府的力量迅速增强。一母所生的三个亲兄弟,采用了各种明争暗斗的手法,已经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武德九年(626年)五月,突厥大兵入侵,太子向父皇建议,由齐王元吉统兵出征,并点调秦王府的勇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和段志玄等人随军出征。秦王陷入孤立无助的危急关头。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敢于创造大唐业绩、开拓疆土、尽收人才的君主。他总善于在魏征身上、脸上去发现治国之胜道。
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冒险作孤注一掷,在太极宫北门(玄武门)发动兵变,射杀前来上朝的太子和齐王。这就是史书上所称的“玄武门之变”。三天之后,李渊面对既成事实,立李世民为皇太子,总理朝政。八月八日,李渊下诏传位,29岁的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正月,改年号为“贞观”,开始了被后世盛称的政治清明的唐太宗“贞观之治”。
李世民执掌朝政后,立即传召魏征。作为李建成的亲信下属,众人都替魏征的性命前途捏一把汗。但魏征却并不惊慌,坦然前往。李世民一见魏征,劈头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面不改色,从容答道:“如果先太子早听从我的建议,就不会有如今的下场。臣下各为其主尽忠,我为先太子出谋献策,这有什么过错呢?春秋时管仲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但他在做齐桓公哥哥公子纠的师傅时,还曾用箭射中公子小白(即齐桓公)的带钩。”李世民听后,无言反驳。他也早就听说过魏征多才善辩,现在又听他引用管仲相桓公的典故,言语坦率,态度不卑不亢,不禁对他的耿直产生赏识和器重,满腹的嫌怨也消去了大半。随后,李世民任命魏征为詹事主簿(掌管文书之职)。登基称帝后,李世民又提升魏征任谏议大夫,这是专门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