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法:各个击破——自制力培养不要企图一蹴而就(1 / 1)

【话题】

“自制力有限原理”认为,人的自制力是一种控制和约束自己情绪的能力。科学实验表明,人的自制力就像肌肉力量一样是有上限的;超过了这个上限后,人的行为就会完全失控。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在愤怒之极时会说“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的原因。确实如此。

究其原因在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自制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我控制行为会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随着这种葡萄糖含量的逐渐降低,人的自制力也会越来越差。所以,在完成了一个任务后接下来喝一点含葡萄糖的柠檬汁,会提高接下来的自制力。

根据这个原理,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J.A.Richeson和普林斯顿大学的J.N.Shelton发现,一个人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就非常需要用到自制力,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就更是如此。

【点评】

本案例中这个原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自制力都是有限的,并且在自制力训练中也应当遵循这一原理,对孩子逐步加以培养,不要超出上限。如果企图一蹴而就,不但可能徒劳无功,而且会适得其反。

具体到缺乏自制力的孩子身上,这些孩子本身就缺乏自制力,身上往往存在着许多坏毛病。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当一个个地逐步解决。

比如,有些孩子考试为什么考不好,就是一方面他在考试时比较紧张,总是想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怕考到自己不会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会越是紧张越容易出错,结果按下葫芦浮起瓢,导致问题迭出。如果他这时候精神放松下来,不要考虑这么多,而是只考虑自己最关心的一两个问题,结果反而要好得多。

对于这样的孩子,实际上就可以通过自制力训练来提高考试成绩。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样,人的自制力就像肌肉力量一样是有上限的,而实际上,它也像肌肉力量一样是可以锻炼的。所不同的是,它不需要像肌肉锻炼一样进行定向锻炼。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自制力,那么他在各方面都会比较有自制力,而不是像肌肉锻炼一样,你经常锻炼哪个部位的肌肉,这个部位的肌肉才会比较发达、比较有力,其它部位的肌肉就并非如此。

推而广之地说,中学生、大学生刚刚入学时都要进行军事训练,这种军事训练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增强孩子的自制力,而不是真的要你去当兵,藉此帮助孩子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轻松地克服困难。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身上不只有一种坏习惯,而是有一系列坏毛病,甚至被人说成是“不可救药”,也不用灰心,更不能绝望。这时候比较简单、有效的办法是一个个地来解决问题。如果要想全面开花,反而会因为痛苦太多、困难太大半途而废,无法收到预期效果。

这就像一个浑身是病的老年人去医院就诊一样,也是要一样样地慢慢来的。什么毛病最严重,就先从什么毛病开始医治,一个科一个科地挂号;除非是相互有关联的并发症,否则可以先把其它的毛病暂时放一放。如果企图一下子全部解决掉,不论是病人的身体还是费用、时间、医疗水平都可能达不到。有些小医院有“全科”门诊,但事实上真正懂全科的医生绝无仅有;如果他自己这样吹嘘,你倒要警惕了。

美国独立运动领袖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富兰克林自传》中曾经提到,他曾经认为有13种美德是自己最需要学习的,分别是: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寡言(避免无益的聊天)、生活秩序、决心、俭朴(杜绝浪费)、勤勉(不浪费时间)、诚恳(不骗人)、公正、适度(避免极端)、清洁、镇静、贞节、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容易看出,如果这些美德都具备了,也就接近于一个完人了(事实上,他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十全十美的人)。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自己给自己规定,在某个时期内(例如一周)只集中精力掌握其中的一种美德;在掌握了这种美德之后,再接着开始注意另外一种美德,并且注意在一定时间内运用前一两种美德的学习成果,直到13种美德都全部掌握为止。

富兰克林认为,虽然这些美德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如果一个人要一下子全部掌握这些美德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对于自制力不强的人来说,会因为抵制不了太多的**而半途而废。相反,正因为这些美德之间有联系,所以采取各个击破方式,先掌握一部分美德,然后在此基础上掌握另一部分美德,正可以利用前面的美德来培养后面的美德,反而比较容易掌握。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完人”是怎样炼成的。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自制力训练中一定会遇到许多薄弱环节要克服;本来孩子在这方面就缺乏自制力,这时候如果希望在一个自制力不够强的人身上一下子就改掉许多坏毛病,难度显而易见。所以这里学一学富兰克林的这种各个击破法,帮助孩子一样样纠正坏毛病,会显得更有成效。

针对孩子身上的坏毛病,父母通常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情况是,许多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结果等到将来发现问题时,要加以纠正难度就大了。另一种情况是,许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结果越比越灰心,发现自己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里顺便一提的是,父母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完全没有这样的比较。但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的幼儿阶段,更推崇纵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

也就是说,要把你孩子现在的表现与他的过去比,看哪些地方进步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从而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使得他产生一种满足感、荣誉感,这对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在通过各个击破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时,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