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法: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助于保持良好心境(1 / 1)

【话题】

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二,成绩不好,所以我们在恼怒之余也经常会说他几句“你怎么这么笨呀”之类的话,虽然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好。

因为我家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孩子很懂事,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好对不起父母。一方面是读书读不下去,另一方面是不能为父母分忧,所以心理压力挺大,有一些自卑和负疚心理,这点我们也能看出来。

可是,孩子的成绩不好,我们总不能闭着眼睛说他“好”吧?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确实不好,才会让父母感到如此担忧;但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局面并不是你说他“笨头笨脑”就能解决的,相反还会因此给他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更不容易把学习成绩搞上去,甚至会变得自暴自弃,直至干脆不学了,发展成逃学。

实际上,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受到的更多是负面的心理暗示。当父母把他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后,得出“你太笨了,考试总是考不过别人,我怀疑你的书是不是白读了”的结论后,哪怕再强的孩子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从你的这种负面暗示中,内化为自己“我确实不行”的心理暗示。背负着这样的心理暗示,孩子会具有越来越重的自卑心理和负疚心理,学习成绩就更不可能上去了。

心理暗示和本书前面提到的意念控制是两个不同概念。意念简单地说就是指一种想法或念头。而心理暗示则是一个人在接受外界或别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后发生的心理和行为改变。心理暗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属于一种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一种本能。所以,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他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两种。自我暗示,当然就是指接受某种观念后在心理上产生了某种影响;他暗示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能给人以这种暗示。

一般来说,在年龄较大的孩子身上更容易出现自我暗示,而年龄较小的孩子因为还没有掌握这种技术,所以需要父母、老师及其他人经常故意给他以这样的他暗示,来帮助他取得成功。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华沙有一位吉普赛女巫,看到一群儿童在那里做游戏,便走过去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看了看说:“你将来会世界闻名!”后来这一预言果然应验,这位小姑娘就是大科学家居里夫人 1。

这位吉卜赛女巫凭什么预测这位小姑娘的未来呢?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她有什么魔力,而是她的这种“权威”暗示给了居里夫人以一种“必胜”信念。从这个角度看,心理暗示有时候确实是会改变人生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上学后的女孩每天出门前可能会照照镜子、整整衣服、梳理梳理头发,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她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精神焕发,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整天都会变得积极向上;当她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脸色不好、衣服不整,就可能会有一种懒慵的感觉,变得没精打采起来,甚至借口不肯上学也不是没可能。

而读幼儿园的孩子,可能就不会这样做。这时候,母亲在孩子临出门前帮男孩整整衣角、给女孩理理头发,实际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她)在幼儿园里表现好一点;相反,如果某一天起床晚了早饭也来不及吃,就匆忙送孩子去幼儿园,实际上就可能会给孩子以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除此以外,父母经常鼓励、赞美孩子,实际上就是在给他以一种积极的他暗示;与此同时,让孩子学会对自己施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也会促使孩子更加自信、放下心理包袱,做事具有更强的自制力。

心理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两种,孩子是无法选择外界给他的心理暗示(他暗示)的。所以,外界给孩子的心理暗示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像催眠,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等,以及各种迷信活动,实际上都是心理暗示中的他暗示,它们在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人的判断和认知。父母能做的,就是要尽量消除其中的负面影响,以免它破坏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例如,有些孩子在某方面的学习掌握得不好,可是他的内心却很想把它学好。这种急迫心情起到的暗示作用(冥想),会导致他明明这个知识点没有真正掌握,却像自己已经掌握了一样,在复习时一跳而过,结果在考试时如果真的要用到这个知识点就会失分。

明白了这一点,父母就有必要督促孩子在复习时注意自己哪些地方还比较薄弱,甚至有知识漏洞,以此来破坏他的这种冥想,从而用你对他的积极的他暗示来取代他内在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不用说,如果父母经常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当孩子在做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时,你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好好努力吧”、“别人行,你也行”,孩子就真的有可能超常发挥,表现出极强的自制力来;如果在你给孩子朗读一首诗歌时,你对孩子说,这首诗是一位著名诗人写的,就是一种积极暗示。

实验表明,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告诉他们说这是一首著名诗人的诗,第二组没有说这句话。读完这首诗歌后立即让他们进行默写,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只有30.1%,两者几乎相差一倍,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权威暗示)在起作用。

父母经常这样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会对提高孩子的自制力有很大帮助。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暗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你)在被暗示者(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威信越高效果越好;二是暗示越含蓄效果越好,所以你要讲究艺术,千万不要用命令方式。

1 陈运海:《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2009年第2期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